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深化融合,课堂教学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课堂教学的交互方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互联网为在线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已有学者对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学进行了多个维度的探讨:邓光强(2013)[1]对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在线教学环境进行研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姜强(2016)[2]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进行专题研究,提炼了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的元认知与开放学习者模型;卞金金、徐福荫(2016)[3]尝试对学习过程中各要素进行分解研究,设计基于在线课堂的学习模式,以推进在线课堂的技术与学习融合。但是已有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理论或技术层面的描述上,对在线教学实施等深层次的研究还不够。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中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4]建议初中阶段口语交际“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对于口语交际教学,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语交际能力测评方面。董蓓菲(2004)[5]提出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和问卷调查是教师获得学生口语交际态度、兴趣和情感信息的较好方法。如黎运新(2010)[6]提出,口语交际在内容和形式上可以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大型正规考试,分成听、说和口语交流三个部分展开测评。肖艳(2012)[7]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实施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的案例,探讨表现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性。這些都是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积极探究,但是笼统的宏观理论指导较多,而缺少微观层面的课例支持和教学实践,难以回应一线教师对可操作性指导的需求。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在龙华区外国语学校初语组“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方案的基础上,针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专题探讨,试图为学校后续在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在线教学方式的选择
   疫情期间,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希望通过在线教学取得与课堂教学同样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条件有限,缺少团队支持。在有限条件下,如何使口语交际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等值等效?线上教学方式的选择是教师探索的当务之急。笔者尝试了实时和非实时两种教学方式并进行了以下对比。
   (一)实时教学
   实时教学即同步教学,依托于顺畅的网络运行环境,为教师与学生构建一个多媒体、全方位的虚拟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直播和视频会议两种形式。其中,直播以单向交互为主,是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视频会议倾向于双向交互,适于课堂前后的小组实时讨论。
   对于网络教学,我们认为,知识谱系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现场感和现实感。教学不应是技术性的重复劳动,而应是一次性的精神劳动,是崇尚创造性、不可复制性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精神交会,如果只是隔空喊话,便不可能有灵感的迸发。
   实时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和个别化特点。在实时教学中,师生双方没有固定的脚本和禁锢的流程,在问题与情境导向下,学习真正发生。但是,实时教学虽然因为交互而生动,其不确定因素也最多。教师必须熟悉多媒体操作技术,保证课程设计的精准性,具备良好的线上控场能力,才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校无法监控到所有直播课堂的教学质量,网络环境和学生反应也都给教师带来诸多挑战。
   (二)非实时教学
   非实时教学即异步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社交工具、在线学习工具进行资源整合,录制微课。省市各级也都在积极组织老师建立课程资源库备用。疫情期间,笔者参与了龙华区初中语文在线课堂资源的准备,先后完成了九年级总复习《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七年级素拓课《与古人交朋友》两个微课资源,并在“龙华云校”平台上线。
   相比直播课的随机与不可控,录播课在很大程度上统筹了可控范围内的最佳的教学资源、呈现了最优的课程效果。但是根据笔者制作微课的经验,每15分钟的微课制作,从脚本编写,到课件制作、微课录制、剪辑渲染,需要至少20个小时,才能呈现文质兼美的效果。此外,作为非实时教学环境设计的产物,录播课单向的交互体验也很难在长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放微课,学生时而盯屏幕时而埋头记,老师嘴上在讲什么,基本上是顾不上了。而老师怎么讲,甚至老师讲到哪个地方卡住了,讲时变换用词,让表述更接近要表达的意思,都是很值得听的,这表现了老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斟酌和思考,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更丰富的东西。语文教学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是有感性因素存在的,而语言又具其模糊性。因此,方式探讨、观点磨砺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不必因为科学技术的飞跃,擅自将课堂的听觉中心领地拱手相让给视觉的霸权。全程使用录播课代替线下的语文课堂,值得商榷。
   (三)实时与非实时教学相结合
   实时教学形式灵活、课堂氛围真实自然,但囿于网络环境与学生反应,不可避免地存在其不可控性。非实时教学流畅稳妥、教学语言典雅规范,但囿于其单向交互的不可逆性,听课效率难以监控。如何在线上教学方式上作出取舍,我们还需要结合课型细细考量。
   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交流性,没有交流的教学只是教师的自我表演与自说自话。人类最初的教学活动,比如孔子、苏格拉底的教学都是对话交流式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口语交际需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交际”,在于其互动性。因此,口语交际课程必然需要设置一定的直播课时,让学生在即时的沟通交流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包括学生听和说的行为,也包括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归纳、再创造等能力,还包括尊重、礼貌的素质等。教师通过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提高口语交际的效用,不能单刀直入、一蹴而就。实战演练前的理论指导必不可少。如何系统而高效地为学生提供“弹药”?紧凑而高效的录播课程亦不可少。
   综上,为了实现口语交际课堂的交互,同时保障课堂的质量,我们将实时与非实时教学相结合。为了追求典雅规范的教学语言,我们事先准备逐字稿,以讲为主,保证输出;为了营造真实自然的课堂氛围,我们结合直播,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在线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可以整合运用互联网便捷的交互形式和多元的信息组织方式,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课堂的开放与整合,更大限度地挖掘口语交际在线教学的优势。
   二、在线教学内容的设计
   由于屏幕相隔,在线教学时老师的约束力不及在校时直接。而相比在校的大课时长,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很难达到原有的授课质量。不同类型的课程,颗粒度有所不同。为了保持学生的关注度,线上教学应该考虑对课时的明确分割,进行更精准的教学设计,不再将“教”与“学”作为分离的要素来构建教学过程,而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阶段
   在课前阶段,传统线下教学的任务无非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准备与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准备主要在于研读教材、撰写教案,而缺少对学生学情的深入调查与分析。学生的预习多是借助教辅资料自学新课,而缺少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课前的讨论交流。在线学习则能借助技术手段分析学情,从而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利用“腾讯问卷”小程序,教师可以随机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精细的设问梳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时间、形式等各方面的想法,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其口语交际大致水平,从而为后续的备课提供数据的支持。学生在具体的维度存在很多个性的回应,那么,我们可以建议学生继续做个性化学习任务,制定每日计划和每周计划,在激发学生方面,尽可能地有更多尝试。
   其次,基于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制作导学单,并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学习课件、测试题等预习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前获取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完成口语交际测试(如朗诵视频)并提交到“每日交作业”小程序上,预习的反馈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呈现,便于教师进行教学目标预设,据此拟制恰当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课中阶段
   在课中阶段,传统线下教学通常是教师讲课和提问,学生听课,部分举手回答问题。而线上教学,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情境创设需要考虑口语交际的情境、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学习要点和任务群。我们可以通过预习反馈、测评练习等方式创设情景;结合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请学生为不同观点投票从而寻找论据;由学生演讲展示课前预习成果,进而教师提示或精讲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疑答难。
   在课堂探究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下达探究任务和学习要求,以及任务完成后的随堂测验题目,并组织、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借助学生都拥有电子设备的优势,教师可以更充分地开展协作学习,学生提交成果和展示环节(如发表倡议、总结陈词)也能更直观、全面地被全员见证。
   在总结提升方面,教师可以运用上台举手、讨论区留言等互动方式和随堂测试反馈信息,捕捉学生的偏误,辨析、精讲难点,补充、巩固弱点,拓展、提升重点,通过数据反馈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深化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和能力提升。
   在线教学期间,读写方面的课程,教师难以在学生身旁切实进行针对性指导,因此教学效果的“实质等效”难以确保。因此,在线教学过程中,笔者调整了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的比重,进行了更精细的教学设计,设置了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具体情境,添加了更多口语交际的任务,希望激发学生更多的参与感,保持学生的关注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构建“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三)課后阶段
   在课后阶段,传统线下教学是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是统一的,而批改和反馈是滞后的,讲评也指向于共性问题。而在线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通过随堂测验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反馈,从而开展个性化辅导,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个性化体现在作业的内容与数量。教师不再是一刀切,布置统一的作业,而是依据每个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发布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智能推送个性化复习资料。比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布置命题演讲、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等不同难度的口头作业。
   其次,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通过平台及时将作业提交给老师,客观题可以得到即时的自动批改和反馈,而对于主观题,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录制批改微课,及时推送给个别或更多的学生,通过点对点的教师反馈进行个性化辅导。例如,学生不需排队便可录制朗诵视频作业上交,老师可以更加方便、迅捷地查收与反馈。
   再次,学生在交作业小程序中可以互看彼此的作业视频与老师的反馈,相当于在线多端同步学习;也可以在讨论区发布自己的学习感受与疑问,在异地的交流探讨中获得更多同伴反馈。
   三、在线教学交互的运用
   课堂是一场有效的互动,而不是我讲你听的节目。影响口语交际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外在因素,除了学习任务本身,还有来自教师的激励和同伴的反馈。除去线下教学的语言交流,通过移动学习工具与应用支撑平台,师生得以实现立体、高效、持续的互动交流,并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协作、探究,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一)信息获取交互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资源推送也日趋多元化,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培训指导(如关键词和相关网站),锻炼学生的教学资源搜集能力;可以适时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源信息(如演讲范文、星辩辩词),比较哪位学生收集到的信息更为有效、更有价值,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细致观察、实时引导、提示发问,在学生获取信息阶段形成高效互动,便能把控课堂教学进程,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二)课堂探究交互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探究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归纳、与同学的交流探讨以及与教师的交互沟通,得以形成更高的认知。在线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上台开麦、讨论区留言或屏幕共享等方式提出问题,老师也可通过相同方式进行反馈。交互的好处在于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教师可以了解探究的全过程和每位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式与进度。
   (三)随堂测试交互
   短平快是在线交互的一个弱点,但给足时间可以弥补这个不足。随堂测试的互动方面,我们立足于平台设计,特意增加了选择题和案例分析等题型以及互动答题、在线讨论等环节。作业可以即时布置,学生做完可以即时提交,老师可以第一时间反馈,评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语音、文字多管齐下。被评为“优秀作业”的可以第一时间被全班同学看到。这些互动都可以用来采集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数据。而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单枪匹马绝尘而去。
   四、在线教学评价的调整
   评价系统的建构是评估口语交际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也是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线教学中,评价方式也需要调整。
   (一)教学评价数据化
   新的教学生态促使我们打破以前的评价机制,重新考虑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在线教学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分析,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依靠客观数据精准地掌握学情,基于数据进行评价和决策,从而调整教学。
   (二)评价反馈立体化
   在线教学采取动态学习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但是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的追踪及评价,需要借助其他小程序才能得以实现。 每日交作业的小程序使用,实现了对每个学生的每日追踪和反馈,同时通过优秀海报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培养了他们每日朗读打卡的兴趣和习惯。线上点评总结,比平时的作业检查更有效。
   除去课上互动,师生还可以借助云端平台进行课外的交流。为了课后的学习互动与作业交流,我建立了QQ班级群,也不定期地组织腾讯会议进行课后优秀作业的交流、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以及演讲视频优秀资源的推送,确保学生对老师评价信息的及时查收,营造课堂之外的专业延伸空间。
   五、结语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专题探讨,通过探究在线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交互方式的运用及评价方式的调整,试图探索有效方法提升在线学习的教学效果,为学校后续在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在进行口语交际在线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通过交际情境与学生需求关联的建立,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通过评价系统的构建,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热闹表达后冷静沉淀,让学习得以真正发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教育部做出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决定。疫情之下,在线教学呈现出向混合式教学转变的契机。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的设计,与新课改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导向非常契合。我们相信,線上学习绝不是对疫情的应付,更是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契机;不是“只争朝夕”的功利,更应该是我们探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思维和良好习惯的绝佳机会。
   参考文献:
   [1]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
   [2]姜强,赵蔚,李松,王朋娇.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常态[J].中国电化教育,2016.
   [3]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董蓓菲.以新视角关注口语交际评价[J].语文教学通讯,2004.
   [6]黎运新.创设情境对话模式,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0.
   [7]肖艳.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行动研究报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表现性评价研究”[J].成功(教育),2012.
   [8]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
   [9]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胡艳.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
   [10]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本文获第十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3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