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5W”视域下的《奇葩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萌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综艺节目成为现代大众消遣娱乐的新阵地。作为辩论类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倍受关注。文章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框架,对《奇葩说》的传播过程进行解读,为今后综艺节目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综艺节目; 《奇葩说》; 拉斯韦尔“5W”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073-002

《奇葩说》是由爱奇艺出品,米未传媒制作的中国首档辩论类达人秀,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最会说话的人”。节目由马东主持,辩手自主挑选辩题,正反两方依次立论、对杠、结论,最终由现场观众投票决定胜负。该节目在播出之后受到了大批青年人的拥趸,自第一季播出之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突破10亿。本文以拉斯韦尔“5W”模式为基础,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奇葩说》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

一、传播者:大胆且个性鲜明的辩手

《奇葩说》注重内容的差异化竞争,辩手作为辩论类综艺节目的核心,一举一动都传递着节目的价值,是该档节目的内在和灵魂[1]。为了贴近观众的生活,辩手们来自各行各业:作家、律师、教授、主持人、网红等。他们性格迥异:或坦荡直言话风犀利,或不谙世故天真可爱,或精明睿智一针见血,可以说《奇葩说》的舞台就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各式各样的人在诉说着自己的经历与体会。虽说性格不同,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奇葩说》的辩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也是该节目吸引年轻人的关键所在。如面对人生的厚度,冉高鸣直言:“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是一本直白的说明书。”面对绝症,邱晨说:“不要劝一个绝症病人撑下去,因为那是一种诅咒。”面对社会的少数派,马薇薇说:“他们是社会的异见者,与他们交锋才能带来多元。”以上种种大胆的想法鼓舞了那些在现实中没有勇气表达自己观点的年轻人,为他们树立了“敢”的榜样。

节目由马东主持,邀请了蔡康永,高晓松等人作为导师,嘉宾主持阵容强大,奇葩辩手自带话题引人争议,风格迥异又互相补充,标签化的演绎和包装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的眼球。马薇薇“自信犀利辩论女王”,陈铭“正经奶爸爱炖鸡汤”,詹青云“睿智冷静哈佛才女”,颜如晶“呆萌可爱辩论黑马”,傅首尔“吐槽女王”等等,《奇葩说》中的每一个辩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标签,这种标签化的演绎将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无限放大,成为观众记住他们的原因。这样的标签化正好契合了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释放天性的要求,也成為那些被生活重担压迫却无力反抗的年轻人的精神寄托。

二、传播内容:多元个性化风格的碰撞与融合

综艺节目的特点是趣味性强,给观众带来放松、快乐的情感体验。作为一档辩论类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在让观众捧腹的同时,也实现了多元风格的碰撞融合,这是《奇葩说》获得成功的关键。

辩论赛老样子新包装,个性张扬的元素,犀利幽默的语言,各种脑洞大开的敏感辩题等,都构成了《奇葩说》独特的风格,契合了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的想法。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传播者,《奇葩说》处处彰显着青年人特有的个性与张扬。第一季三位导师穿着苏格兰裙亮相,辩手邱晨的悟空同款“二次元”衣服,观众手里的“我不服”“好好说话”的字牌等,都是现代青年亚文化的反映。“巴山楚水凄凉地,responsibility”“问渠哪得清如许,渠说,你先管好你自己”,节目中浮夸的表演和无厘头的语言拼贴,又将主流文化拆解重组,既充满了综艺效果,又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新鲜又搞笑。节目中神曲配乐以及实时的弹幕互动,在这样的新形式的助兴之下增强了节目的娱乐色彩和新锐程度,让传统的辩论赛焕发出新的色彩。

同时《奇葩说》的多元还体现在辩题上。例如“份子钱该不该被消灭”“结婚在不在乎门当户对”“催婚是爱还是变态”,聚焦当代年轻人的婚恋问题;“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举报作弊我做错了吗”“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关注社会焦虑;“要不要向父母出柜”“是否接受开放式的婚姻”,谈论社会敏感话题,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包容性。包罗万象的辩题设置,严肃又不失温情的赛制,就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观点,这样的内容与以往单纯博眼球的节目不同,娱乐中又带有正能量。它在传播青年亚文化的过程中与主流文化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积极向上的青年文化,引起观众共鸣。

最后,节目中对一些社会人生问题的阐述引人深思,令人感动。例如在谈论“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时,傅首尔说:“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相当于一种剧透,是快进了他的成长。不告诉,是为了陪他一起去分辨思考,这种成长的惊喜,才是母子一场的风景。”此言不仅表明了自己“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的观点,而且还带给人一种感动,让观众感受到父母对陪伴孩子成长的珍视。此外,无论是年轻人的“精致穷”,还是“分手是否应该当面”,都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告诉我们:二人世界固然令人羡慕,但一个人也要活得同样精彩,这样的论述在《奇葩说》中不胜枚举。

三、传播渠道:视频网站与互联网大数据相辅相成

网络媒体时代,信息爆炸与传播几乎同步,观众的注意力极易被分散,加之互联网信息的多样化以及信息的时效性,这就对节目的制作以及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吸引眼球并且留住观众,成为现在综艺节目制作宣传的要点。

首先,充分利用视频网站。《奇葩说》由爱奇艺独家播出,并在网站及微博等社交平台首页捆绑营销,向用户大力推荐该档节目。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利用明星大咖的粉丝效应,建立口碑创造话题,利用粉丝的转发分享,“病毒式”传播提升节目的曝光度,吸引更多的商业投资与合作。同时,爱奇艺还增加了《奇葩说》台前幕后的录制花絮,让意犹未尽的观众在花絮中看到自己喜爱的辩手在台下的另一面,发现他们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此举不仅展示了辩手们优秀的个人魅力,为其吸引众多粉丝,而且还增加了节目的曝光,让粉丝们在等待更新的间隙中最大程度地保持对节目的新鲜感与热情度。此外,节目播出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实时弹幕与辩手一起讨论辩题,甚至可以在弹幕中开一个小型的辩论赛,既满足了观众与辩手互动的愿望,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还增加了节目的点击量,一举两得。爱奇艺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制作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个性化节目,将素材最大化,最优化利用[2]。

其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搜集话题。为了让辩论更切合青年人的生活,《奇葩说》利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台向观众收集他们的“奇葩”生活经历,从中总结出问题供选手辩论。这也让该综艺成为一档“接地气”的节目,通过辩手们的辩论,每一个观众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前进的方向。在每期节目录制之前,节目组会根据百度知道,知乎,微博热门上有争议的话题进行选择,同时把备选的议题发到网上,让网友投票选出争议最大的话题。这些话题大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当代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有极大的探讨价值,并且大部分都是紧跟时事,贴合青年人心理,但又不流于俗套的。例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样的辩题,稍显俗套,《奇葩说》是坚决不会采用的。这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搜集来的辩题更紧跟实际,贴近生活,这也成为《奇葩说》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

四、传播受众:精准定位

马东作为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曾表示:“爱奇艺的原创内容对象,精准定位为‘90后’至‘95后’为主,兼‘85后’和‘00后’。制作出与上述客户群心灵共振的影视内容,是爱奇艺原创团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奇葩说》提出响亮的“年轻人”受众定位,并将此定位进一步极端化,甚至在节目一开头就提出“40岁以上人群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虽然有些刺耳,但是却将受众牢牢锁定在“年轻人”群体之中,这也受到了一向追求直接、保持个性的90后的喜爱。此后《奇葩说》的话题选取,剪辑风格,辩论方式等都紧紧围绕90后的喜好展开,精准定位,直击90后的现实生活,以其个性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鲜活生动的演绎,娱乐又引人深思的观点,瞬间俘获了大批粘性极高的观众。

这些观众中包括辩论爱好者和粉丝群体。自人类有语言之始就有了辩论,大到美国参众两院铿锵有力的辩论,小至菜市场一分一厘的争议,可以说没有哪一天人类是脱离了辩论而存在的。可是现在的辩论大都是正反两方正襟危坐,在唇枪舌战中快速寻找对方话语中的漏洞,这就要求辩手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質,这一点往往成为现在大多数普通人不敢轻易尝试的原因。而《奇葩说》将辩论与综艺结合,颠覆了观众对传统辩论严肃紧张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辩论的魅力。通过辩论,辩手们讲述自己对某件事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真实的“自我”更容易打动观众,让更多的人爱上辩论。这种以辩论为主的综艺节目,不仅会吸引辩论爱好者,还会因辩论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下娱乐产业的迅猛发展,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庞大的粉丝群体引起了“粉丝文化”,同时也带动了“粉丝经济”的发展。随着《奇葩说》的播出,辩手们也逐渐拥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体,粉丝参与录制与偶像同台,在微博与偶像互动,“超话”打卡,这样以粉丝为中心的观众往往是节目粘性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档节目主要的受众。

五、传播效果:正能量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首先,播出效果惊人。作为誓以“奇葩”之名为奇葩正名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上线后仅仅两个多月,播放量就突破百万大关,而在微博热门话题排行榜上,《奇葩说》作为一档网络自制综艺,第一次击败了电视综艺,以近一亿次的阅读量超越了当晚所有的综艺节目,成功问鼎“疯狂综艺季”话题榜,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其次,带给观众正能量的价值观。正是因为受众的年轻化特点,辩手们更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节目中的榜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学习和努力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这样的榜样更加现实,也更易触及。《奇葩说》对选手们“真实的自我”进行了挖掘,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例如姜思达曾表明自己的同性恋取向,肖晓也承认“我的长相做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3],这些直接表达真实自我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反感,反而得到了理解和安慰,由此可见,自信和诚实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因同质化严重而遭人诟病,甚至曾一度让观众对国产综艺失去信心。《奇葩说》通过辩论+综艺的方式,为观众搭建了娱乐节目与社会反思共同展示的舞台,寓教于乐,带给他们轻松、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奇葩说》是为热爱表达的人们搭建的平台,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为今后说话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廖立胜.电视真人秀传播中华之美——以《我们来了》为例[J]传媒,2018,(04):57-58

[2]冯梁.从拉斯韦尔“5W”模式解读《德云逗笑社》[J]声屏世界,2020,(21):36-37

[3]柳珊,霍连彬.网络综艺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奇葩说》为例[J]高数学刊,2021,(07):7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1657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