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斌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体育已经作为一门必修科目,被纳入到了高校考试机制和评价体系中。同时体育也是广大高校学生热爱的一门科目,越发受欢迎。但是,当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像是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足、体育“学困生”的存在等问题,体育“学困生”的存在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体质以及体育学习自信地养成。进而降低班级的整体体育学习能力和水平。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此,文章将在核心素养前提下,详细分析高校体育“学困生”成因以及转化的策略,希望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助力和支持。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校体育教学 ;“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21-002

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体育作为一门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体质、丰富高校学生活力和精神的课程倍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同时,体育作为一门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而对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由于一些高校体育"学困生"的存在,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班级整体体育课堂学习氛围不佳、学生的体育学习自信较低、个别高校学生体质较弱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不利于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高校学生产生一定的限制影响。那么,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加大关注力度,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前提,详细了解高校体育"学困生"的表现,采取分层教育、因材施教以及激励教育模式等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帮助高校体育"学困生"转变为体育优秀生。

一、高校体育"学困生"的具体内涵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想帮助一些体育"学困生"克服体育学习障碍,高校体育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体育"学困生"的内涵和表现,这是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参照和依据。所谓的高校体育“学困生”,指的是一些问题高校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不能准确理解体育教师讲解的体育技巧和内容、对体育学习存在着消极的态度、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体育任务和活动或者是体育测试和成绩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所以,为了帮助体育“学困生”进行转化,高校教师需要详细了解班级内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并且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表现,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管理策略,攻克体育教学中的难点,帮助体育"学困生"成功的转变为体育优秀生。

二、高校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个人因素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之所以有一些高校学生不擅长体育,大部分原因是先天性的。例如,许多学生可能非常喜欢体育这门科目,同时也热衷于参与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但是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和障碍,这就给许多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样也容易磨损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再者,还有许多学生天生体弱多病,不能进行强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或者是一些体型比较肥胖的学生,稍微跑跑步、打打球就气喘吁吁。这样不利于他们有效的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课堂,同样也无法有效完成相应的体育测试。

此外,在部分高校体育“学困生”中,心理因素也是阻碍他们成为体育优秀生的重要原因。基于心理因素的问题,笔者主要归纳了以下几点内容:

(1)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众所周知,体育作为一项耗费个人大量体能的活动,如果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势必会感觉到身体疲累。但是有一些高校学生受不了劳累,对体育课堂避而退之。再者,还有大部分高校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疼爱有加,從小不舍得让他们做一些耗费体力的活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学生容易缺乏坚持体育锻炼的毅力,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吃苦受累”的体育活动中。

(2)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参与体育活动存在错误的认识。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使是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也仍然保持着体育对学习和成绩没有用这一错误的思想。受这一错误思想的影响和支配,许多学生早就已经对体育失去了兴趣,对体育课也没有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甚至有些高校学生不去参加体育课堂。再者。还有一些高校学生仍然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专业课知识上。专业课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一个人发展和成长的全部。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同时还能学会一些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交能力。但是,一些高校体育"学困生"将自己禁锢在自己的舒适区中,不参与体育活动也不和其他人交流沟通。这样就会导致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个人体质很难增强。长此以往,一些本来可以成为体育优秀生的学生反而变成了体育“学困生”。

(3)自身性格的影响,缺少学习体育的自信。学生的个人性格也与学生成为体育"学困生"有着很大的联系。一些高校学生可能妄自菲薄,认为自己的专业课学习能力不强,专业课水平不高,担心自己利用过多的时间学习体育、参与体育活动会影响自己的专业课学习成绩。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会在内心深处对体育形成一道防线,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进而则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校学生存在着性格上的不足。比如,有些学生比较腼腆害羞,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些体育知识“不雅观”,并没有按照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这样很容易导致高校学生变成体育"学困生",最终会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整体成绩和全面发展。

2.教育因素

当前,教育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校学生无法摆脱传统的学习至上理念的影响,认为体育、音乐、美术等一系列活动对自身的学习会产生阻碍作用,因而也就不去参与体育活动。这样就会产生许多体育“学困生”。比如,中学教师引导错误,学生应试观念根深蒂固。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主要是学习一些文化课知识为主,那么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中学教师的错误引导。有些中学教师可能会这样对学生说:“体育对高考没有帮助,你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成绩。”那么,许多高校学生可能会一直将中学教师所说的话当作真理,即使是进入高校,仍然对体育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这就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体育知识,自身的体质也很难获得有效增强。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校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

1.加强思想层面的引导,帮助高校学生改变错误的体育认识

前文提到,有些高校学生之所以成为体育“学困生”,有的是受一些错误观念和说法的影响。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从思想观念层面入手,帮助高校学生转变认知,重新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那么,体育教师可以这样教导高校学生:同学们,我们已经从繁忙的高中进入到大学中。在大学中,我们的专业课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体育知识的学习。众所周知,体育是艺术学科的分支。通过学习体育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体育精神内容。同时,我们还能受到体育良好的影响。比如,如果我们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借助体育发泄压力,像是跑跑步、打打球等。通过做这些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的压力和情绪,进而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这番叙述,高校学生可以明确体育有许多优势。同时他们也会逐渐转变错误的体育认知,慢慢的进行体育锻炼,并且感受体育锻炼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最后,高校体育“学困生”会彻底地感受到体育的重要性,并且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这也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自信,既有利于增强高校体育“学困生”的体质,又可以帮助他们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对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高校体育教育首先需要从思想层面入手,帮助学生转变错误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从体育“学困生”转变为体育优秀生。

2.高校体育教师采取鼓励方式,增强体育教学水平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中融入一些积极的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一个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存在着消极态度,这势必不利于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这名学生也会发展为体育“学困生”。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转变错误的观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优秀生,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情感因素教育方法,用语言的激励与科学方式引导高校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比如,当高校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瓶颈,教师可以用言语鼓励这些高校学生,让他们对体育的学习充满信心,这样才能改善学生的负面情绪,推动学生更好的学好体育。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合理运用感情因素,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将困难转变成尝试,将负担转变成兴趣。例如,大多数高校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因为自己没有耐力,并且不会长期坚持下来。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感因素教学,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正面的去解决自己存在的困难,保持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而将高校体育“学困生”转变为体育优秀生。

3.构建科学完备的体育活动体系,强化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意识

为了可以有效实现高校体育“学困生”的转化,高校领导首先需要高度关注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要结合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完备的高校体育活动体系和体育模块评价内容。以此来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活动。比如,高校可以开展意见征集活动,也就是给予高校内每个高校学生和教师发言的权利。高校学生可以就自己的需求或者当前体育运动的趋势提出一些意见,高校可以认真考虑一些有益的建议,并且应用在体育运动体系建设和高中体育模块评价中。同时,还要融入丰富的体育核心素养内容,丰富体育教学内涵,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效果,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信心和热情。

4.优化高校阳光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融入体育核心素养

在体育教学中,不管开展哪一项体育教学活动,教师都需要提前鼓励学生设计明确的体育训练目标,并且根据目标设置体育学习的策略和方式,朝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努力学习。高校体育教师可以以“强身健体、提升素养”为具体的体育培养和活动目标。同时还要融入丰富的体育核心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个人体质,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比如,可以合理的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开展田径、足球、篮球、接力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开展个人比赛,还可以开展合作竞赛。利用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认识到体育中团结精神的重要性,以期实现预期的“强身健体、提升素养”活动目标。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于一些可以正常开展体育运动的学生,规定他们每天锻炼一个小时,这样才能达到最低标准。对于一些不能剧烈活动的学生,学校也要开设体育康复课程,不能让一些有身体缺陷的学生与体育完全割裂开来。通过借助体育康复课,也能让少数体育“学困生”或者不能进行正常体育活动的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所以,学校要在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融入阳光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帮助高校体育“学困生”可以成功的轉变为体育优秀生。全面增强高校体育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水平。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针对高校体育“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再整合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将新式的体育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调动高校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帮助高校学生全面增强个人的体能和素养,培养自身的体育核心素养,以期实现高校学生个人素养和学习成绩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真正发挥新时代体育运动的作用和价值,助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体育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体育“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NGJGH2019304)

参考文献:

[1]薛原,李芳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6(04):228-233

[2]刘菁.高校体育学困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7):215-216

[3]彭曾恺.高校体育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5):81-82

[4]张亚南.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J]教师,2016(16):74

[5]张海芳.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帮助体育“学困生”[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1661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