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境含

[摘 要]舞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把握舞蹈教学审美能力的价值是建构合理教学方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文章在简要阐述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要价值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表现形式,继而提出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深化舞蹈专业师生对审美能力的认识,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 审美能力 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先秦时期秦国舞蹈形态探微》(项目编号:S202010722002)。

骨干教师编号:XSYGG201912

舞蹈是一项借助肢体动作来创造美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本身便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价值,而舞蹈专业学生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才能更好地从事舞蹈创作、训练与表演。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深刻体悟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势,只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审美能力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

1.增强学生的舞姿审美能力

舞蹈在直观上表现为肢体表演活动,每一个舞姿都具有鲜明的技巧性和艺术性,能够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美感。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培养学生对于特定舞姿的认知与评价,以提升其审美能力。比如,古典舞教学会涉及学生对于“形、神、劲、律”四方面训练内容的审美。古典舞之“形”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拧、倾、圆、曲、俯、仰、翻、卷等动作表演所呈现的圆融流畅、飘逸洒脱的审美感受。古典舞之“神”可以培养学生体会“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等系列表演所带来的美感。古典舞之“劲”可培养学生感受舞蹈表演所带来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紧而不乱、舒而不缓的节奏感。古典舞之“正律”培养学生在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的表演中,感受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效果;“反律”则培养学生在“逢冲必靠、逢开必合,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表演过程中,感受奇峰迭出、出其不意、扑朔迷离的感觉。

2.强化学生情感体悟的审美能力

舞蹈在本质上是一种借助肢体动作传情达意的表演艺术,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可使观众产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甚至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舞蹈教学活动可培养学生通过舞姿来感受情感乃至于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其准确掌握舞蹈的情感主题,深刻地认识舞蹈所塑造的角色形象,继而产生情感美的体验。例如,学生可以从舞蹈《唐印》中深刻体会到编导对于唐朝侍女俑静态美的喜爱。从舞蹈开始部分呈现的一系列静态舞姿造型,到舞蹈结束部分舞者“回归”侍女俑之后又摆出的舞姿造型,均是从真实唐侍女俑中提炼出来的,以舞蹈的形式将其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展示了唐朝女子的多样生活。

3.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舞蹈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从舞蹈作品中感受舞姿的技巧美感、情思美感,从舞蹈叙事内容中感受独特的故事美,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追求。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外延性的审美教育特征,可在培养学生舞蹈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对舞蹈相关作品的审美追求,如舞剧、歌剧、音乐剧等。这些舞台表演活动都具有艺术性特点,可促使学生在舞蹈学习的基础上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审美情趣,进一步提升其审美品位。另外,舞蹈教学活动还具有内涵性审美教育特征,在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会涉及对背景音乐节奏、情感、韵味的体验,学生可在背景音乐及舞台布景所营造的氛围中更好地进行舞蹈训练与表演活动。

高校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表现

1.艺术化的舞姿

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鲜明的技巧性,是经过艺术化处理后的编排与表现。学生可通过一系列艺术化动作产生视觉美感,继而逐步形成自身的审美能力。例如,舞蹈教师在《唐印》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感受舞者从静到动,再由动恢复到静的舞姿编排。以第一部分刻画“静态侍女”的舞姿为例,第一个姿势是舞者面对观众,身体微微拧成“S”形,抬起左手,呈绣花指形状,目视自己的左手,同时将右手展开,高度与胯部相当,呈现一个优美的姿势。第二个姿势是身体向左倾,目视左下方,双手在面前交叉在一起,从而呈现出若有所思的造型。第三个姿势是身体微微往左拧,双手以兰花指的方式升到头部上方,抬头,目视左手。这一系列静态造型展现了一个个不同形态、极具唯美感的侍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化的动作体验造型、姿态方面的视觉美感,形成视觉审美体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2.饱满的情感表现

不同的舞姿表达不同的情感,观众可通过舞者的表演体会其个性化表达,产生情感共鸣。高校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通过分析舞蹈作品、表现舞蹈动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继而被其情感所打动。如桃李杯优秀舞蹈《唐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唐代女子柔美的身姿、活泼的性格、多样化的生活,她们时而轻闻酒香,时而举杯邀月,时而又逗趣鹦鹉,风姿俏丽,活泼欢快,呈现出“汗浥新装画不成,丝催急节舞衣轻。落花绕树疑無影,回雪从风暗有情”的艺术效果。舞蹈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仔细分析该舞蹈,还要让学生尝试表演这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与感知能力,并将对舞蹈的感受能力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感受能力强、情感丰富的人。

3.完整的题材内容

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舞蹈艺术具有完整性,可以通过丰富的内容、个性鲜明的题材,引导学生体会多样化的视觉美感及情感思想,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情感审美、艺术审美。例如,学生在训练舞蹈《踏歌》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汉唐女子自由、开放的恣意生活,从而形成美的体验效果。古典舞《桃夭》取自《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故事,展现了待嫁少女的娇羞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期盼,舞蹈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曼妙的舞姿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个如桃之精灵般的少女形象。该舞蹈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认知与体验。古典舞《罗敷行》是依据南朝《乐府诗集》中《陌上桑》的人物形象创作出来的,表达了罗敷对养蚕采桑生活的热爱,她晨出采桑,日暮而归,时而雀跃欢快,时而娇柔灵动,神采飞扬。这些多样化的题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新鲜、具有个性化的舞蹈作品,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增强其审美能力。

高校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引导学生感悟舞蹈美感

舞蹈教学具有多样化的审美教育价值。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先引导学生感悟音乐、舞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美感,一是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教授学生各个动作的技巧,以及如何用舞姿更好地展现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舞姿的多样化表现,逐步形成寻找美、欣赏美、品味美的意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行舞蹈训练与表演,又有利于提高其审美素养,最终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生活品质。二是教师应选择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诸如《扇舞丹青》《踏歌》《桃夭》《碧雨幽兰》《蝶飞花舞》《罗敷行》《点绛唇》《爱莲说》《孔乙己》《秦王点兵》与《孤鸿》等,引导学生感受经典舞蹈作品的内涵、舞姿的视觉美感及其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三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舞蹈的“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外延”层面培养学生对不同舞剧、歌剧、音乐剧等作品的审美能力;“内涵”层面则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灯光、布景等元素的审美能力,由此进一步凸显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多样化功能和价值。

2.培养学生舞蹈表达的美感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不能仅引导学生探索美、感知美、品味美,还必须立足于舞蹈艺术所具有的表演性、实操性特征,使其通过舞蹈创作、训练、表演等进行实践,提高自身展现美、表达美的能力。第一,舞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如借助特定的舞姿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展现自己对于美的认识。第二,舞蹈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舞蹈作品的训练活动,在深刻体悟舞蹈作品主题、角色性格特征、情感的基础上,合理处理自己的动作,顺利地表现作品所要表达的视觉美感和情感思想。第三,舞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登台表演。一方面,学生可以增加表演经验,通过表演获得更多点评,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优缺点,深刻感受如何通过动作技巧、舞姿形态达到作品所要展现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登台表演获得观众的评价和鼓励,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

舞蹈作为一项肢体表演艺术,是进行美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增强了学生的舞姿审美能力,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悟审美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等。舞蹈教学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审美能力教育价值,主要是因为舞蹈所具有的艺术化舞姿能表达浓厚的情感,且具备完整的题材。高校舞蹈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舞蹈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借助舞蹈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提高其综合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殷芳园.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9(17):243-244.

[2]王巍锦.如何在舞蹈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J].艺术评鉴,2018(20):147-148.

[3]郑琪.中国舞蹈教育中的身体审美教育[J].艺术科技,2018(9):261-262.

作者單位: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1663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