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的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姬红慎

摘 要:从健康中国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并针对高校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完善措施,优化高校体能训练课程,促进高校体能训练课程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4.020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由进行其他活动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国家民族繁荣富强的力量源泉。因此,我国对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尤为重视。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日后的发展关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高校学生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体能训练作为提高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能训练课程内容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因素,对有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探索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使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能够完全符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求,对提高高校学生体质水平,减少高校学生健康受损,促进推动健康中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1 优化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因素,是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充分激发高校学生运动潜能的重要指南。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结构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体能训练课程内容单一,不能有效实现高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与体能训练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学生在体能训练课中学习达到的理论知识只是单一片面的课程内容。高校需要积极探索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的结构和体系,分析体能训练课程内容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促进高校的体能训练课程内容更加完善合理。通过对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索,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科学化,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性,课程体系更加具有逻辑性。在体能训练的课程内容中对高校学生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以及训练形式等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和完善,可以充实丰富训练内容,增加训练方法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知识。对体能训练课程内容进行探索和完善,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出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结构的体能课程内容,从根本上摆脱传统体能训练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束缚。因此,合理选取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满足高校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需求,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当前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的发展现状

对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的探索是高校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丰富与否关系到学生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更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水平。但是近些年来,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对学生进行的体能训练,并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发展需求的结合,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采取统一模式训练,忽略个体化差异,不从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出发,更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致使高校学生没有达到预期体能训练效果。

目前,各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容和考核标准基本一致,但各高校具体课程设置及相关训练内容却迥然不同。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体能教学内容各有特色,有的学校以功能性训练为主,也有学校利用健身房地理位置优势以力量训练为主,当然也有学校利用田径场进行简单素质练习。虽然各高校体能训练选择因地制宜,但体能训练内容和形式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理论框架,让高校学生的体能训练更有科学依据。此外,部分高校体能训练内容实际上达不到预期目标。高等学校体能训练课程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以知识传授和兴趣引导为主;二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但是在实际课程设置时却很难保证课程的连续性,以至于学生难以培养持久体能训练的意识,因此训练目标难以达到,训练内容大于形式。在运动训练项目上,有些高校未能开设形式多样化的运动训练项目,仅以简单、单一的基础训练项目为主,而且并未对运动训练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范的安排和设计,如训练人数以及训练时间没有明确规定,运动训练现场混乱,导致学生训练的效果较差。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并没有构建合理的进退阶体能训练体系,在体能训练中不能做到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训练。部分高校也不经常组织有关体能方面的比赛活动,从而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而且学校课堂也没有建设严格的体能训练考核机制,从而不能确保学生的体能训练成效是否合格。此外,部分高校的校园运动训练氛围较弱,学生难以感受和认知体能训练对自身的重要性。

3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的优化措施

3.1 回归体能训练功能,加强体能课程建设

高校体能训练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因而高校体能课程不能单纯理解为体能训练,而更应放在学生整个成长发展过程去考量,强调体能训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回归体能训练功能。高校体能训练课程设置时,不能只关注体能训练的实用功能,而忽略它的育人功能。加强高校体能课程建设,紧密联系学生需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是高校体能课程完善与提高的重要基石。有效落实体能课程训练计划,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体能训练师资力量,强化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形成一支教学科研能力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团队核心凝聚力。编写统一教材,完善体能训练内容,形成各高校特色训练手段,配套硬件设施,保证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学生体能训练基础,并结合培养目标和身体健康標准要求,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体能训练时长和频次,形成完备的体能训练教学评估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3.2 增加身体健康内容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在我国高校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该标准对高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内容都有明确的分级制度,每个等级都代表着不同的身体健康水平。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训练。健康训练计划要从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分别对男女生的弱势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女生的肺活量一般来说较差,男生的引体向上训练项目也比较难完成,因此,高校可以针对男女生在身体素质以及强弱势项目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训练,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3.3 合理设置选修课程,充分体现体能训练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于高校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中所设置的基础训练项目内容大多机械重复,很难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体能训练项目不感兴趣,特别是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体能训练更加不重视。再加上有些高校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只进行单调的训练计划,则显得更加枯燥无味。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学校教学特点,最大程度地开设运动训练选修课,将运动训练选修课与学生的体能训练相结合,让高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能训练合格的目标。与此同时,高校要对运动训练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有效结合进行积极探索,明确规定每个运动训练选修课程可参与的学生人数,合理规定上课时间,避免出现训练学生人数众多,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导致的争吵和喧闹等情况的发生。学校也可以对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对运动训练项目的开设进行可行性分析,如女生大多数喜欢羽毛球、网球、瑜伽以及跳绳等方面的运动项目,而男生一般喜欢武术、跆拳道以及篮球等训练项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配套的体能训练课程内容。此外,高校应合理设置运动训练项目,将体能训练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效结合,真正的提升高校学生运动训练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训练习惯,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综合水平。

3.4 构建合理的运动训练课程内容体系

我国对青少年的健康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高校需构建合理的运动训练课程体系,以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课程标准,最终达到课程目标。首先,高校要合理开设运动训练基础项目以及兴趣项目的开放对象以及开放时间。例如,高校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基础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针对高年级学生合理开展运动训练兴趣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运动训练项目,并以基础训练为主线始终贯穿于高校学生整个训练过程,将运动训练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基础体能训练中,提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合度。其次,可以将晨练与体能训练课程相结合,以班级作为一个训练单元,以做早操或者跑步的形式开展晨练,通过使用APP软件的辅助进行严格考核管理,强化学生体能训练意识。最后,学校应经常性举办运动训练竞赛活动,通过丰富的奖励机制以及校内体育的良性竞争,促使高校学生更加专注于体能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4 结论

高校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能训练内容是开展运动训练、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因素,对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在开展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部分高校不重视学生的运动训练,体能训练课程内容体系并不符合学生实际训练情况,未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体能训练等等。因此,各高校需对体能训练课程内容进行积极探索与分析,不断完善体能训练课程内容,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能训练课程体系,积极举办与体能相关的知识竞赛或者实操比赛活动,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鼓励在校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体能训练活动。学校还应积极创设合理的体能训练选修课程,采用科学的方法构建适宜学生体能训练课程内容体系,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强化学生体能训练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高校整体运动训练的顺利实施,还可以促进高校全面进步发展。总而言之,高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归纳,分析体能训练课程内容的不足,然后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优化措施,才能不断促进高校运动训练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锋.高校体能训练的意义与模式创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0):190-191.

[2]倪振华,严行.高校体育中加强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7):87-88+92.

[3]张春晓.高校体能训练课的构想[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4):68-70.

[4]何涛.大众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探析——评《大众体育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學刊,2017(01):128.

[5]徐大成.体能训练研究及训练安全探讨——评《体能训练新理念新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27.

[6]肖秋平.对体能训练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02-104.

[7]聂惠敏. 体育院校体能专业方向《运动素质训练》课程的设计及实施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收稿日期:2021-07-09

作者简介:姬红慎(1992-),男,在读博士,助教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训练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1702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