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万平 吕生华 张晓玲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中的比重在不断增长,而这些随迁子女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在学习和心理上表现出较弱的适应能力,这给输入地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家校共育的策略和方式上进行了大量地探索,以期促成家校共育的多元化。

【关键词】家校共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077—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家校共育成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笔者将从家校共育的具体内涵出发,阐释其重要性,同时就如何将家校共育策略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提出见解,期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家校共育的具体内涵及其重要性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中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主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重视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争取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闭环,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来赚钱养家,因此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然而务工人员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孩子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出现诸如学习退步、丧失自信等学习和心理健康问题。而家校共育是家长和教师相互结合的合作式教育工作開展方式,通过合作突破自身在教育管理中的局限,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正确地引导,以及健康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在多年的家校共育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漏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二是很多家长力不从心,因为工作压力较大无法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去;三是很多教师忽视了家长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仅仅是凭一己之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管理现状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工作中家校共育模式的开展势在必行。

三、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的家校共育

1.向学生家长普及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意识,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教师应该担负起教育学生的全部负责。家长只顾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很少过问孩子的精神需求,这种家庭教育现状,会降低学校教育的效果,会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学校应该向学生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使他们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链接家庭教育课程供家长观看,向学生家长展示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家校座谈会,普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自特点,便于家长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成长来说,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环境既包括学校环境也包括家庭环境,家长要认识到构建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人生经验,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2]。

2.提高教师管理水平,促成家校合作。教师想要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共同管理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其中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树立起相对一致的教育管理目标,达成教育的共识,才能双管齐下地完成合作教育。学生家长由于认知水平差异,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见解也不尽相同,教师要补齐家长认识的短板,与家长共同进行教育策略的整合和改进,以推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过于传统,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不符,那么教育管理工作将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这会降低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实施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家庭访问,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性格、爱好等,并且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更新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方法,有助于教师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家长会,和家长互换学生的日常表现。班主任可以改变家长会的传统模式,可以由学生自己主持,以座谈的形式营造温馨和谐的会场气氛,有助于实现家长会的效果。学生参与其中,也是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的有益实践。家长会上,教师对于学生的优点要给予公开地表扬和奖励,而在提出学生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教师可以只谈现象,不针对个人,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改正的机会。这种三方的座谈家长会,不仅形式新颖,而且能使家长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理解家校共育的积极意义,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进而激发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而且在这样的家长会中,教师、家长和孩子面对面沟通,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给工作繁忙的父母创造了面对教育问题的机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而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共育的一路指引,所以家长应该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3]。

4.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促进家校共育多元化发展。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管理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想要真正地发挥出家校共育的优势和特色,还需要学校方面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家校共育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例如:一般情况下,外来务工家长与教师见面沟通的机会就是家长会,但是在传统家长会议过程中,教师所能够提出的都是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且重点沟通学生考试的成绩和当前学习的状态。这种沟通方式除了内容单一片面之外,还有沟通不深入、频次少的特点。所以学校需要定期制造多种多样的家校沟通机会,比如运用电话、QQ、微信、钉钉等线上交流方式,使家校之间有更多实现同力合作的机会。

5.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初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他们既渴望独立但又难以达到真正的独立,情绪状态十分多变,加之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格外倾注爱心和耐心[4]。由于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学生很有可能在遇到问题时,寻求老师而非家长的帮助,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出困境,包括社交的问题、学习的问题、情感的问题等。而当一些问题教师自身也难以解决的时候,要及时寻求家长的帮助,与家长进行反馈和对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在反馈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理解学生的感受,保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学生将教师当做“告密者”,反而疏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6.尤其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落差感,容易在生活、学习上与班级同学暗自比较,以致于产生自卑等心理,所以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自身的情绪,并且教给他们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家长也应该关注这些问题,要给孩子更多地理解和陪伴同时父母要具备积极乐观的心志,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处理好情绪和压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不以物质条件作为攀比的良好品质,致力于提高自身学习成绩以及道德修养[5]。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常被称为“流动之花”,这是指学生虽然处在不断颠沛流离的环境之中,但仍旧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了人格健全的,成绩优异的,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这些学生群体的成长,应该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这些学生应该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培育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曹锦羽.携手共育静待花开——家校合作视野下的“问题学生”转化策略[J].启迪与智慧,2020(05):43.

[2]潘文格,杨佳纯.社会工作视角下外来环卫工人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研究——以C市城区外来环卫工人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7):98-101.

[3]朱锦华.多管齐下实施个性化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的个案分析[J].考试周刊,2018(11):49.

[4]王金华.家校共育基础教育管理模式的操作与执行——德育改革的思路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279-280.

[5]马谞.城郊学校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模式探索[J].教育革新,2020(03):13.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420)

编辑:丁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2110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