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的实践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建军

   【摘 要】如今,社会发展节奏较快,使城乡发展差距加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在成长中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结合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分析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措施,通过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的践性探究进行浅析。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干预机制;实践性探究
   这些年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及时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识别干预,采用科学的实践措施增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农村中小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够有序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危机出现的根源
   (一)学生自控能力差
   由于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家长为了增加经济收入,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工作,这就导致父母不能陪伴学生,使得学生在成长中没有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教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首先,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小学生的情绪化问题比较严重,他们还不能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如果农村中小学生长期脱离父母生活,就会因为缺乏和父母的沟通导致自身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排解,就很可能让小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自卑心理严重
   首先,由于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经济条件落后于城市,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缺乏父母的关爱,还容易受到周边人行为意识的影响,内心通常会产生他人看不起自己的想法,习惯一个人独处在某个空间,在成长中容易迷失自我,不能及时发现个人的长处,从而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自卑或自闭心理。
   其次,很多小学生也会因为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而自卑,很多小学生看到其他家庭其乐融融,而自己则和父母“天各一方”,就会产生情感方面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是感情方面的,但其危害性却并不比物质方面的自卑弱。
   最后,由于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无法和父母进行实时交流,很多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和纾解。往往是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之后,学校和家长才被迫干预。
   (三)缺乏学习动力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质量低于城市。加上农村中小学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在监督学生成长中缺乏合理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容易出现自由散漫的情况,从而使得他们在班级上的学习成绩较差,这种现象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由于农村中小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读书并不重视,因此很多家长并不是十分支持学生接受教育。在家长这样的态度下,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监督,因此他们往往忽视学习的价值。
   (四)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很多学校都将日常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因为当前中小学的升学率是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次,心理问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般情况下不易被教师发现,教师在传授教学时只能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和言行举止分析他们的所思所想,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同时管理多个班级,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教师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概率。此外,教师缺乏心理安全健康的意识。很多教师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理念,认为帮助学生提升考试成绩是自己的主要职责,而心理安全健康教育则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同时,部分教师也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能力。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的实践性措施
   (一)健全心理档案建设和心理委员制度,注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事件
   首先,应建设完善的农村中小学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静态识别。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同,导致学生面对相同困难或者问题时出现的反应也不同,且相关事件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与学生个人支持系统和个体特质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应在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总结他们的个体支持系统,设置考查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的表格,教师在填写表格内容时应实事求是,确保内容符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并将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表格放到心理档案中,这样教师可以在开学前期通过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学生与每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将曾经患有身体疾病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列举出来,将这部分学生的名单汇报给学校,由学校领导层将其建设到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中,从而在后期组织教学中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
   其次,应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对重大事件进行动态识别。学校领导层除了需要通过心理档案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静态识别外,还应制定一种动态识别机制,组织相应的工作人员与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日常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学生这些行为出现变化的原因。例如,我国浙江省大部分中小学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委员会制度,它与班主任管理班级不同,可以由专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保持动态接触。因为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出现问题时,习惯向同伴请教解决方式,目前浙江省通过培训的方式,协助各个心理委员会成员掌握与心理有问题的农村中小学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并在考试前后时期、开学季等时刻动态观察心理健康高危学生的行为意识和心理变动情况,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协助对学生进行干预,力求预防极端事件。
   (二)搭建学校与家庭支持系统,为农村中小学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撑
   学校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时,应搭建学校与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家校联手的方式,给这部分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撑。一方面,学校应建设学校与家庭支持系统,用于识别与干预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危机,各个地方教育局应组织班主任定期参与心理危机研讨会,明确要求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考取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应提升班主任与农村中小学学生阶段性问题识别措施与干预技巧,使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分析高危心理问题学生行为、意识出现的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提前干预心理危害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学校要大力建设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构建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但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家长无法及时体会到学生的心理情感波动,导致学生个人的心理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疏解,从而增加了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应组织教师不定期与家长进行互动,采用线上交流或家访的方式,给家长讲解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现象和引导技巧,使家长今后与学生交流时,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学校可以在特殊节日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使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拉近亲子之间的感情,使家长在日后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家庭心理支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2401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