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学校发展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静
[摘 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中小学改革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和参照系。结合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湖南省长沙市数学、体育与健康的监测结果,岳麓区实验小学初步构建起行政督导的“处方式”制度改革、协同联动的“打靶式”行动改进和团队共创的“手牵手式”行为参与三种校本化应用范式,为推进质量监测结果在学校发展中的常态化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发展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与“体检仪”,既能为义务教育的发展牵引方向,又能及时监控其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1]。国家教育政策与义务教育实践的新局面表明,为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校要有效整合学校建设中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既立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聚焦当前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各方面问题,开拓学校发展新路向。在实践中,学校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应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使其服务于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积极探索有效运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路径与范式,不断深化监测工作,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一、系统思考,推进基于数据的精准施策
W校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的复杂动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有机整体[2]。因此,实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在学校层面的应用要分别着眼宏观、中观和微观,基于对学校发展建设的系统思考推动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施策。
1.宏观层面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董奇指出:“监测不是目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负担才是目的。”这启示教育质量监测绝非“为监测而监测”,而是要以监测数据为入口,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由此,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明确教育系统内外的职能部门以及学校等不同层面的职责,形成贯穿始终、合理持久的“闭环”是关键。因此,在宏观层面要着重思考如何形成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闭环”。
2.中观层面
在“大数据+”时代,仅仅依靠庞大的数据资料和堆积如山的报告恐怕无法确保学校教育的高质量。为了打通数据监测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充分尊重教育活动本身的“人文性”,从测量评价中窥见人的发展的独特性与可能性[3]。这要求学校要“过程性”地审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将其“人文性”地转化为学校的育人实践。因此,在中观层面要着重思考如何实现从“工具性测量”向“人文性实践”的转化。
3.微观层面
作为以育人为根本宗旨与核心使命的学校,因社会的不断变迁和人性回归的强烈诉求,在其上升的、进步的、趋向教育内核的发展历程中,同时不断进行着新的价值选择和范式转换[4]。基于质量监测的学校发展实践要从学校现阶段建设的基本成就与问题存量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对原有育人模式进行改良创新,并指导学校精准施策。因此,在微观层面要着重思考如何对区域教育问题展开校本化的精准施策,进而优化校本化监测结果应用范式。
二、顶层设计,构建基于数据的自我改进系统
基于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系统思考,岳麓区实验小学充分研究《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数学监测分析报告》《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体育与健康监测分析报告》,并比照本校办学实际,自上而下地开展中高层干部“责任上肩、研读归因”,教研组“专业共商、形成策略”,以及全校教师“通识培训、人人参与”等环节,形成了本校监测结果应用行动轨迹轴。
从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学校明确:立足于“改”,着眼于“变”,本着遵循“树立高境界的监测目标―获取高信度的监测数据―解读高质量的监测报告―开展高效能的结果运用”的工作思路,参照“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后测验证”的“福田经验”,形成反映学校特质的校本化应用三范式,从而构建“多措并举、多维研析、多方聚焦”的“三多式”自我改进系统。
三、全面实践,形成基于数据的校本化应用范式
1.行政督导的“处方式”制度变革范式
如同医生将检验报告中的数据与症状对应起来进行诊断,只有将量化数据与现实世界的质性证据结合起来,才能使质量监测真正起到“把脉问诊”的作用。为此,岳麓区实验小学探索出三类制度变革进行对标管理。
(1)组织制度变革
通过扁平化管理,形成“一个中心、统一指挥、多方联动、协同推进”的组织模式。在监测结果应用的督导工作中心里,由校长、督导室主任组成核心团队,主攻监测结果应用的决策、专业指导和思想引领;由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及其他行政人员组成主力团队,负责做好数据应用的推进、落实工作;由督导室成员组成项目团队,负责分析数据,形成学校督学评估报告,梳理监测问题清单,研究制订结果应用方案,督促指导,使问题整改落地生效;由信息中心、教研组、年级组全体成员组成服务团队,辅助学校用好监测数据,支持教育教学改进创新。
(2)教学机制变革
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学校改进教学常规工作细则,在教学计划要求中提出了“融合资源”栏目,旨在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等各类资源,充实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内涵,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在教案设计要求中增加了“教学导图”栏目,帮助教师在课前缜密梳理教学重难点,对教学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校修改教学常规工作细则中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细则,实施“灵作业”“零作业”,倡导教师们创新作业形式,布置趣味作业、生活实践类作业,并将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四作为“零作业日”(不布置书面作业),提倡进行亲子阅读、亲子活动、劳动实践,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增进亲子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24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