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程发展模式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简楚瑛

  【摘要】课程发展模式指的是课程发展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元素问题以及做法和原则问题。本文介绍了三种课程发展模式,分别是目标取向的课程发展模式、逆向取向的课程发展模式、整合取向的课程发展模式,并加以评析,供幼教课程发展参与人员发展课程时参考。
  【关键词】课程发展;模式;目标取向;逆向取向;整合取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11-0015-07
  模式(Model)是将一个系统以及该系统背后的理论/意识形态、基本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抽象化、概念化、简约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课程发展模式指的是课程发展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元素问题以及做法和原则问题。课程发展模式的作用在于让课程发展参与人员通过参考课程发展模式去建构课程四大元素(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之间应有的平衡、衔接、整合等关系,节省从头开始摸索的时间,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提升教学质量。〔1〕本文介绍的如下三种课程发展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课程发展路径与步骤,可供幼教课程发展参与人员在发展课程时参考。
  一、目标取向的课程发展模式
  泰勒(Tyler,1949)提出的目巳∠虻目纬谭⒄鼓J健2〕虽已发表70余年,但依然是许多课程发展参与人员所遵行与参考的模式。目标取向的课程发展模式以解决课程的四个主要问题为中心。(1)机构教育所寻求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教育机构应提供哪些学习经验?(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4)如何评价教育目的是否达成?这四个问题既涉及课程的基本要素,即教育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内容)、学习经验的组织(方法)和评价,又涉及课程的四个步骤,即先决定目的,再进行学习经验的选择与组织,后进行评价。
  (一)教育目标的确定
  泰勒最强调的就是目标的确定,因为在他的理论中,其他三个步骤都是根据目标发展而来的。关于教育目标的确定,泰勒认为“暂时性的教育目标”有如下三个来源。
  一是从学习者①本身去寻找教育目标。教育是改变人类行为模式的一种历程,包括外在的行动以及内在的思考与情感。因此,在设定教育目标时,需要考虑教育在学习者身上引起何种变化,包括兴趣、能力等。
  二是从当代机构外的生活去寻找教育目标。课程发展参与人员在设计、发展课程时需要回答“何种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一种主张是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对学习者今日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另一种主张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心灵各部分的发展。随着生命的发展,学习者自会运用这一受过训练的心灵去应付其所面对的各种情境。
  三是从学科专家的建议去寻找教育目标。教育学家等会提出幼儿教育的范畴、范畴知识的核心重点及其知识论基础。
  从上述三个来源所获得的“暂时性教育目标”,需要通过哲学和学习心理学的过滤,删除不重要或是有矛盾的目标,才能确定“精准的教育目标”。
  1.利用哲学选择目标
  教育哲学是选择目标的第一张“过滤网”。机构教育是应当培养学习者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是应当培养学习者充分发展自我的能力?机构教育是强调本土文化,强调国际文化,还是兼而有之?“暂时性的教育目标”能否被保留取决于教育机构认为何种知识最有价值,取决于教育机构秉持的教育哲学观是什么,取决于教育目标是否与教育机构办学的方向相吻合。那些与教育机构的哲学/办学理念相吻合的目标,便可能被当作教育机构的重要目标。
  2.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
  学习心理学是选择目标的第二张“过滤网”,判断的是目标的可行性。如果“暂时性教育目标”无法与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条件配合,便会失去价值。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对于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不同学习者,哪些目标可以用哪些方法去达成,哪些目标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例如,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将此目标推迟到高中时再去强调,不仅其所花费的时间会较长,而且就发展任务的阶段性而言,这已经不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习目标了。
  了解目标产生的来源与选择过程,可以让我们知道目标产生的依据、方向与程序。在实际制定目标时,泰勒提出了选择目标的重要原则,即明确性、可行性、周延性。
  (二)学习经验的选择
  有了适当的教育目标之后,就可以按照练习原则、操作策略原则、兴趣原则、准备原则、多样性原则以及经济原则来选择有助于达成教育目标的适宜的学习经验。
  (三)学习经验的组织
  泰勒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的五条主要原则,分别是连续性原则、统整性原则、衔接性原则、平衡性原则以及顺序性原则。
  (四)学习经验的评价
  泰勒指出,评价应有三种。
  1.前测
  “测”的本意是测验,此处用来表示一切评价的方法。前测行之于教育方案实施之前,借以了解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新经验前所具备的能力和状态,作为日后比较之用。
  2.后测
  后测行之于教育方案结束之时。将后测评价结果与前测结果相比较,可以了解学习者进步的程度。将后测评价结果与预定目标相比较,可以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3.追踪评价
  追踪评价行之于教学完成了一段时间之后,借以了解学习者之前获得的学习效果是否仍旧存在。
  泰勒认为,凡是能协助教师测知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任何方法,皆为适当的评价方法,可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至于评价的程序,可归纳成四步。第一步是界定目标。第二步是创设让学习者表现良好行为的情境和机会。第三步是选择评价工具。若无适当的、现成的评价工具可用,则可自行编制或设计评价工具。第四步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
  从上述对泰勒课程发展要素与步骤的阐述可以了解到,泰勒课程发展模式里并未将教学列入论述范围。不过,笔者认为,教学应当被包括在课程实施、运作阶段,是整个课程发展的一部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2549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