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严 罗明军

  摘 要: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考改革迈入新阶段,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和录取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以2021年实行新高考省份的地理试卷为研究文本,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维度出发,探讨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复习备考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3-0038-04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标志着我国高考改革迈入新阶段。截至2021年,共有三批次14个省市已实施新高考改革。新高考在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和录取方式均与以往有显著差异,如何改变传统备考方式,采取恰当、有效的备考策略成为师生关注的要点。本文以2021年新高考省份地理试卷为研究文本,探讨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博学以建构地理认知
  博学之,即广泛猎取。《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基础性”“综合性”等,即基础扎实、融会贯通[1]。具体而言,一轮复习关注“基础扎实”,立足课本,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领悟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适用条件与规范表述;二轮复习关注“融会贯通”,对主干知识构建横向、纵向联系,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并综合运用各章节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1.夯实基A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2021年新高考省份地理试卷普遍难度不大,基础试题比例较高,着重考查学生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契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试题“基础性”的要求。因此,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立足课程标准,筛选明确各个章节的必备基础知识,重点突破、夯实练习,其他知识“地毯式推进”,做到完全覆盖、各有偏重[2];②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能力、基本思维方法等训练,通过课前小测、每日一题等形式,滚动夯实;③单元或章节末尾,设置问题清单,督促学生对照复习、思考和整合。
  例如,复习选修2“海洋地理”之后,可引入问题清单(表1),引导学生自主回归课本,对照复习与检测,在梳理过程中夯实必备基础知识,完善知识框架。
  2.重视必备知识的综合运用,构建知识、单元、模块之间的关联与逻辑
  新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故而新高考模式下的复习备考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要以大概念为核心(“定点”),厘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拉线”),进而构建核心知识网络(“结网”),通过“定点―拉线―结网”,打通知识之间、单元之间和模块之间的通道,获得对必备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认识;②在试题材料选择与设问方式设计上,跨单元、跨模块甚至跨学科融合,围绕情境,打破原有课本结构束缚,尝试对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的全方位考查。
  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西亚与北非”时,厘清头绪,抓住联系,即可构建出两条知识链条:①纬度位置 → 副热带高气压 → 气候特点(高温干旱)→ 农业生产特点 → 进口物资;②石油 → 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 → 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 → 国际人口迁移。在复习区域地理“美国”时,亦可构建知识链条: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 → 气候分布 → 农业布局、人口移动。
  二、审问以增强地理能力
  审问之,即详尽地询问。“关键能力”的增强,需要学生从多个视角观察,提出有价值的疑问,并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辩证批判地思考,发散、逆向地解决问题。
  1.重视图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地图、各类变形图、统计表等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借助这些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排列关系、依存关系、制约关系等进行观察和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进而获取有效信息。教师在复习备考中,要有针对性地精选图表,循循善诱,引发疑问,在师生反复问答研讨中,穷尽图表显性与隐形信息、浅层与深层信息,达到训练图、表、文转换能力的目的。
  例如,江苏卷第15~16题,利用“黄河中游区域图”“L月、M月断面示意图”,获取季节信息,判断与月份的对应关系;广东卷第17(1)题,利用“罗斯海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图”,从陆地形状、维度位置、地形等多个维度获取信息,进而推断罗斯环流形成机制;河北卷第5~6题,利用“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分析归纳中国港口的时空演化规律。
  2.重视地理过程分析,强化学科关键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自然地理的地理过程分析”逐渐成为考查热点和难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当注意下三点:①引导学生抓主导因素,并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预测未来可能的演化路径;②引导学生详尽记录有限时间段内地理事物变化规律,进而推演该时段之前和之后的变化状况;③引导学生清晰、精准地描述和阐释地理过程,锤炼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湖南卷第19(1)题“分析官洲河段由单型河道演变为双分叉型河道的过程”,可引导学生抓住“流速变化”这个关键变量进行分析;河北卷第18(2)题“说明该区破民安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可引导学生抓住“土壤水的去路”进行逻辑推演;广东卷第17(2)题“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则在分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图中有效信息(如海陆热力差异、下沉气流、陆坡流等),梳理逻辑链条,精准表述,形成答案。
  三、慎思以深化地理思维
  慎思之,即谨慎地思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是指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与能力,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2571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