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人格教育策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志勇

  【摘要】和谐社会应由人格健全之人构成,而人一生中人格发展最为基础的且相当重要的阶段当属幼儿阶段。因此,幼儿人格教育应当被置于幼儿园工作的核心地位。而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人格教育的核心场所,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责任,如果在幼儿人格教育中实现全方位的家园联动,将能够事半功倍。基于此,要更好地促进幼儿人格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活动环境,密切家园互动等,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为幼儿人格的发展保驾护航。文章针对当前家园共育在幼儿人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6―0054―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今,幼儿园家园共育理念已得到相当普遍的重视和践行,但家园联动的教育革新仍然需要幼教工作者上下求索以获得实质性的开拓。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家园共育在幼儿人格教育中的实践探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作为学术概念的“人格”,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指“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1]可以说,儿童人格的养成,是在其生物特性的根本上,个体与身处环境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幼儿阶段的人格培养,对于整个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现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大概5岁左右,人格就已经完成了基础构建,若在之后的人生中并未接受针对性的引导或是受到某些强烈的外部刺激,其人格发展将是在这一基础建构上的延续。而3~6岁这一阶段的幼儿是形成和养成好奇心、独立性、自尊、自信心、自控力、同情心等重要人格构成的重要阶段,这些尚无能力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的幼儿确实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何况,即使是成年父母和幼儿教师,有时也需要借助外部的指导以实现认知的更新。因此,优化幼儿所处的教养环境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教育环节,这一教养环境包括幼儿园、由幼儿父母双亲所构成的核心家庭、祖父母家庭和社区环境等,不过,基于幼儿人格教育这一问题,这里着重关注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联动关系。而家园共育在幼儿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家园共育可以有效干预和引导父母双亲对幼儿人格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避免只养不教或养教失调,纠正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教育误区;二是家园共育可以使幼儿教师更高效、更全面地掌握幼儿人格发展现状,实现相对全面的课堂和生活相统一的跟踪式教育,及时了解幼儿状态,并对教育策略进行及时、适宜的调整;三是家园共育可以相对化解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两张皮”的状况,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前提,使幼儿的人格在相对互补或统一的教育环境中养成,达到尊重幼儿人格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特征;四是多元化的家园共育,整合教育资源,改善育人环境,表现为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家园关系和谐融洽,进而为幼儿人格的发展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家园互动的关系中,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可以做到信息互通共享,深度合作,为幼儿人格养成营造家园一体化的良好教育环境,在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内涵,积极构建家园合作育人工作机制等方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面对幼儿人格教育,幼儿园并不需要开辟出集中的时间以进行专门的幼儿人格教育。因为,人格教育实际上应当内化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幼儿最需要的人格教育,实际上不是理论的灌输,而是沉浸式的人格锻炼。不过,这样的理想模型实际上还未完美落实。目前,仅聚焦家园共育在幼儿人格教育中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幼儿人格教育理念并没有较好地内化为幼儿教育教学策略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某些家园共育的推行环节中缺少人格教育的渗透,故而人格教育显得机械刻板,不能适应幼儿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二是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互动的过程中,缺乏有意识地以人格教育为思维底色的有效交流,因而这些交流往往浮于幼儿活动的表象,却没有现象背后的逻辑分析,故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缺乏对幼儿某些行为特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也就无力给予幼儿以贴切且正确的人格指导;三是应当意识到“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背后包含的人格教育目标,即帮助幼儿能够准确地感受自身的处境,并处理自己因外部事件而产生的内在情绪。然而,即使在充分重视幼儿人格教育的家园共育实践中,无论是幼儿园园所,还是幼儿家长,普遍更重视观察幼儿应对外部人事的社会适应性行为,而对于幼儿在产生某种社会适应性行为过程中伴随的自我内部倾向和心理特征,实际上是缺乏重视的。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后文将依循家园共育和幼儿人格教育的互通性,着重从四个向度给出家园共育在幼儿人格教育中的实践指导。
  1.巧用调研,充分运用家长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尤其是以父母双亲为主的核心家庭,对幼儿人格教育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人格教育这一方面,幼儿园应当与幼儿核心家庭之间建立密切的联动关系。而这种联动关系,一定得建立在对家长群体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事实上,在家园共育不断完善的今天,“家长不再只是家庭中孩子的养育者,对于幼儿园来说,当我们将亲子共育中的家长作为教育建构者的主体,家长参与在正式群体的教育过程中施展群体教养智慧,家长也就成为了教育资源。”[2]换言之,这种教育资源包括了家长的智能资源(教养经验、个人特长爱好、知识背景、职业经验、个性特征、社交能力等)、物力资源(家庭所具有的能够支持共育活动的相关财力和物力条件)和环境资源(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和职业环境资源),如果能虺浞终莆占页と禾逅具备的教育资源信息,将能够为进一步巩固家园共育的智力和物力奠定基础。其中尤其是家长的智能资源,是影响幼儿人格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应当加以重视。

nlc202205061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041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