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生课程行为规范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彩娟

  摘 要: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同时,也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近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学生课程行为规范的培养。对农村学生而言,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课堂学习不认真,缺乏学习积极性等问题,要想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就应将课程行为规范培养这一工作重视起来。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生课程行为规范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农村学生课程行为主要表现,提出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生课程行为规范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农村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1-0021-04
  一、 引言
  F代社会发展视域下,学生课程行为规范培养对学生发展有着一定积极作用,不仅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还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学生个人品格。新课程理念之下,学校开始关注学生课程行为规范培养,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学生日常学习不积极、不认真以及违反学校规定等不良行为,让学生主动致力于数学课程学习当中,优化和完善教学质量。
  二、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生课程行为规范的相关概念
  (一)新课程概念
  所谓新课程,是国家当前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的重要内容,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提出新要求,主要包含课程质量和基本规范。新课程在进行改革和实施当中,将沿用很久的教学大纲当作具体课程标准,主要提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基础思想和理念,对基础教育而言,不同部门在制定课程标准过程中,将其当作现代课程改革重要内容,其改革实践活动证明,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我国教育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包含以下内容,主要有“以生为本”“创新和批判”“回归生活”以及“构建民主化师生关系”等。对教师行为要求包括正确对待教与学和师生关系,强调自我反思以及合作等,使得教师扮演教育探究、学习促进、潜能开发以及文化传播等角色,以此来为教学更好地服务。
  (二)行为规范概念
  对行为规范而言,其属于个人以及群体在参与某个活动中应遵守的准则和规则。不仅受到社会认可,还被人们广泛接受,在各类活动中这种行为准则具备一定约束力,主要内容包含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在具体生活实践中,是按照人们价值判断和自身需求确定和形成的,是在社会活动中,社会成员应遵守的准则和规范,进而对社会成员加以引导、约束和规范,使其采取正确的行为,有利于社会朝着和谐发展方向迈进。针对目前行为规范,属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行为学等范畴。
  在我国,学生课堂行为规范有着一定的判断标准,相关学者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对学生存在的课堂行为进行了有效界定。邹涛认为,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判断,第一,是不是违反校园纪律和班级规范;第二,是不是破坏课堂正常秩序;第三,有没有危害其他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他还认为,以上三个标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非是完全分离和独立存在的,一种课堂行为问题的产生,可能会对其他标准造成影响,在具体判断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此种判断标准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因为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都是以“违法纪律”和“破坏秩序”为前提,包括间接与直接两种方式,前者问题行为具有内向性和隐蔽性,一般情况下,教师难以察觉出来,比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害怕教师向自己提问。后者问题行为表现具有外向性,容易在课堂上显露,教师也能及时发现,比如,讲悄悄话和做小动作等。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对农村学生出现的课堂行为规范问题进行判断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事件性质、教学环境、空间、时间以及教师性格等。在对同一种问题行为进行判断过程中,要根据行为产生的后果来确定,该行为是否属于课堂行为规范问题。另外,还要正确区分问题学生、后进生以及课堂问题行为学生,不能将这三类学生当作同一类学生,将其划等号。
  三、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培养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俗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对农村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行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从点滴小事开始,注重每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对小学生而言,往往会受年龄、经验以及知识的影响,对事物认知较为浅薄,缺乏深入性,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学生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比如,上课之前,应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作业书写要规范、坐姿要正确、集中注意力以及避免交头接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好每个环节该做的事情,以此训练学生,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等行为,从而为健全人格的塑造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遵循课堂行为规范,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二)与教育发展相适应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重点重视其行为习惯,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包括社会公德、爱社会主义以及爱祖国、爱劳动等内容,根据现实情况,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和“社会”等思想,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四有公民。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支持。作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就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及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满足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与教育发展理念相靠拢。

nlc202205171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151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