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古诗词鉴赏中落实课程育人的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骁 王玮琦

  摘要:师范类高校(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古典诗词鉴赏选修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古典诗词作品选》中收录了多首爱国题材的古典诗词,这些作品蕴含了以身报国之志、忧国忧民之心、山河沦陷之思等爱国情感教学元素。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采用诗词诵读、还原分析、多维阅读等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程育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古典诗词鉴赏;“使辽诗”;“还原分析”;教学策略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文学创作的基本母题。《古典诗词作品选》中有多首古诗词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爱国情感教学元素,这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文化自信的绝佳载体。教师应注重解读分析这些教学元素并应用相关策略进行爱国情感教学,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古典诗词中爱国情感的多元体现
  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爱国情感教学元素呈多元化的结构。
  (一)以身报国的赤子之志
  爱国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情感首先体现为勇于为维护祖国主权、领土完整奉献生命的以身报国之志。《古典诗词作品选》中有不少篇目就直接表现作者甘愿以身报国的热血情怀,流露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感情,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部分篇目则重在表现作者即使身陷囹圄,也不苟且偷安,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南安军》以及夏完淳的《别云间》等。苏颂“使辽诗”《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 》中的诗句“汉家飞将领熊罴, 死战燕山护我师”,在崇尚赞美杨家将的同时抒发了报国之志。古诗词中同样表现了女性的爱国情怀,如《木兰诗》刻画了一位代父出征、战功卓著的女英雄花木兰形象,秋瑾的诗作《失题》也抒发了女子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以天下为己任也是爱国情感的具体表现,典型作品不胜枚举,有屈原的《离骚》、王昌龄的《出塞》、陆游的《示儿》等等。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不仅写诗人的思乡情,还承载了诗人对百姓历经离乱的同情、对故园久未收复的忧虑和对战乱早日平息的盼望。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诗人以落红自比,暗指自己辞官归家也会继续为国效力。一生忧国忧民,以凝重的诗笔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百姓疾苦、展现爱国爱家博大情怀的“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祈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三)山河沦陷的愤慨之思
  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时,岌岌可危的国家、萧条离乱的生活常引发爱国志士的家国之思。“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种山河沦陷之思也使诗词成为了描绘苦难时代的画卷。如杜甫经典诗作《春望》,诗人见证唐王朝由繁华走向凋零,不禁感时伤世、忧思无限。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他经历靖康之难后仓猝逃往金陵时所作,其中强烈的亡国之痛和爱国精神感人至深。还有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宋代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等诗词,或感叹王朝没落的历史沧桑,或怀念旧时繁华、因今昔对比而痛苦更甚,或抒发救国图存的豪情,这些作品都是作者目睹家国衰败写出的泣血诗篇,抒发了愤慨之思。
  二、落实课程育人的有效策略
  落实古诗词的爱国情感教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并认真落实古典诗词鉴赏课程育人的教学目标,要讲授古诗词基础知识,还要触动学生的情意、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在实践中探讨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教学策略。
  (一)诗词诵读,以读涵情
  古诗词最初的表现形式为配乐歌唱,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音韵美和情感美。叶圣陶在《语文教育论集》中提倡“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正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余映潮也曾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指导有方的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在朗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教师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时,要把握古诗词字音、节奏、韵律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停连、语速、语气、重音、语调等诵读技巧,在诵读中引导学生读出古诗词的情感变化。
  例如,教学苏颂的“使辽诗”《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 》,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使辽诗”的背景:
  “使辽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特殊的文学现象。北宋(960年-1127年)虽然统一了大部分国土,但积贫积弱,与辽南北对峙一百余年,冲突、战争不断。直到1004年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后,北宋和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两国使节往来。北宋使节多为文人,加之北宋一直处于受欺压、遭凌辱、势力弱小的一方,面对频频失去的国土,他们倍感无能为力,忧虑、愤慨、报国就融入诗中以寄托情感,因而构成了北宋文学史上“使辽诗”这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然后教师设计以下几个朗读教学环节: 一读知诗意。此环节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力争读得字正腔A,初步感知作品大意。
  二读明诗韵。要读出诗的音乐美,读好诗的节奏。本诗节奏划分如下: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
  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此环节中教师示范读,学生学读。学生学读时要读出这首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也要积极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战斗的场面。
  三读悟诗情。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意、掌握节奏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注意重音、语调,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意象、赏析句子、品析人物形象、体味情感,感受这首诗的“雄”与“悲”,体会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最终被诗人爱国之情所打动。

nlc2022052514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214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