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的实现逻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郝建江 郭炯

   [摘 要] 当前,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着单一技术偏向、缺乏教育认知逻辑深思、教师作用地位弱化等不足,其原因之一在于对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的学理逻辑缺乏理论透视。研究从教育认知视角出发,在厘清精准教学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目标设定、诊断评价、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实践困境,并基于对智能技术的功能作用分析,探讨了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目标、评价、活动精准开展的实现逻辑:借助群体学情分析、个体需求诊断、图谱关系分析实现目标精准设定;借助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可视化技术实现评价的自动实施、智能分析,助力评价结果应用的分层精准干预;借助资源推荐、工具辅助等助力多元学习活动精准设计与实践开展,并能为学习活动的过程干预与实时反馈提供支持。
   [关键词] 精准教学; 技术赋能逻辑; 目标精准; 评价精准; 活动精准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郝建江(1991―),男,山西大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研究。E-mail:jianjianghao@163.com。
  一、引 言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引发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教学范式逐渐走向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1],精准教学再次受到教育界学者的关注,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既有关于精准教学的概念探讨、机制分析、模式构建[2]等,也有结合具体课程内容的实践应用[3]。精准教学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奥格登、林斯利基于斯金纳行为学习理论提出的,主要关注行为本身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但由于当时技术的有限性及行为主义本身的局限,未能得到广泛的实践应用[4]。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建构主义等理论的发展,使得当前精准教学在实践和理论层面有了新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对精准教学的过度炒作与滥用,如教育信息化产品对精准教学的热炒,虽冠以“精准教学”称谓,其实质多采用作业或测试的数据[5],数据偏差导致对学习者认知障碍深度分析不足,对教学决策支持有限。当前对精准教学的探讨,需要避免单一技术向度,结合学习者认知本质及技术使能,重新审视当前智能技术赋能下的精准教学本质,廓清精准教学的内涵特征,明晰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开展的内在机理,进而为精准教学的理论丰富与实践应用提供支撑。
  二、精准教学的基本内涵
   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实现逻辑的明确,首先必须理解“精准教学”是什么。追溯精准教学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可以看到“以测辅学”是核心,即通过对学习者的评价诊断进而提供科学的教学干预,注重对学习者个体的关注。因此,精准教学的学理溯源需要从学习者视角出发,明确学习者自身所存在的个体状态及学习发展的特殊性,继而为精准教学的提出提供学理依据。
   (一)学习者个体差异化的基本属性
   “精准教学”存在的基本假设是学习者存在差异,即因有差异,故需精准。厘清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可以为精准教学的提出提供学理上的科学解释。加涅等人指出,教学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6]。教学的精准设计在于能够提供适切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外部事件,即因材施教。从学习者个性差异化来看,影响教学开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学习风格等一般特征。
   1. 学习者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心理特征包括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重要组成部分[7],学习者在心理方面的差异影响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在思维力方面,思维发展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思维发展虽然按学段年龄可以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划分,但具体到个体层面,仍存在着一定差异,思维力的差异影响着人的能力水平。在记忆力方面,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思维水平密切相关,不同学习者在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方面均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观察力方面,不同学习者在观察的深刻性、目的性、顺序性、概括力等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此外,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受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等个体差异的综合影响,同样在个体层面存在不同。
   传统教学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看到个体心理发展也存在个别化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类的智能结构划分为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八种智能[8],同时这些智能之间不存在优劣差异,每个学习者的拥有程度和组合的方式不同,决定着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和智能类型的独特性。不同类型的智能代表着不同类型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而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在尊重学习者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其智能的不同开展个性化的教学。
   2. 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性
   学习风格包括学习者个体的感知模式、认知风格、性格因素等。其中,感知模式是指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的通道,不同学习者个体在认知模式方面存在着听觉型、视觉型、动觉(触觉)型等不同类型;认知风格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所倾向的信息加工方式,包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认知风格的分类包括呙栊陀刖劢剐汀⑿蛄行陀胝体型、冲动型与思考型、发散型与聚合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等不同类型;性格因素是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二者在学习动机、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影响着教学的媒体选择、策略组织等[9]。
   综上所述,学习者个体在心理特征、学习风格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同时二者也影响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因此,从学习者个体学习发生所存在的天然属性特征来看,学习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教学需要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特征,在教学开展之前明确学习者的自身特征,进行精准的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超越课本,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明确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到底“教什么”;同时,教师要明确“如何教”,如何依据学习者思维认知方式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nlc2022061717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396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