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竞赛作为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与调查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曦 张芳

  摘要:各类高水平设计竞赛对建筑学本科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选择竞赛作为设计课程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拥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通过近年来组织的竞赛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竞赛课程的优势与劣势,总结了竞赛选题、课内教学到课后延伸辅导的教学组织过程。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方面对竞赛课程的评价普遍较高,多数能跟上竞赛节奏;教师方面也同样认同竞赛课程,认为原教学框架基本能适应竞赛要求。总之,竞赛作为设计课程是一项可行且有益的教学活动,还需持m地积累经验,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
  关键词:设计竞赛;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2)03-172-09
  各类高水平建筑设计竞赛数量增多,以其专业性、创新性、多样性等优势吸引学生广泛参加,促进学生能力提升[1]。对比各种参赛的教学组织方式,有无可能将设计竞赛与设计课程结合,组织师生全体参加设计竞赛课程?师生是否有兴趣、有能力参加竞赛设计?原课程教学框架能否适应竞赛的特殊要求?教学成效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开展了以竞赛为设计课程的教学分析。
  一、专业竞赛作为设计课程的特点
  (一)本科教学中参加设计竞赛的组织形式
  从设计竞赛与设计课程的协调关系来看,可将竞赛作为设计课程,课程延伸作为竞赛或课后辅导;从教学辅导形式来看,竞赛作为设计课程可采用课上辅导形式,课程延伸作为竞赛或课后辅导可采用小组集体指导或分散指导形式;从参赛学生选拔与调配方面来看,在竞赛课程作业中优中选优,或预选部分优秀学生组队参赛,或自发参赛(图1)[2]。
  早期全国性高水平设计竞赛类型较少,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和授权,协助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专门机构。组织的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统一命题,各高校全体师生参加后优选作品参赛,后改为“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各院系通常遴选已有课程并适当优化后报送参赛。
  近年来,面向建筑学本科生的设计竞赛逐渐增多,学生参赛的渠道拓宽,参赛热情高涨。各类知名设计竞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获奖难度直线上升。如,2017年UIA-霍普杯竞赛,投稿作品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 000余组,仅76组获奖,获奖率约2.5%[3]。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对竞赛采用了差异化的组织措施:实力雄厚的高校,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学生能力强,平时课程丰富,一般不专门增设竞赛课程,多为师生自发参赛。一些高校对待竞赛较为重视,如,西北建筑科技大学优选部分师生组队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常年组织全体师生参加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还有的高校不定期选择一些竞赛作为课程设计,如苏州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但是多为临时性课程,延续性不强。
  苏州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学生自发参赛的作品水平有限,得奖概率低,因此,有必要在院系层面上加以组织,协同师生参加专业设计竞赛[4]。自2015年开展“竞赛驱动型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来,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年级下学期以第一个课程设计参加竞赛,时间是每年3~4月,以竞赛作为设计课程。
  (二)竞赛作为设计课程的优势
  从历年教学经验来看,将专业竞赛作为设计课程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参赛作品水平,而且可培养大多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培养创新性思维。日常设计课程训练强调的是循序渐进,侧重于知识点的全面培训。从课程题目来看,一般都是封闭性命题,如功能面积条目细致、基地统一固定、图面表达翔实规范。而设计竞赛侧重于优秀方案的选拔,大部分偏向于概念性设计,主题常从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出发,给出一个发散性的设计题目[5]。如霍普杯、天作杯设计竞赛,设计的基地、功能、规模往往是自选,强调设计的创新性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辨能力。
  (2)带动学生接触和参加竞赛[6]。在2020年竞赛课程前,三年级学生73.91%没有参加过任何设计竞赛,17.39%只参加过一次。学生存在设计能力有限、时间精力不济、技术水平不足
  8项候选项选择数:设计能力有限>技术水平不足>时间精力不济>得奖比例低>小组合作不易协调>对未来的帮助有限>名利收益太少>参赛费用问题。等方面的疑虑而畏惧参赛。通过竞赛课程辅导,学生了解竞赛的流程与特点,消除了疑虑,提高了未来参赛的意愿。课程结束后再次参加竞赛的意愿平均值为6.86(10分制),40.58%的学生希望再参加1~2次设计竞赛,28.99%的学生希望参加更多竞赛。
  (3)扩大竞赛的选拔基数。相比选拔学生组队参赛和自发参赛,全年级以课程作业形式完成竞赛题目无疑扩大了作品的基数。如, 2015年、2019年采用组队和自愿报名的方式分别提交了6份、4份参赛作品,而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采用课程作业形式,则每年提交了10份参赛作品,这几年的获奖数量相对较高。
  (4)体现了教学的公平性。选拔学生组队参赛或学生课后自发参赛始终只能安排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参与竞赛,而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学生很难参与到竞赛中,也就无法学习到竞赛中一些有异于日常课程的设计方法和思维训练,不利于教育的公平性。
  (三)竞赛作为设计课程存在的难点
  专业设计竞赛的目的是优秀作品的竞争与选拔,侧重点与普通教学有较大差别。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7]。
  (1)选题与日常课题差异过大。近年来竞赛的选题多为开放式命题,建筑类型自选、功能自选、场地自选,往往只有一个笼统的主题。习惯于给定任务书的学生,刚接触到此类命题时往往无所适从,在前期拟定方向上耗时过多,影响了后期方案的设计过程。

nlc2022062315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439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