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变思维 因材施教:“雏鹰计划”课题教学反思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智洋 阎波

  摘要:“雏鹰计划”作为衔接高校与高中教学的“桥梁”,实施多年以来,在高校、高中相联合的“双高”模式下,既为高中学子提供了深入研究科学技术的机会,也为各大高校提供了培育具有良好科研基础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平台。文章通过对“雏鹰计划”项目的全过程指导回顾,探讨了在“双高”合作机制下科研课题的特殊性、科研方法的独特性、科研手段的多元性。从学员角度,分析了雏鹰学员培养的举措与特点,注重培养过程中对关键性内容的把握,并以此对高校科研工作开展与人才培养方式间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雏鹰计划”;培养措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2)03-0149-06
  “雏鹰计划”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面向高中学校实施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联合本地高等院校与高中学校师资力量,以高校科研平台为依托,通过发挥高校科研实力与科技资源优势,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以达到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训练科学认知与实践能力、孕育新型科技人才的目标。“雏鹰计划”为高校与中学间搭建了互通交流的“桥梁”,对中学而言,青少年可实现开拓视野、了解更前沿的科技信息、接触更贴近实际层面的实用技术,对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融入社会环境具有启发作用。同时,高校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服务青少年、回馈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形象。
  一、“雏鹰计划”课题研究基本流程
  “雏鹰计划”的运作由合作高校与学员所在的高中协同推进,高校作为主要角色,承担对学员的教学、培训及指导等工作。培训中,课题组与学员之间密切沟通,按计划开展日常教学。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即集中通识能力阶段、预备基础知识阶段和专题科研技能培训阶段(图1)。第一阶段既有对学科通识了解,也有专业基础能力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了解学科基本构成和专业特点,通过模型实作激发学生知识兴趣,了解专业学科基础概念,为专题研究计划奠定基础;第二阶段通过小型装置设计与实际建造,进一步拓展与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并通过实操过程印证理论,巩固了学习成果;第三阶段既是对前期课程与知识的总结,也是对课程的综合践。三个阶段相互承接,构成了培养学员的主要流程。对建筑学科而言,课程设置兼顾了兴趣性与探索性。对学员而言,每阶段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进行教学,紧密衔接教学体系,由浅入深的难度和层层递增的信息都能使学员循序渐进地适应课程学习,能获取更多元化的知识。
  二、“雏鹰计划”课题研究特点
  高校科研项目与“雏鹰计划”课题研究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归其缘由主要是受参研者学术背景与思维方式、课题设置深度与难度、研究投入时间与精力等因素影响,不同于高校的科研项目,“雏鹰计划”课题项目的设置与开展,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课题的深度与广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培养模式与训练方法。
  (一)通识性课题内容
  “雏鹰计划”的课题内容与目标,不同于高校的科研课题。首先,学员一般是由高一年级学生组成,既缺乏相关的学科背景,也不具备专业的科研技能,因此课题不能依照高校研究课题的方式来设置。其次,高一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科学问题敏感度、科研技能和方法等层面,均与进行过多年专业训练的研究生间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不能以研究生的要求来安排高中学员。另外,“雏鹰计划”课题是以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与科学兴趣为核心目标,学员的研究成果无需达到相关领域的最新前沿状态要求,科研内容也无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杂范围,因此课题内容设置也区别于高校科研项目。
  难度大、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的高校专业化课题科研特征,非但激发不了学员对科技的热情,反而使其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增加学员心理负担,有悖于“雏鹰计划”初衷,是绝不可取的。相反,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不仅是学员们经常接触、深入感知的对象,且在调研之时,亦能贴近学员生活,便于收集信息,以此作为研究课题,对雏鹰学员是较为合理且科学的选择。
  (二)适宜性研究方法
  对于学员培养而言,研究策略与方法是整个研究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的技能。相比研究结果,研究过程中的学员思维引导与方法培养更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专业技能来说,雏鹰学员当下涉足的科研课题,并非与日后从事的专业紧密相关。因此,课题研究内容本身及运用的具体手段并非重点。就此年龄段学员而言,经历科研全过程,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才是培养重点,这种总揽全局的能力培养,才能使学员今后面对任何课题都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虽然每个学科与专业的科研方法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看待科研问题的流程与方式基本一致或大同小异,所以学员除了关注研究对象本身,更应将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串接起来,从而建构起一套完整的科研流程系统。
  (三)以点带线的培训方式
  选定合适的研究课题和科学研究方法后,重点就应聚焦在对学员的培养模式与训练方法上。与培养研究生模式不同,“雏鹰计划”课题特点在于研究的间隙性。高校专业课程及相关课程培训时长远超“雏鹰计划”课题,培训时差与学员年龄背景差异,致使需采用区别于高校的学生培养方式与训练方法。“雏鹰计划”采用以“点”带“线”的方式进行教学,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串联在研究模式的“线”索下,前后内容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课题教学内容体系,以便课题组员按照制订计划实施。
  在训练方法上,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以达到训练学员的目的。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研究问题,应回归现实去发现与分析,脱离现实的科学也只是纸上谈兵。关于学员,不能一味追求灌输高精尖的技术或方法,而应教授具有普适性特点的理论与方法,以符合年龄阶段学员的认知能力,避免追求华而不实、缺乏严谨训练的科技课题。
  三、“雏鹰计划”课题研究项目实施

nlc2022062315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440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