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的“实指”与翻译再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婷

  [ 作者简介 ]
  杨婷,女,湖南岳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
  [ 摘要 ]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以实指为研究取向,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下,评价分析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英译。首先探究寒山诗的译介,重点从斯奈德与寒山精神境界各方面的契合入手,从微观的翻译方法到宏观的生态思想,对斯奈德的译本进行审视,以期对生态诗歌的翻译提供一个新兴的视角,为促进生态翻译在“实指”研究这一领域的开展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生态“实指”研究;斯奈德;寒山诗;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52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以新生态主义为理论主导,以生态翻译的“喻指”和“实指”为研究取向的研究范式。所谓 “实指”(Literal Reference),即字面意义上的“生态翻译”,既包括翻译自然生态作品和研究绿色翻译行为,也包括揭示作者(及展现译者)生态思想和发掘文本生态意义等。
  但生态视角下的翻译工作,“发展相对滞后,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主要精力放在借鉴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去重新解释翻译现象上(喻指),而对生态本身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生态翻译学甚至因缺乏 “实指”研究而在学界受到了一些质疑。可见生态翻译研究的方向失衡,偏向于“喻指”,“实指”方面的翻译研究仍需学者继续补充。
  因此,本文对斯奈德所译的寒山诗进行实指性研究,对生态本身给予高度重视,关注原作者和译者思想的重合度,一方面揭示作者和译者的生态思想并且挖掘文本生态意义,另一方面研究斯奈德译本中体现的生态翻译行为,分析斯奈德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解读、重组以及再现原作的。
  1 寒山诗的译介
  盛唐时期流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寒山诗。一直以来,寒山诗都处于诗坛的边缘地位,原因主要是于其粗放的诗句。寒山诗不符合传统诗句雅致和含蓄的标准,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鄙之作。而背后的生态内涵和禅理经常被忽略,但也正是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吸引到了“垮掉的一代”。寒山较少引用禅语和典故,然而其以动寓静、动中有静的写意手法,营造出悠远的禅宗境界。虽然不受中国正统主流文化所重视,但对外传播时这一特点却变成了优势,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研究并争相翻译。
  研究寒山诗译作的,多从阐释学、创造性叛逆等入手,研究其生态内涵的实指性翻译研究却寥寥无几。寒山诗作的思想以阐述禅理和讽喻劝世为主,其意境大多深远,重视生命本真,兼生态美感和喻理于一身,对于现世也有重要的意义。其生态思想在译作中是如何表现的,这一点还有待发掘。
  翻译寒山诗的译者有很多,较为出名的有亚瑟・魏雷、伯顿・A生以及斯奈德,本文选择斯奈德译本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斯奈德不是第一个翻译寒山诗的译者,译诗数量也不是最多的,可他的译本一经发表,就风靡远洋之外。从此寒山诗受到本土正统人士的重视,重返了中国大众视野,可见其影响力。
  第二,斯奈德对寒山诗歌生态内涵的翻译的成功并非偶然。从寒山和斯奈德二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思想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二者有着高度相似的经历和价值取向。二战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的思想日渐物质化和商品化。斯奈德的生态价值观念与当时西方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格格不入。斯奈德产生了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和对诗歌独特的见解,因此他的译本中所表达出来的风格和内容也是最接近原作的。
  2 斯奈德对寒山诗生态内涵的再现
  斯奈德在翻译寒山诗作时,再现了原作的生态内涵。本文对斯奈德的生态翻译行为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展开。
  2.1 语言维度――揭示“放弃美学”
  语言维度重在研究译者翻译时是如何在语言上进行适应性选择。也就是说,在翻译生态诗作时,语言上要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谈到寒山的语言风格,就不得不提“放弃的美学”(Aesthetics of relinquishment)。
  “放弃的美学”由布依尔提出,主张放弃人的中心性,主张赋予非人类世界以主体性。而在文学作品中,“放弃的美学”旨在提高文学作品的生态意识,并努力将其拓展到其他的领域。而很多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都反映或者蕴含了该美学观点。有些诗人 “甚至放弃自身作为独立于自然的人类主体身份,激进地否定人的社会属性,彻底地回归自然”。寒山就是其中之一,他始终体现了浓厚的身外无物的“放弃”,例如其放弃事业,身入荒野;放弃物质,选择自然;放弃喧嚣,回归宁静,这一“放弃”的美学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极致的简约,寒山诗的三大特点可以体现出其“放弃”的态度:
  2.1.1 语言随意,不讲究辞藻的华丽,诗句朴素,寒山也因此被胡适称为“白话诗人”。
  2.1.2 对仗工整,通篇都是相同字数的诗句,风格上极致简约。
  2.1.3 缺少逻辑词汇,甚至主谓宾等成分都被作者有意抹去。
  斯奈德在翻译时,十分注意语言的转换,尽量再现原诗的写作风格。他保留了寒山的“放弃”语言特点。以下是斯奈德在翻译时,对寒山诗歌中“放弃”的传递: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
  G长石磊磊,涧阔草餮。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clambering up the cold mountain path,
  the cold mountain trail goes on and on;
  the long gorge choked with scree and boulders

nlc202206271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476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