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的高性能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震
[ 作者简介 ]
杨震,男,江苏苏州人,中电华创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化管理。
[ 摘要 ]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整体上管理和控制信息化项目,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评估体系和流程,已成为信息化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电力企业的实践与信息化管控理论、国际先进的实践和管理标准相结合,从管控组织、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等多个维度构建了电力企业的高性能信息化管理体系,其目的是按照业务集成、应用功能的合理性、数据架构的合理性、安全架构的合理性、标准化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实现对重点信息化项目的集中管控。
[ 关键词 ]
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16
近年来,信息化管理技术发展迅速,它在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效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电力企业迫切需要改进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优化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研发项目,设计并实施信息化管控流程和工具,提升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绩效,以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此外,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国际趋势也在促使电力企业不断革新,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工具,对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并逐步达到国际标准有着重要意义。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控体系,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能源企业、和谐企业、现代化企业及提升企业价值的必要支撑。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有助于促进企业信息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高效的信息化管控体系必须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运行保障、过程控制、运行监督”等方面入手。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的信息化管控体系来规范整个公司的信息业务流程、信息管理体系和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将信息管控与业务运营相结合,管理信息化战略、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安全的过程,理顺管理体系,在对接企业级管理流程的同时,完成组织架构重组,加强信息功能管理,最终实现信息化管控体系的实施。通过了解企业现有信息化管控措施,引入国际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型,更新完善信息技术流程、制度和标准,定义公司信息化能力模型,介绍管控体系的整体流程,细化关键流程,实现信息化管控的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实施,以实现信息管理中的“集中精益、流程透明、流程控制和信息共享”。
1 理论背景
本研究的评价标准基于目前国内外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控制的理论,主要包括:高性能信息化模型、ITIL V3标准、信息化能力模型、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1.1 高性能信息化模型
高性能信息化模型是信息化工作的高阶指南,它以规划、建设、管理和互联网集成管理为主线,描述了信息化工作的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结合、基础设施管理与规划、项目审批、服务建设、服务介绍、服务管理、互联网集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管理。
1.2 ITIL V3标准
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的缩写。IT服务管理是ITIL框架的核心问题,ITIL框架是一个协作过程,用于通过服务水平协议确保IT服务的质量。ITIL V2将IT管理活动划分为一个管理职能和十个核心流程。十个核心流程分为两组,即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服务支持包括: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事件管理和问题管理。服务提供包括:服务水平管理、财务管理、可持续性管理、容量管理和可用性管理。ITIL V3旨在提高IT 资源的利用率和服质量,其定义了服务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服务策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和持续服务改进,其中包含生命周期内的服务管理流程。
1.3 信息化能力模型
基于高性能信息化模型,企业信息化能力包含六个维度,从明确的信息战略,到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控制,再到信息系统的运维和绩效管理,它涵盖了公司的信息技术生命周期。这是建设国际高性能企业信息能力的基础,也是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六个维度分别是:信息化战略定位、信息化框架管理、信息化价值控制、信息化项目建设、服务管理与运营、人员与绩效管理。
1.4 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是对上述信息化能力模型的综合分析,可分为五个等级。在实际应用中,这六个能力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详细的成熟度指标集。对于每个指标集,都有一个预设标准。通过将公司信息化现状与根据标准设定的指标和评分进行比较,确定了公司目前的成熟阶段。该工具主要用于衡量公司目前的信息化水平,为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2 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本文基于高性能信息化管控系统的理论基础,参考信息化管控体系较先进的管理标准,对多家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其信息化管理模式现状,旨在构建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现状的高性能信息化管控体系。
2.1 信息化管理与运营模式
一般电力企业现有的信息管理部门包括系统建设部、系统运行部和综合管理部。信息化组织架构普遍缺乏对信息技术人员职责的完整定义。员工职责不够明确,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此外,现有的组织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人员的潜力。
2.2 信息化管控流程与工具
信息管理中心根据相关业务部门提供的准确、全面的信息,为企业未来几年的IT发展规划蓝D。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多数企业均存在收集有效信息困难的情况,无法给出指导性的规划结果。信息管理中心不能充分参与企业主导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各业务部门通常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管理中心无法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成本、风险等相关信息,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多数电力企业虽然有固定的运维团队,却没有统一的运维支撑体系。此外,部分企业的项目的规划、项目审批大多通过手工完成。操作和维护系统缺乏适当的软件支持,这导致信息检索困难,信息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nlc2022062819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4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