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胶济铁路保护和利用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畅 慕启鹏

  摘要:从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出发,通过调研采访、调查问卷、统计网络话题热度等方法,深入挖掘胶济铁路在新时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明确其在承载情感记忆、传承历史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赋予铁路沿线历史遗存法定保护身份;打造胶济铁路文化品牌;支持学术研究,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鼓励社会参与,扶持活化利用等保护策略。强调胶济铁路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提出胶济铁路沿线遗存的保护应整体考虑,同时应结合沿线城乡特点和自然资源进行整体性保护,有效纳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从“点”的保护向“线”的保护发展,实现与沿线城乡发展相协调的全方位共生保护。
  关键词:胶济铁路;工业遗产;遗产价值;新旧动能转换
  引言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试验区位于山东省全境,核心城市包含济南和青岛,淄博与潍坊是重要的支撑点。四城之间恰属胶济铁路连接区域。
  胶济铁路是中国最早建设运营的铁路之一,也是山东境内的第一条铁路[1],连接济青,横贯东西。胶济铁路的建成将山东内地与海外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近代山东在经济格局、城市兴衰、农业结构、产业转型、商品进出口等领域产生巨变。2018年1月,由中国科协公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里,胶济铁路与唐山铁路、中东铁路、滇越铁路、京张铁路和宝成铁路等列入其中。
  胶济铁路原站点多达60多个,随着济南至青岛高铁的开通,沿途站点多被废弃,给当地村民出行带来不便。如果能够把旧铁路加以维护,让废弃的小站重获新生,老火车可以像公交车一样开到村口,同时接驳铁路主干线,实现与高铁动车之间的驳接互补。让老铁路重新开回乡村,助力乡村振d和新农村建设,这或许可以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的一个方面。本文基于近年来对胶济铁路工业遗产的田野调查和历史研究,试图为胶济铁路的保护和利用寻找可行的策略和思路。
  一、胶济铁路的历史背景和现状问题
  (一)历史背景和保护意义
  胶济铁路自建成至今历经多次的主权更迭、战争停运和换代升级(图1)。1899年6月,德国于柏林组建山东铁路公司,负责胶济铁路的营建和管理。1904年6月,胶济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干线全长395.2公里,支线长45.7公里,共设站点56处。1915年,日本政府与袁世凯秘密签署《二十一条》,其中要求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一切特权。1922年2月,中日两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赎回胶济铁路。1938年1月,侵华日军在青岛登陆,胶济铁路全线陷落。1941年至1949年间,胶济铁路历经多次线路修复和站线合并。1949年7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重新通车,在青岛火车站举行通车典礼。1959年双线工程开工,但直到1990年胶济铁路复线才全线贯通,结束了胶济铁路单线行车的历史。2003年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后经过多次改线提速,于2006年全面实现电气化,并引入动车组。2008年12月,胶济铁路客运专线通车,旧线改为货运铁路,实现客货分离。胶济铁路新旧两线和2018年12月开始运营的济青高铁共同为胶济沿线地区提供服务。
  无论是筑路起因、建设过程还是后期的运营发展,胶济铁路的历史都与山东近现代的重大事件紧密相连。胶济铁路可谓是山东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和纪念碑。另外,在推动中国铁路发展模式优化,构建新的铁路价值体系等方面,胶济铁路也有重要贡献。1930年代,胶济铁路管理局率先提出全国商运会议提案,倡议铁路联运,对中国铁路运营体系的后续发展有突出贡献。胶济铁路还在全国铁路系统内率先突破传统的铁路运营模式,于1930年9月开始消费合作社的运营实践,推动了铁路内部的社会生态系统的搭建[2]。
  随着时代的发展,胶济铁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老胶济线上大部分车站面临着废弃甚至拆除的危险,仅少数保存较好的被列为文保单位,如大港站、坊子站、博山站等;有的车站最原初的历史建筑被拆除,后又重建,如青岛站、济南站等;有的车站即使在全社会不断的保护呼吁下仍被拆除,如女姑口站等。目前胶济铁路具体还剩多少个站点,哪些仍在使用,哪些已被停用,哪些已被拆除。这些问题甚至连在该线路上跑车多年的列车长都无法准确回答。近年来山东省内对工业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济南市和青岛市规划局相继发布了开展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产调查保护的计划,对胶济铁路开展全面的田野调查势在必行。
  (二)遗存现状和主要问题胶济铁路历史遗存田野调查课题组对胶济铁路沿线总共21个县区的历史遗存做了一次全面摸底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调研总里程约500公里。此次调查的时间范围设定为1898-1998年间修建的铁路基础设施。调查成果统计了沿线73处历史遗存的信息,完成《胶济铁路历史遗存档案表》。此后,对胶济铁路沿线周边乡村的现状也展开了调研(图2)。胶济铁路遗产现状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遗存种类齐全
  胶济铁路全线保留历史遗存73处,其中青岛11处、潍坊31处、淄博13处、济南18处;德国占领时期建设的48处,日本占领时期建设的13处,民国时期建设的1处,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6处,建设年代不详的5处。这些历史遗存包括车站站房、水塔、车库、机车转盘、修理车间、办公用房、桥梁和涵洞等,涵盖铁路运输系统的全部建筑物种类(图3)。
  2.保护和利用情况堪忧
  沿线73处历史遗存整体保护状态并不乐观。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优秀历史建筑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存仅占42%(图4、5)。

nlc202206291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496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