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丁雪艳

  【摘要】文章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地理实践力的要求,结合一线地理教学经验与反思,指出在新高考背景下落实地理实践力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地理教学现状,提出落实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为地理实践力的落实提供了可能性,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提供了方法,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高考评价;地理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1―0061―04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通过各种地理实践活动来实现,不仅包括野外考察,而且包括动手制作实验、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旅行体验、宣传教育、参与规划等方式。本文所讲的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实验操作等方式。野外考察是指引导学生走进地理实践环境,进行实践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描述、查看地理要素,并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的测量、采样、论证和探究;对人地关系活动进行实地体验、评判建议,引导学生参与人地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力也能让学生关注、热爱大自然,提高预防自然灾害的意识。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社会现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走访调查、调研等方法,解决问题,客观认识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现象,从而发现规律。进行模拟实验可以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灵感,训练科学的思维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科思维和品质。由于中学地理实践力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考试题的组成和当前实施地理实践力的困境等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实施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可行性措施,促进地理实践力在中学课程中不断创新。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野外考察、实验模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能力和方法。实地考察、室内实验、社会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高行动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增强地理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现有的地理工具,在野外和实验室内,通过地理方法获得地理信息,观察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理解、树立人地协调观的重要途径[1]。
  在地理高考u价体系中,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研究探索,根据问题需要创设地理情景,通过调动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问题分析并提出新的问题、观点,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二是操作应用,根据地理问题情景,调动地理知识与技能,运用实验、探究等方法,探索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组合创新,将新方案转化为有形的成果,或对实验结论进行改进,应用创新思维解决现实地理问题。三是概括结论,调动各种地理知识科学表达或进行交流,可以采用地理图片、图像、图表等方式来展示地理实践的结论。四是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现象,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主动关注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产生活等相关的内容与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要贴近社会生活,将实际问题与已有的地理知识相联系,进行解决和处理[2]。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考题中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地理实践力仍通过材料内容,提供真实的情境,进行设问,考查考生调用地理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考察渗透在高考试题中,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断引导师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尝试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实际问题,以理论知识为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使学生形成正确处理人地关系问题的思维。如2021年全国卷乙卷选择题中有关农业无人机的使用,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综合题中推测支撑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上海产业和企业类型,分析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地区的目标消费人群,说明该品牌母公司选择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等设问均与地理实践力密不可分。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地理教学中不断落实,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有利于立德树人,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社会和全球的地理事件,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慢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1.缺乏顶层设计,宏观认识不够。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很难落实地理实践力,地理教师很难落实地理实践力教学目标,也很难创新教学方式,这与当前地理在学校的学科地位及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关系。地理课堂教学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师工作考核等方面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
  2.很难走出学校,缺少野外实践。学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很少进行野外实践活动,地理教师很难以地理实践为核心设计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开展的一些地理实践力培养活动范围狭小,不能推广使用,有些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学生很难学以致用,也不会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地理课程标准标》和高考评价体系要求不相符,地理实践力也很难落地。
  3.难以创新教学,缺少教学设计。首先,由于学校考评方式仍然以地理成绩为主,地理实践力素养难以在教学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导致学生没有尝试的兴趣,更不会关注周边的地理问题,难以形成地理实践力氛围。其次,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一些地理教师无心开展地理实践力的教学活动,同时由于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也使老师很少设计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环节。最后,学业水平测试很少涉及地理实践力活动,教师和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设计和学习,最终既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nlc2022070616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549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