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工程合同管理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显晖 兀婷 廖羚 方帅威 周圆兀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背景下,如何将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合同管理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课程的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程优化改革思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工程合同管理;学习共同体;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情景式教学;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6-0114-03
0 引言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由学者与学生共同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共同体指为完成某一任务,与其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方式。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长期的合作交流,在心理上逐渐产生共同的精神追求。近年来,学习共同体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教育界的学习共同体将教师与学生作为共同体的两个主体,在不断的师生关系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双方在同一环境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助学者来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课堂及课下与同伴开展包括协商、思考、分析等过程来呈现自己的知识,实现深入学习的思维方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运用;教师以助教的形式在学习及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不断引导学生。学习共同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依赖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团队责任感。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合同管理能力、与工程合同相关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1]。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学生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其中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原理、法律体系、工程合同总体策划、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订立以及工程合同索赔等内容[2]。学生学习仅通过教师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且讲课多为理论知识,缺少互动性、趣味性,案例设计不理想,学业挑战难度低。因此,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是该课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此现状,本项目提出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辅助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构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全新课堂文化,将课堂作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究式教学的发展。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授课方式满堂灌,学生沉默现象严重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不仅包括土木类的知识,还包括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和工程造价等土木与管理学的交叉性知识,是一门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满堂灌为主,学生在学习上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且知识多为各类工程合同条款的内容要求等理论性知识,导致学生沉默现象严重。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亲身体验,难以真正理解合同本身各类条款的含义,不能有效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合同中出现的问题[3]。
基于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特点,本文结合学习共同体,融合线上线下双学习模式,以线上教学为基础教学,线下进一步融合情景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1.2 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
工程合同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4],然而随着高校课时的缩减,当前工程合同管理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比较薄弱。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多通过讲解案例来授课,且选取的工程合同案例仅来源于部分片段,缺少综合性的案例分析。对于理解合同管理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如案例相关法律与合同的条款分析,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学生缺少合同签订、合同管理及合同索赔的过程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很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业务中,无法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知识。
基于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特点,本文引入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学习方式,采用情景式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度还原工程合同管理的一系列流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感,加强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学习能力。
1.3 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简单,缺乏综合性考量
当前传统的教育教学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占比一般为2∶8或3∶7。平时考核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考勤情况。期末考核主要手段还是卷面式考试,且多为一次性的闭卷考试。这类闭卷考试,学生考前突击几天,将期末试卷做好,就可以通过。期末试卷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等几种题型,这种形式的考试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更不能反映学生平时上课的学习情况。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简单且偏向于理论部分的考核,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性能力。
基于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特点,本文引入学习共同体打造体内体外激励考核评价体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本文针对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引入学习共同体理念,进一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W考核方式方面寻找突破口,为实现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奠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图如图1所示,具体改革思路如下。
2.1 线上教学基础理论,线下融合情景式模拟
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已经形成。现代绝大多数学习共同体是学生在班级上课过程中所构建出来的,但事实上,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绝不仅仅建构于课堂之上,课下的知识建构也很重要。
nlc2022070814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5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