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龙 韩青青

  【摘要】在媒体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素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大学生作为“网生代”,是运用和推动新媒体的主流群体,这无疑给承载着落实铸魂育人任务的思政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将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推力和新的载体。探究如何适应新时代需求,提升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的路径,已成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视域下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2―0042―04
  在依托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新的时代和世界的思考及认知被深刻地影响着,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对作为立德树人推动者的高校思政教师也提出了新而更高的要求。怎样认识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及如何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素养进行有效提升,是当下高校思政教师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顺势选择
  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在这种信息技术快速运转背景下,知识爆炸性增长,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思政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树立文化自信的巨大引擎,并保障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作为知识传播者和内容生产者的高校思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
  纵观当下,我国乃至全球都已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新媒体从一个新兴产业已然成为融入社会发展各技术领域的资源和要素。在新媒体形势下,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1年6月发布的第48次统计报告中提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即截至2021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高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1.6%,用户规模数据较2019年增长近1.6个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1]。在统计报告中还提到,除每年提升率均超过一个百分点外,学生在我国互联网群体中占比最高的。结合数据统计结果,教师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大学生当下关注的作为参考,以其为主体去丰富教学资源。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它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我国曾一度按下了发展的暂停键,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以其能及时自由,并能突破地域和人员限制等优势很快催熟了线上教学,教师努力提高新媒体素养也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思政教师开始大范围地运用新媒体从事思政教育。
  在大学生自我主见不断强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思政教师不再是简单地讲解正能量,也不再是在讲台上单纯地灌输,更多的是要灵活利用新媒体,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让思政教师成为深度内容承载的沉淀者,做好指路人,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二)引导所需
  新媒体时代,一方面信息传播速度惊人、信息覆盖量大、受众群体广泛;另一方面媒体内容混杂、信息甄别欠缺、学生信息选择困惑,高校教育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思政教师除担负思政教育任务以外,还兼顾着接收信息、传播信息等多重任务,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新媒体素养,活用新媒体教育形式,才能守护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帮助学生思政素养的形成。
  如今新媒体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行业模式,新媒体思维已成为生存技能,作为引航者的思政教师需帮助大学生识别、发现那些具有干扰性、颠覆性的信息,努力提高新媒体素养,了解大的趋势,这无论是对于高校还是个人来说,都十分有必要。
  新媒体因其便捷、虚拟、自由、多元等优势,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一平台。明确这一必要性后,高校思政教要善于思考如何夯实思政教师自身媒体素养、规范自身道德行为、提升自身新媒体教学能力等。同时,高校应进一步优化融合思政媒体资源、完善评价体系,帮助和促进思政教师开辟出一条与大学生沟通的便利渠道。
  (一)夯实思政教师自身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提升思政教师的新媒体素养首先应着眼于形成对新媒体正确的概念体系认知、语言形式运用、信息价值解读和技巧使用掌握,在此基础上达到培养更高素养思政队伍的目标。
  1.正确认知新媒体相关概念特点。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当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象征。新媒体是一个针对于“传统媒体”的相对概念,指以手机、网络等为依托的媒体,它是以现代数字技术、网络通信为渠道,利用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新技术,以微信、微博、手机APP等为典型代表,向用户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以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的新兴媒体[2]。
  新媒体是一个具有“放大镜”功能的平台,它是利用自己广泛性、形式多、个性化和实时性等特点并跨越时间与地域限制得以实现全球化的一种传播形态。首先,广泛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人人都可以接收资讯,这说明新媒体受众广泛;不管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者仅是某方面的业余观察者,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且内容可以涉及到全社会各个行业,这说明新媒体创作的广泛性;新媒体用户除可以观看电视节目,还可以参与对此节目的投票,这说明新媒体主导性的广泛。其次,个性化。相对于传统媒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新媒体发布的内容是相对自由的,更个性化,另外每个用户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来定制自身需要的新闻资讯,一些自媒体平台会根据浏览过的内容推送相似度高的文章,这样每个新媒体用户最终接收的信息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最后,形式多。新媒体各种形式表现多样,图片、文字、音效等一体,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所需信息进行检索,随时查找和存储内容。
  2.正确识别和解读新媒体信息及其价值。20世纪,英国学者利维斯在其专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地意识》中创造性地提出媒体素养的概念,即“能够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分辨、鉴别,正确对待各类不同信息,使信息接收主体免受媒体传播的不良文化影响,尤其是不受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负面信息干扰的能力。”[3]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能正确识别和解读新媒体信息,具备媒介分析和判断能力。

nlc202207221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638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