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晨

  【摘要】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学习科学知识时需要运用理性思维整合所学内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善于联想但逻辑性较差,教师需要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学科知识点进行整合,以便小学生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很好地将单元知识进行重构,帮助学生利用可视化的思维方式梳理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体教学法
  作者简介:董晨(1976―),男,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
  在基础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者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成了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科学是一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的学科,承载着“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的重任。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科学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概念图、问题树、知识图谱等的广泛传播,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优化科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据此,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分析。
  一、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
  整体教学法是基于整体思维的教学方式,整体可以指整个教学单元,也可以指基于同一研究主题的不同教学材料的组合。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的单元特点突出,这为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研究主题。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用图表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1]。将思维导图与单元整体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更符合建构主义的教育主张。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发散性思维,很容易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组与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互动、连接与整合。
  科学学习的本质之一就是发现事实,寻找各种有价值的信息[2]。而思维导图恰巧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让信息以直观、简明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以脉络清晰的形式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
  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
  在学习时,小学生对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吸收。思维导图的形式丰富,与小学生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契合,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但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还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一)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并初步绘制思维导图时,应适当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密切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该内容进行探究,并将探究、讨论的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
  (二)从局部到整体
  在学生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明白思维导图与知识体系如何联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较为简单的课内知识点开始练习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主要以分支的形式来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小学科学的知识是由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交织形成的,不同的单元有各自的知识构架方式。因此,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要基于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让学生先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不同小节的局部思维导图。到了单元整合复习的阶段,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各个局部思维导图整合为多层级、多分支的思维导图。
  (三)从合作到独立
  小组合作也是教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成员可以对探究内容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成思维导图。然而,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也有其缺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虽然能够汇集小组成员的智慧,绘制出比较完善的思维导图,但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会有所不同,教师难以确保充分调动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初期,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整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在学生能够完成单元知识的梳理、熟练绘制单元整体的思维导图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促进全班学生的能力提升。
  三、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应立足思维导图的特点,选择内容完整、与生活联系紧密、结构完整的单元内容开展绘制活动,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思维更好地以可视化、结构化、联系化,整体化的形式呈现,利用好思维导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优势。
  (一)让学生厘清单元核心概念
  小学科学是一门注重探究的学科,学生通过预测、猜想、各种实验及探究活动,在感性知觉、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等方面获得提升。许多时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由于并未将探究结果与理论概念进行有效勾连,这种知识碎片在学生脑海中并未形成序列,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可能很快便会被遗忘。
  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要以核心词或者核心概念为中心,运用词汇、图像、数字、逻辑以及颜色,将各层级之间的相互联系按知识脉络进行重构[3]。因此,在借助思维导图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及研究课程标准,结合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重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清晰地展现各个概念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层级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不同的科学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二)设计单元教学方案
  思维导图促进思维发散的特性和呈现的层级性不仅便于学生厘清概念,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自己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流程更加清晰、明了,教学设计更加全面、有效。适时、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前预习环节出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如在教授“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一节时,教师通过出示并讲解仅有一层结构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垃圾分类有初步的认识。

nlc2022081817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794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