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童明星
【摘要】将小学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融合,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又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本文首先研究了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融合时需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三个有效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融合策略
作者简介:童明星(1980―),女,江K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教师要想实现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同时,教师需要加深对道德法治观念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一、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形成教育合力
根据小学阶段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基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整合教学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融合策略有多种,比如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找准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渗透点,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心路历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涵盖了政治、法律、文化和历史等多个领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知识,符合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习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模式进行教学。但是,仍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并且难以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而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教师讲授、学生倾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转变。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向学生提问,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互动性,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今,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信息,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因此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而将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认识世界。
此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会到道德法治观念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1]。
二、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融合时需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方向原则
教师开展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相融合的教学活动,需要坚持方向、适度、批判原则。其中,坚持方向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都需要坚持方向原则。为此,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丰富道德与法治知识积累,关注时事政治,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渗透道德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
(二)坚持适度原则
将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需要坚持适度原则。适度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教学依据,二是从学生出发。首先,教师在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时,不应该过度开发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源,而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拓展课堂内容;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要以教材为基础。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过于复杂,那么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就容易遇到困难,不利于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讲解语文知识,渗透道德法治观念,进而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
(三)坚持批判原则
在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相融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批判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堂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一些开放性问题,充分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所学知识的看法,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3]。
此外,开展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相融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计贴合学生生活的内容,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旨在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培养人文素养和道德法治观念[4]。
三、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课文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还需要融入道德与法治元素,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和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发现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联系,找准在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经验和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nlc202208181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7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