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英语“单元大概念”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闫巧红

  【摘要】大概念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给教师带来许多困惑,主要集中于对单元大概念的认知、提取以及教学运用等,本文试图对小学英语中的“单元大概念”以及“单元整体教学”在概念理解上作出进一步的解读,并对单元大概念的生成路径及其教学运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4―0086―04
  新一轮课改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帮助其更好地落实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于是,选择并借助大概念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便成为中小学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理解和提炼大概念?如何准确把握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在大概念视域下开展教学活动?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师。为此,笔者试图对小学英语中的“单元大概念”以及“单元整体教学”在概念理解上做出梳理和解读,对于大概念的生成路径及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究。认为大概念视域下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可以经历这么几个步骤:提炼单元大概念、确立单元基本问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单元教学活动和制定单元评价方案。
  一、单元大概念教学之面临困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广大英语教师都开始尝试运用大概念进行教学,但在实践中又面临着以下困境。
  1.认知单元大概念仍存困惑。经常会有教师把单元主题当做单元大概念,既不清楚大概念的本质属性,也不清楚单元主题与单元大概念之间的区别。事实上,“单元主题”与“单元大概念”两者之间就好像是单元主题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之间的关系,单元主题应当是单元主题意义探究之逻辑起点,而单元主题意义探究则是对单元主题进行的延展性和拓展性理解。单元主题应该是单元大概念的基础和载体[1],单元大概念是通过对单元内大小主题的意义探究才能生成并提炼出来。据此,单元主题是可以事先明确并提供出来的,属于一个静态概念,而单元大概念是不能事先预设和提供的,只能通过对单元内大小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逐步提炼出来的,属于一个动态概念。单元大概念是推动和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重要抓手,需要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断探究中并通过一段时间地学习才能完成提炼与生成,并最终获得的一种新认知或新的思想方法或正确的价值观。
  2.生成单元大概念仍具挑战性。新课改后,各地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编排上都是采用活动式的单元主题形式,每个单元都是按听说读写看玩等技能板块编写的,多模态语篇都是在各个技能板块中呈现出来的,师生需要研读各个板块中呈现的多模态语篇,并提炼出诸多小概念,然后在小概念基础上再提炼出生存单元大概念。单元内大小概念本身都具有抽象性,它们会以隐形方式镶嵌在具体的多模态语篇中而不会自然浮现,这对小学英语教师提炼生存大小概念的概括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比较强的概括能力并根据际的教情、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与调整,才能完成并生成单元内大小概念这样一件极具挑战性及创造性的活动。
  3.运用单元大概念仍无从下手。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单元主题统摄教学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何运用单元大概念来统摄教学却感到无从下手。现阶段,大概念视域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指向英语大概念生成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是比较缺失的,教学实施路径都还是比较模糊的,可供学习与参考的相关教学案例相当匮乏,因此广大英语一线教师非常需要可供模仿或借鉴的大概念生成策略框架及其教学策略。
  二、单元大概念教学之概念理解
  1.认知“大概念”。“大概念”是在新一轮课改中由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为解决单元整体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而提出来的一条重要教改路径,但对于“大概念”的认知却可谓见仁见智。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不同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概念”之说。比如,奥苏泊尔的“上位概念”,布卢姆的“基本概念”,怀特海的“非惰性观念”,埃里克森的“核心概念”[2],菲尼克斯的“代表性概念”,哈伦提出“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与现象的概念”,查尔斯指出大概念是“一系列连贯的观念”,顿继安、何彩霞把大概念看作是“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居于学科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知识、方法、思想和价值”[3],王蔷等学者认为大概念“属于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的、最本质的、最有利于转化为素养的学科核心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深层次、有意义、可迁移的核心观念”[4],刘徽认为大概念“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5],吕立杰认为大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居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核心概念;狭义上指对不同层级核心概念理解后的推论性表达”,等等。二是“框架模式”之说。比如,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威金斯与麦克泰格的“车辖”之说,克拉克认为大概念“如同认知文件夹,它们提供一个框架或结构”,韦提出大概念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和模型”[6],余文森认为大概念是“一种有意义的模式”,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把“大概念”比作“抓手”“着力点”“依附点”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见,学术界对“大概念”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表述,事实上,大概念界定具有相对性,“大”的内涵主要是指“核心”“意义”“抽象”“整体”,即一定范围(整体)中最具本质(核心)、最具有应用迁移价值(意义)的、力图对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融合的核心内容的一种(抽象)概括。大概念的英文为Big Ideas,也可译为“大观念”,其本质就是属于一种很抽象的观念:一种能够结构化知识、迁移应用知识乃至创新知识的观念,并具有结构性、中心性、相对性、抽象性、迁移性和意义性等特点,而且其中意义性和迁移性则是大概念的最本质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大概念通常可以是一个陈述句,代表着一个中心问题或一个主要思想甚或就是一个正确价值观等,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作为大概念必须具有能够结构化知识、迁移创新知识等功能。总之,我们可以认为,大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可整合融汇的、可迁移创新的、具有适宜层级的、进而能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形成核心素养的概念或模式。

nlc202209072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939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