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纽约湾区大学集聚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职的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孔生 马燕霞

  摘要:纽约湾区作为世界一流湾区的代表,其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强大的经济产业基础与悠久的办学历史基础,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态势,世界级顶尖人才在纽约湾区高度集聚,服务社会功能显著,品牌结构特色鲜明等方面的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针对湾区民办高等业教育发展实际,粤港澳大湾区在激发“极化效应”吸引世界创新资源集聚,强化“品牌战略”推动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打造“螺旋发展”格局助推集聚融合创新,树立“量身定做”理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纽约湾区;大学集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9-0024-06
  在国际一流湾区中,纽约、波士顿、东京、旧金山等四大湾区不但拥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且拥有举世瞩目的经济总量。世界银行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0%的大城市坐落在湾区,75%的经济总量集聚在湾区。在当今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以湾区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即“湾区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形态[1]。
  纽约湾区雄居世界湾区之首,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0多家在纽约湾区内落地,整个湾区为美国贡献了3%的GDP,号称“世界第一湾”。纽约湾区地处美国东北部,面临大西洋,辐射10个州、30多个市县,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的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与沿大西洋经济带,既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等教育聚集中心[2]。在这个区域内,集聚了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仅纽约州境内就有大学及各类学院400多所[3],其中,纽约州的州立大学便有71所分校,全州在校大学生70多万。
  当前,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全球已经进入了创新密集的全新时代。创新密集时代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专利密集、知识产权密集、高附加值等[4]。在创新密集时代,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也从静态“量”的层面向动态“质”的层面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水平大学的整体优势越来越突出,其集聚-溢出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一、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形成的基础
  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形成当前集聚发展的格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从发展基础方面考察,经济产业、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等两个方面是整个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的经济产业基础
  作为纽约湾区的核心城市,纽约是整个纽约湾区非常重要的增长极,因为极化效应的推动,世界各地的技术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科技成果、风险资本、信息要素等重要资源都源源不断地向纽约集聚[5]。根据集聚扩散理论,这些集聚于纽约的所有重要资源,都将通过扩散效应传导到纽约湾区的广大腹地,从而全面提升湾区的整体实力。纽约不但是世界的经济中心,而且是世界最强大的金融中心。根据《纽约日报》相关统计,纽约掌控着全球40%的财政资金,集聚了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28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规模15万亿美元)。这一切为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与重要的经济基础。
  作为“金融湾区”的典范,金融业不但是纽约湾区的核心产业之一,而且居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金字塔尖,证券、期货、信贷、保险、银行等金融产业高度集聚。2018年纽约市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占比为全市的7.5%,而收入却占据了全行业的28%[6]。纽约市北部哈德逊河谷(Hudson Valley)地区是可以与硅谷媲美的一个“科技谷”。目前,美国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美国最前沿的半导体技术研发机构都高度集聚在“科技谷”里。从曼哈顿到特里贝卡区域,集聚了Facebook、Apple、Uber等众多的移动信息技术产业,这里就是纽约著名的“硅巷”[7]。从整个湾区看,“金融区”“科技谷”“硅巷”所集聚的众多产业都是知识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并且很多都是居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产业,这些产业不但是纽约湾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且是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产业基础。
  (二)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的办学历史基础
  在当今世界,纽约湾区能成为“世界第一湾”,与其历史悠久、高度发达的高等教育密不可分。若论纽约湾区高等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最初的殖民地时期。1754年成立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也是当时殖民地学院的重要代表,国王学院的成立对整个纽约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8]。
  在美国,很多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世界知名大学都是在《莫雷尔法案》(Morrill Land-Grant Act)颁布实施之后诞生的。因为该法案明确规定:政府免费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提供土地创办“赠地大学”,1865年创办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就是“赠地学院”的典型代表[9]。进入20世纪,纽约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在这个时期扩大了办学规模,每所学校在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到二战结束,纽约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二战后,因为经济迅速发展,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亨利・瓦瑟教授(Henry Wasser)曾指出:“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最明显的迹象是纽约市立大学的‘开放入学政策’(open admissions policy)。” [10]
  二、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形成的动力
  湾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产业、投资等要素的进一步集聚。随着产业、投资的集聚,大学的研发、创新也就跟着进一步集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在这个集聚创新链上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与资本支持。

nlc202209291012



  (一)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的内在动力
  每所大学都拥有自身发展的要求与服务社会的使命,这种源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动力,笔者称之为“内在动力”。例如,康奈尔大学的使命是:Learning(学习)、Discovery(发现)、Engagement(传播知识),愿景是通过创造性工作,营造开放、协作和创新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本校学生、纽约市民、乃至全球民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11]。哥伦比亚大学的使命宣言提出三大使命:一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必须为学生提供独特而卓越的学习环境;二是因为地处美国纽约曼哈顿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教学、研究服务;三是加强全球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所有领域的知识和学习都要达到最高水平,并把研究成果传递到全世界[12]。因为拥有这样的大学使命与愿景,康奈尔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都拥有了非常强劲的内在发展动力,并成为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的杰出典范。正是这些稳居世界前列的私立研究型大学,铸就了纽约高等教育享誉全球的品牌与实力。可见,大学使命中蕴含的“品牌”与“质量”的最高追求,正是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内在的、根本的动力。
  (二)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的外在动力
  纽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与经济中心,其天然的地缘因素、位置优势所带来的经济、资本和政策等外部支持,是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最为重要的外在动力。从政府、产业、大学(科研机构)、用户(公众)、中介服务、资本部门等六大创新主体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集聚、资本集聚等外部因素都是构成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外在动力因素。纽约社会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纽约湾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强大支撑,这也必然成为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与产业集聚的角度看,纽约湾区聚集了知名跨国企业总部,在美国500强企业中,有1/3以上的企业集聚在纽约湾区;全球500强企业也有20多家集聚在纽约。这种强大的产业掌控力与资源链接力,都是产业集群与大学集群紧密联系的结果,都是企业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市场的结果。当然,这也成为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在动力。
  三、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形成的经验
  卡拉克・克尔(Klark Kerr)认为,这个北起波士顿、横贯纽约、南抵华盛顿的高等教育集群,不但拥有整个美国40%的科学院院士,而且碛姓个美国46%的诺贝尔奖获得者[13]。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形成这种高度集聚的发展格局,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如果没有世界顶尖高水平大学的集聚发展,纽约湾区就不会有“世界第一湾”的称号。笔者将综合排名在世界前100的大学称之为世界顶尖高水平大学,而排名在世界前100~500的称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情况详见表1。
  (二)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顶尖人才高度集聚
  如果没有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集聚,就没有全球顶尖人才的集聚。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第一个方面的重要经验就是:办出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然后再集聚一批引领世界潮流、站在科技前沿的学术大师。纽约湾区世界TOP100的5所私立研究型大学集聚了哪些大师呢?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他们不但是纽约湾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而且是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引领者。
  (三)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显著
  只有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大学,才能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没有企业的参与、没有公众的参与、没有社会的参与,任何高水平的大学也是空中楼阁。不接地气的大学,不可能成为高水平大学。纽约湾区的私立高水平大学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区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动与州政府合作,积极参与州政府的发展规划,寻找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二是主动与当地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教育、培训、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共同培育孵化器企业,合作培养企业稀缺人才等;三是主动与当地社区联系,主要表现在大学的图书馆、体育馆等资源与设施免费对当地居民开放,为当地民众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咨询,面向当地社区举办各式各样的研讨会,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群众开设多种实用性强的课程等[14]。
  (四)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品牌结构特色鲜明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客(Derek Bok)曾指出:“美国大学的多样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15]而纽约湾区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就是美国高等教育多样性的一个缩影。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纽约湾区已经打造出品牌特色鲜明、结构类型多样、层次体系分明、市场导向作用突出的高等教育类型体系。虽然研究型大学的数量只占整个纽约湾区高等教育的20%左右,但这些研究型大学却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中坚力量,更是整个纽约湾区高水平科研成果与专利成果的重要支撑。在打造高等教育类型特色、创建优质品牌、加快构建高等教育类型体系方面,纽约湾区已经形成了由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社区学院、开放大学构成的一个非常典型的“金字塔”式高等教育类型结构。
  四、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发展的应对策略
  在借鉴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经验的同时,我国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发展正逐渐形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激发“极化效应”,吸引世界创新资源集聚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香港、澳门“双区”与深圳、广州“双核”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重要的四个增长极,其“极化效应”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与纽约相比,其“极化效应”强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四个增长极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极化效应还有待加强。不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9月20日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16],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仅次于日本东京―横滨集群,排名世界第二。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极化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nlc202209291012



  多年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最为重要的一个高频词就是“创新”。深圳通过不断激发创新资源的“极化效应”,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香港金融创新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整合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丰富的基础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极化效应”进一步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向深圳、向湾区高度集聚。
  在金融创新资源方面,香港因为拥有中国内地与整个亚太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目前已吸引了世界1500多家跨国银行进驻香港,并建立亚太总部或分行,香港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银行中心、股票中心、债券中心。近十多年来,香港在风险资本市场上的“极化效应”非常明显。
  从世界高水平大学排名情况看,虽然香港也有香港大学等4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入了2022QS世界排名前100,但在这4所大学中,只有香港中文大学拥有4名诺贝尔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可见,世界顶尖人才资源集聚这一点不但是香港的短板,而且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短板。只有不断激发粤港澳大湾区的“极化效应”,才能全面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在湾区集聚。
  (二)强化“品牌战略”,推动办学质量持续提升
  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建立高水平的公办、民办高校协作群,推动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做强、做大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全面推进湾区内民办高校与国内一流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强强联合。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名校联盟”,通过联动发展、协调治理、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加大民办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力度,进而提升办学水平与质量,扩大我国民办教育品牌的世界知名度。
  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全面推动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引进国际名校入驻湾区。在政策创新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深圳特区的成功经验设立高等教育特区,为各类高等教育与世界一流名校对接、引进国际优质课程提供政策支撑。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尝试合作办学方式,鼓励民办大学与境内外、国内外名校合作,开办体现中国风格与湾区特色的创新型大学,并建成新时代高水平的民办大学集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担当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从而为大湾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强化“品牌战略”意识,锚定服务湾区发展的定位,完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服务湾区社会经济发展,才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使命。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但要遵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引的方向,而且要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相对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当加大研究生层次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为湾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为世界一流湾区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三)打造“螺旋发展”格局,助推集聚融合创新
  打造“螺旋发展”格局,才能更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集聚融合创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制度多样性和互补性优势,“一国、两制、三个独立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世界其他湾区的最大特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动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优势。
  打造“螺旋发展”格局,助推教育集聚与融合创新。虽然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比有很多的不同点,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城市集群、产业集群发展的不断加速,科技发明与科技应用的诉求也与日俱增,大学与科研院所慢慢地成为城市的“中心”、社会的“中心”,大学、科研机构与城市、社会、政府、产业、企业、市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联系也越来越频繁。
  打造“螺旋发展”格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正在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快速转变,加上社会转型、产业转型、经济转型等方面的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大学―政府―产业”三螺旋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城市―产业―用户―中介服务―资金―社会―市民”的“多螺旋”发展格局,这将是未来湾区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四)树立“量身定做”理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纽约湾区的大学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高等教育服务与公共服务,虽然不同的大学提出了不同的大学使命与宣言,但基本上都是围绕为学生提供独特而卓越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教学研究服务,提高本校学生、纽约市民、乃至全球民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同样要树立“量身定做”的社会服务理念,持续加强为学生、为居民、为政府、为企业、为中国、为世界提供“量身定做”的高等教育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力度。
  随着粤港澳大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集聚发展,大学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溢出效应越来越明显,大学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这一核心使命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在为社会培养各层次、各类型专门人才的同时,要利用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进行高科技产业开发和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创新、咨询与服务,解决经济生产部门在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产品更新、科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参与经济建设。
  教育要回归社会,大学要服务地方。在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发展过程中,大学通过培养各种各样的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通过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只有把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学的社会服务才会拥有更为明确的目标,相关部门才能更好地执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集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大学服务社区和谐的深度、服务经济发展的力度,进而达成服务湾区建设的高度。
  总之,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形成的经济产业基础、办学历史基础、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及其重要经验,不但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重要借鉴,还可以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对我国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的融合创新,对构建富有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型区域高等教育体系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nlc202209291012



  参考文献:
  [1]TAO Y. Comparison of Three Bay Area Economic Belts and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Shenzhen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M]. Singapore Springer, 2019: 1-10.
  [2]许长青,郭孔生.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国际经验与政策创新[J].高教探索,2019(9):5-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国学校名单:New York[EB/OL].[2022-06-25].http://jsj.moe.gov.cn/news/1/199.shtml.
  [4]ZHAO Y, ZHOU W, HUESIG S. Innovation as Clusters in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Taking ICT Services in Shanghai and Bavaria as an Examp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0(1):1-18.
  [5]THOMAS MD. Growth Pole Theor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1975(1): 3-25.
  [6]COONEY J A, STREET M, Street W, et al. Regulating Financial Markets in New York and Beyond[J]. Albany Law Review, 2010(102): 395-405.
  [7]GARUD R, LANT T K, SCHILDT H A. Generative Imitation, Strategic Distancing and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during the Growth, Decline and Stabilization of Silicon Alley[M].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21: 23-35.
  [8]WOLGAST S L. King's Crowns: The History of Academic Dress at King's College and Columbia University[J]. Transactions of the Burgon Society, 2009(1):80-137.
  [9]TIMOTEUS E, TRUMBULL, LYMAN, et al. 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J]. Alphascript Publishing, 2010(7): 1-16.
  [10]REEVES L V L. Mina Shaughnessy and Open Admissions at New York's City College[J]. The NEA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2001(17): 117-128.
  [11]Cornell University Mission & Vision[EB/OL]. [2022-06-28].https://www.cornell.edu/about/.
  [12]Columbia University. University Mission Statement [EB/OL].[2022-06-28]. https://www.columbia.edu/content/about-columbia.
  [13]KERR C.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Fifth Edition[M]. Harvard University Pr, 2015: 65-88.
  [14]S长青,黄玉梅.高等教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学的角色与作用高端访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60-168.
  [15]BOK D. 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13-26.
  [16]Yu H K, Huarng K H, Huang D H. Causal Complexity Analysis of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2):39-45.
  (责任编辑:杨在良)
  The Agglomeration Pattern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York Bay Area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UO Kong-sheng MA Yan-xia
  (1.Graduate University of Mongolia, Ulaanbaatar 999097, Mongolia;

nlc202209291012



  2.Guangzhou Na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become a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on its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is very urgent and very meaningful.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orld-class bay area, the New York Bay Area has a pattern of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 strong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foundation, a long history of running schools, a trend of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world-class top talents in the New York Bay Area, and the experience in serving the society with significant functions and distinctive brand structure features,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view of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t is stimulating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to attract the world's innovative resources to gather, strengthening the "brand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running schools, and creating a "spiral development" pattern to promote agglomeration,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Establishing a "tailor-made" concept to improve social service capabilities has formed a unique coping strategy.
  Key words: New York Bay Area;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lc20220929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048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