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身体素养与动机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文梅 米峰标

  摘 要:“身体素养”概念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领域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讨论身体素养所含要素中动机的重要性;在认知科学具身化理论基础上论证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身体素养的观点,并进一步阐明具身能力的促进能够促使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旨在阐释所有人都有实现身体素养的潜力并能够从中受益。
  关键词:身体素养;动机;身体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9-0046-03
  身体素养是近年来在国际体育界流行并具有重大影响的理念。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特别提出了发展青少年身体素养的目标要求,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身体素养将成为未来引领体育教育发展的理念,但身体素养的概念、要素及其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理论基础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一、身体素养的概念和要素
  目前世界各国不同组织,例如身体素养协会、英国的威尔士运动协会以及美国的健康和体育教育协会等对身体素养都给出了定义,但身体素养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定义[1]。
  (一)身体素养的概念
  2001年英国教授怀特海德(Whitehead)针对体育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个体一生中严重的身体活动不足问题,提出了“身体素养”的概念。“身体素养”的概念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激起了学者们极大的研究热情。但目前关于身体素养仍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身体素养学术组织均有对身体素养各自的定义。采用最广泛且被大多数学术组织认可的是由怀特海德在2015年国际身体素养大会上提出的定义,即终身参与身体活动所需要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知识以及理解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2]。
  (二)身体素养所含要素
  依据已经建构的身体素养理论,遵循怀特海德给出的国际身体素养的含义,结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身体素养国际组织从情感、认知和身体能力三个维度给出身体素养定义的一致性,将身体素养解构为三个核心要素,即动机、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这三个要素是综合一体的,每一个要素都不可或缺,缺之则难以形成、发展身体素养的整体性功能。其中动机因素是身体素养的重要要素之一。
  二、动机和身体素养
  动机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一种进行特定活动的意愿和渴望,身体素养的核心正是动机中所蕴含的积极和持续参与身体活动、提高身体能力并对尝试新运动充满着渴望。具备身体素养的人表现出“运动乐趣”,对自身的身体运动能力有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同时对自身的身体能力充满信心。具备身体素养的人,享受身体活动带来的挑战,乐于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身体活动之中。具备身体素B的人不仅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身体活动,而且能够保持每周或每天参与身体活动。动机是个体积极地投入到身体活动之中并保持身体运动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动机缺乏影响身体素养的形成
  目前许多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喜欢身体活动、久坐时间过长的诸多现象均源于缺乏参与身体活动的动机。这里“身体活动”范围较为广泛,既指散步、园艺等各种形式的运动,也有滑雪、体能练习等身体运动。在学生时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使得他们养成终身参与身体活动的习惯和踏上一生的健康之旅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身体素养也是学生一生旅程中必备的能力。在学习期间,缺乏参与身体活动的动机将影响身体素养的形成,不喜欢身体活动和身体活动较少的人,获得身体素养的可能性甚微。
  (二)建立和维系身体素养在于激发动机
  在身体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消极经历可能会影响学生参与身体活动的动机。首先,在参与身体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几乎没有体验成功的感觉,最坏的情况还可能会受到来自教师、父母、同龄人的批评、嘲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反馈,没有及时鼓励和指导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学生在身体活动过程中缺乏认可,从而未培养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此外,有的学生对参与身体活动有内心的恐慌,如许多学生恐惧800米或1000米的身体素质测试,这些消极的身体活动经历阻碍着个人参与身体活动的信心和内在动机。可以说,建立和维持身体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在参与身体活动方面的经历,如果没有内在动机则很难建立和维系身体素养。
  动机本质上来自于通过身体活动经历获得的自信和自尊。如果个体在身体活动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得到赞扬,则动机更有可能提高,进而自信和自尊得到提高。在个体动机不足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并且让他们体验到参与身体活动带来的积极意义。这种动机的形式是来自于教师或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或某种形式的奖励,一旦这些措施奏效,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将重新培养起内部动机,在面对身体活动时可以达到自我激励,不再依赖他人的激励而行动。换言之,个体拥有了积极参与身体活动的倾向,从而成为具备身体素养的人。
  三、以具身化理论为基础阐释身体素养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有专家指出,个体拥有身体素养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深远。身体素养理念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视角可以看出,人类的本性是在世间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创造了自己的生物,这意味着我们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互动非常重要,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越广、越丰富、越敏锐,对世界的了解也就越多并能意识到自身的潜力。个体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开辟多种发展途径并过上充实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积极与环境互动。我们自身与环境互动的能力也就是下文提到的以身体为先、思维和认知依赖于身体的具身能力,其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具身化理论
  具身化理论是在批判意识哲学及传统身心二元论的离身根基上发轫的,是当下时兴的身体哲学、具身认知等理论的直接反映。具身化理论强调身体、知觉经验与环境的融合,并力求将普遍性意义纳入对实在世界的个体感知[3]。思维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和发端于身体的。

nlc202210192059



  具身能力对生活的贡献至少体现在两种方式上。这两种方式都是从我们作为一个单一的不可分割实体的本性发展而来的,在这个实体中,经验无处不在地影响、改变着我们。首先更广泛的贡献在于实现了更充实的生活,其次是对我们个体发展所作的比较具体的贡献,例如认知和语言。
  (二)具身能力的重要性揭示了生活需要身体素养
  身体素养作为一种基本能力的表达,是个体实现和发展其特有本质的一种载体。许多专家谈到当我们锻炼自己的任何潜在能力时,我们就会变得更加人性化。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经历是自我肯定、内在的满足和回馈。每一种能力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并将帮助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发展,每一种能力都有助于个体幸福的体验。例如,通过练习唱歌、欣赏艺术杰作或解决数学公式,我们就能感受到成就感。这些活动都会塑造我们自己和建立自信,身体素养也不例外。
  毫无疑问,充分利用具身的潜能有利于自我感觉的形成。通过充分发挥具身潜能带来的成就感所获得的自尊和自信是非常有意义的。个体通过练习和挑战具身潜能,展现了人类的独特性。有效运用具身能力是一个整体的、有益的经验。虽然目前对个体如何获得能力尚未达成一致说法,但个体能力增长的经历具有类似的性质。能力的增长可以通过首次掌握一项简单的技能、学习使用一个新奇的小玩意、参加一项新的运动或掌握体操或跳水中的一个高度复杂动作来实现。在这些能力发挥作用的同时,个体毫无疑问地体验到了潜在的自我满足感。这是人类作为自身存在的自我肯定,是具身能力提升、独立性提高和自我实现的满足和深度体验。
  所有人参与体育活动除了能获得经常被忽略的内在价值和满足感经验之外,还能带来一系列有据可查的健康益处,如防止肥胖、增强对某些癌症的抵抗力和保持关节灵活性。此外,在室外新鲜空气中锻炼既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又促进了心血管系统的循环,特别是内啡肽等化学物质的分泌可令人放松和精力充沛。
  (三)具身维度促进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
  除了运用、发展和维持具身能力所带来的自我肯定和其他好处,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利用具身维度的潜力促进其他人类能力的发展,如认知、语言、推理和情感表达。这一观点建立在“精神”和“身体”是不可分割的或相互依赖的一元论哲学思想上,现在也得到了许多当代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支持。布尔基特解释说,我们的“精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身体赋予了我们在世间活跃和充满活力的潜力,探索、触摸、观看、聆听、好奇和解释;我们之所以只能成为人和自我,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处于空间和时间的一个特定位置,与周围的其他人和事物相关联。
  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的“智力”能力是独立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优于身体能力的观念。约翰斯通也反对“精神”和“身体”二元论的观点,他认为失去身体的人类智慧将是智力残疾。毫无疑问,智力在个人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人能对此提出异议,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学者们反复提到具身性是智力的源泉。毋庸置疑,具身能力的贡献是贯穿一生的重要因素。像波兰尼解释、吉尔详述的那样,具身能力是思想和认知的“持续轴心”,在生命的早期,无论是几个月大的婴儿还是几岁的儿童,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尤为重要,很多研究成果中均论述了具身维度如何影响孩子的发展。
  许多学者在看到具身性维度在概念形成、语言和推理等认知领域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该维度在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简要地看这个观点时要提到两个问题,即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具身维度在情感体验和表达时的参与。就情感的重要性而言,毫无疑问,情感既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我们生命的核心或本质。考虑到具身维度在情感中的参与,有必要改变将情感视为人类独立功能的观点。事实上,不存在所谓的“脱离身体的情感”。贝斯特支持这一观点并解释说,情感存在于运动本身,运动或行为是情感的实质。运动并不表现出一种情感,运动是情感的一部分。伯基特认为“情感中的身体成分对我们的体验至关重要”,情感体验的身体参与不是精神状态的结果,而是情感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进一步解释情绪产生于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我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应。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元素,是人类交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情感对于与他人进行敏感的互动很重要。在感知他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表达的情感保持警觉和同理心。虽然所有人都有基本的情感表达,但其具体表达是由社会阶层或文化中公认范式来规范的。正如伯基特所解释的:“情感是在同一时刻产生和调节的。”我们的具身维度是情感表达的组成部分,情感表达与具身维度密不可分,同时也参与情感控制以确保情感的表达在文化层面适当地被社会接受。
  根据上述观点,具身维度不仅是情感体验和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情感的控制和个体与他人的交流中发挥作用,可以说,从人类生活的方面对具身维度的认识是有价值的。具有身体素养的个体,在他们的具身维度上具有多功能性、自信和能力,似乎更能体验、表达和欣赏不同的情感,也更能监控情感。拥有身体素养的个体多才多艺、自信和有能力,就具身维度而言似乎更能体验、表达和欣赏不同的情感,也更能调节和控制情感。
  四、具身化理论预示着人人都可以拥有身体素B
  有学者提出所有人都有实现身体素养的潜力,尽管事实上此种观点中身体素养的表达将是特定个体赋予的且与居住地文化相关的潜在能力。因此,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考虑,一个是个体自身的潜力,另一个是文化背景。
  我们的具身维度是宝贵的、必不可少的人类财富。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具身的存在,我们所有人都“活在”自身的具身维度中。与周围环境的具身互动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包括对世界的认识、自我意识和自信。具身维度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重要见解之一,描述了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基于具身与外界的互动。身体素养适用于所有人,无论他们的具体天赋如何。每个人都能从具备身体素养中获益,这些源于发展他们与世界的身体互动。
  关于身体素养是所有人都能获得还是只有“身体有天赋的人”才能获得的问题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论。我们认为身体素养在每个个体的范围内,无论他们的身体潜能如何,但是这种人类能力的表达将因个体具身性天赋不同而不同。

nlc202210192059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争论导致了在某种程度上许多人的潜力被低估,进而阻碍了具身能力的发展。比如媒体对高水平赛事的报道,导致许多人判断自己“身体不合格”。由于“展示”的表现水平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许多人似乎认为体育锻炼“不适合他们”。他们说“我不擅长运动”。他们没有动力去参加任何身体活动,缺乏自信,感到尴尬甚至失去自尊。在他们的能力分布中关于具身维度不被视为成就、满足或幸福感的潜在来源,这是非常可悲的。
  事实上,所有人都有实现身体素养的潜力并能够从其中受益。除了非常严重的身体残疾,所有的人都具有身体素养的基础。因此,这些能力是可供我们所有人使用和发展,超越了对生命不可或缺的自身与外界的基本互动能力。无论在身体活动的本质上还是在挑战的程度上,通过组织某些结构的身体活动来利用具身能力的机会是多种多样的。这说明体育教学的核心将通过组织身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具身能力,从而使每一名学生获得和发展身体素养。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或多个环境,在其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发展身体素养的满足和回报。每个人都将踏上自己的身体素养之旅。所有人都可以取得进步,每个人都将在他们个人天赋的背景下展示身体素养。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个人旅程中取得进步,每个人都能从身体素养中获益。从体育教学的视角看,每一名学生都将踏上自己的生命素养之旅,这说明体育教师不仅在课上注重对学生身体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课后身体活动的引导,由学生自身实现身体素养的获得和不断发展。
  五、结论
  1.依据已经建构的身体素养理论,从情感、认知和身体能力三个维度将身体素养解构为三个核心要素,即动机、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身体素养的核心正是动机中所蕴含的积极和持续参与身体活动、提高身体能力并对尝试新运动充满渴望,建立和维系身体素养在于激发动机。
  2.依据认知具身化理论,思维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和发端于身体的,身体素养作为一种基本能力的表达,是个体实现和发展其特有本质的一种载体,并促进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
  3.从身体素养与动机、具身化理论视域下个体日常生活需要身体素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所有人都有实现身体素养的潜力并能够从其中受益。体育教师们不仅在课上注重对学生身体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课后身体活动的引导,由学生自身实现身体素养的获得和不喾⒄埂
  参考文献:
  [1]米峰标,董文梅.身体素养理念对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体育教学,2021,41(12).
  [2]任海.身体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J].体育科学,2018,38(03).
  [3]王德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具身维度与生成路径[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6(04).

nlc202210192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126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