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撬起记叙文写作的三大支点:任务・支架・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妍

  摘要:记叙文写作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深度思维,才能达成预定目标,写出有深度、有情感的文章。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从任务、支架、评价三个角度,探讨记叙文写作中三大支点有效运用的方法,提升记叙文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情境;支架;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灵活运用各种文体表达个人情感、观点、思想。”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建构写作素养,进行有效表达。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写作的基本文体,也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在记叙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忽视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和考试评价标准,只注重“开头”“结尾”等技巧性讲解,没有直抵记叙文写作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语言提升。基于此,教师需要注重搭建有效的写作支架,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情感丰富、意境高远的优秀记叙文。
  一、创设情境任务,让记叙文“有思想”
  一定的情境可以还原写作者的生活体验,激活其写作的灵感。写作记叙文,创设真实的读写情境可以让写作呈现出画面感,写出的内容更有价值。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让文章内容更真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可感的生活可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感人素材。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亭台楼阁、朝霞夕阳往往都能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激起其内心的涟漪。同时,记叙文往往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事件、创设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应围绕文题,创设生活情境,呼唤学生的写作体验,从而写出有思想的文章。比如,围绕“那一刻,我感动了”这一文题,多数学生往往浮于表面,缺少对故事画面有血有肉的刻画,更缺失对人物细节的描摹。基于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视觉、听觉、感觉,激发其内在的情感体验。在本作文题导写的时候,笔者有意识地播放2021年热播电影《中国医生》中的画面,目的是让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写出真实可感的文字。
  其次,设置写作任务,让文章思想更深刻。优秀的记叙文可以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在记叙文写作中,教师应引入社会公共事件和社会底层人物,设置具有思辨色彩的读写情境,从而使文章立意更加深刻。2020年扬州中考作文题《家中来了客人……》,作文题充满了情境色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巧妙地由情境出发,由现象到实质,展开联想,从而让作文的主题更加深刻。学生可以抓住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巧妙地引出家中来的这位“客人”的身份和说话方式的特殊性,进而表达出“担当奉献”“大医仁爱”等写作主题。学生也可以抓住自己生活的地域特色,选择典型的事例,从而写出优秀文章。比如,有的学生围绕客人回乡看见家中的变化,品尝家人餐桌上的美食,引发出的“落叶归根”的故土情结。
  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将教材的内容与社会热点话题结合起来,设置一定主题的读写任务,从而让记叙文的主题价值凸显出来。比如,在执教《孔乙己》一文时,学生关注“掌柜”“酒客”这类形象,教师可以引入“防控疫情”的相关新闻评论,要求学生围绕“看客”这一形象,完成一定的读写任务:(1)假设你所在的小区,一些老年人不愿意配合医务人员做核酸检测,请选取他(她)的一两个镜头进行细节描写,200字左右;(2)学习《孔乙己》一文语言描写的方法,请你选择疫情防控期间身边的一位“看客”,写一段精彩的对话;(3)假如你是社区志愿者,你将如何劝说老人配合工作,请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劝说辞。
  高品质的素材、高远的立意是记叙文走向“有思想”的基础。在记叙文写作中,学生需要避免重复使用低幼化的素材,有意识地回避一人一事。这就需要教师在写作导写中结合社会生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叙事更加曲折别致。
  二、创设策略型支架,让记叙文“有味道”
  “思维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作文教学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要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情感真挚。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策略型支架,引导学生给文章“塑型”,从而让文章结构有序、逻辑文脉清晰,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首先,创设叙事知识性支架,让记叙文更有趣味性。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掌握叙事的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应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基本的要素中拓展开来,学会运用“矛盾”“冲突”“延宕”等叙事技巧。不仅让教师在记叙文教学中学生掌握记叙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围绕相关的知识核心进行写作。比如,在写作《那一束光》这篇记叙文时,笔者引入《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篇经典文本,要求学生找出其中“重复”的叙事方式,建构思维导图。学生会发现莫泊桑在“场景”“语言”“细节”三个方面反复重复,从而让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题设置重复的故事情节,运用重复的语言,从而让记叙文更有趣味性。
  其次,介入过程性写作支架,记叙文更有情感。记叙文在构思时要选择一个和主旨紧密相连的关键词进行深入思考,拟定写作重点,进而有效规划布局做好铺垫。比如,写作《带着微笑出发》这一文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微笑”,学会抽丝剥茧地理解关键词的内涵,如:微笑――人的表情;微笑――内在品质;微笑――一个城市的名片;微笑――彰显一个民族的自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挑选出最能体现主题的素材,使文章更具个性化,让故事更加“情节化”。同时,对于一些平常的素材,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叙事的结构图,让学生梳理出有效情节。比如,有学生会写到“雨天热心人赠雨伞”这件事,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线性的叙述,学会介入“故事性”支架,让故事更具“情节化”。如设置具体的故事场景、故事起源、故事主题、故事冲突(至少设置两对)、人物行动、解决措施、解决后的场景等,采用“故事”支架对平常的故事进行解构,同时要求运用多重表达方式进行叙述,可以让记叙更有味道。
  三、进行多元评价,让记叙文“有效度”
  记叙文写作需要注重读、写、评一致。高效、多元的写作评价可以让写作更具效度,也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归宿。在记叙文写作中,教师应依据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准确制定评价标准,促进记叙文写作的有效生成。
  注重依据写作内容,生成评价支架。无论是写作前还是写作中、写作后,教师都应该针对写作的目标,生成一定的评价标准。比如,写作前,教师可以通过范文的引入或者文题的审读,进行内容清单的开设。如围绕“变”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确定写作清单。有的学生围绕“家乡食物”形成了以下写作清单:为了吃饱食物;民以食为天(例举家乡特色烧饼);养生;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快餐文化;家乡现在食物讲究营养丰富,搭配合理;问题辣条、地沟油;破坏生态,呼唤人的良知等。依据学生列出的内容清单,教师可以根据记叙文“中心突出,主题鲜明”的核心写作要求,拟定评价标准:(1)观点明确,以一个主体事件为中心逐层展开;(2)明确记叙文的中心事件,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3)选取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此基础上,学生优选素材,确定主题,建构写作的思路。同时,写作后,教师还应遵循评价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批改、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评价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弥补写作的不足,建立有效的读者意识,提升写作的效度。
  综上所述,在记叙文写作中,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中丰富学生情感,在支架的搭建中激活学生思维,在多元评价中表达自我,真正实现“真写作”。
  
  作者简介:姜妍(1993― ),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与实践。

nlc2022102815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158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