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父母期待、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邢锦荣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其学业成绩备受学生及其父母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临近高考的高三学年,在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一项关键要素,两者之间被证明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对学业成绩的高度关注,父母的教育卷入明显,父母期待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家庭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索高中生父母期待、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如实报告数据分析结果,并给出高三备战高考阶段学生及其父母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父母期待;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9―0122―06
  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学业领域的热点,这与社会对学习者学业成绩的高关注度紧密相关,最根本的还是学习者及父母的追求与期待。有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曾经是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结论证明,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相关,如胡桂英等人的研究结果证实:中学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1];朱晓军等人的研究显示: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越高[2];王艳侠等人的研究显示: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与各科学习成绩呈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不一样的学生成绩差异显著[3]。
  父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他人,通过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对高中阶段学业成绩的较高关注度使得父母相对其它学业阶段出现更多教育卷入,父母期待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先前的相关研究也证明父母期待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如胡咏梅等人的研究结论显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育期待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期待影响自我效能感,最终影响学业成绩[4];赵必华在研究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家庭因素方面得出结论:家长学习期待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影响[5];马金玲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父母教育期待对青少年学业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6];张庆华等人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中认为:父母作为学习者的重要他人,持有的教育期待往往会影响自身的教育卷入、学习者的自我期待等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投入[7]。
  郭筱琳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学业成绩,父母教育卷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有关并呈现复杂的关系。因此,笔者决定探索高中生父母期待、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8]。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某普通高中高三年级抽取4个班共232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89份,其中男生118人,女生71人。
  (二)研究工具
  1.人口学变量。在调查中获取被试的性别与是否独生信息,同时获取被试的父母受教育水平信息,将受教育水平划分为6个类型并分别计分:小学及以下(1分),初中或职业初中(2分),高中或职业高中(3分),大专或高职(4分),大学本科(5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6分)。最终选择父母两者其中一方的最高受教育水平计分。
  2.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本研究采用钱珍在相关研究中使用过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作为调查工具[9],共12个项目,其中6道反向计分题,采用5点计分:完全不符(1分),基本不符(2分),难以确定(3分),基本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
  3.父母教育期待量表。本研究采用陈紫薇2019年在相P研究中使用过的父母教育期待量表作为调查工具[10],共9个项目,通过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期待作为作答依据,采用5点计分:没有期待(1分),有些期待(2分),期待适中(3分),比较期待(4分),强烈期待(5分)。
  4.学业成绩。本研究调查学生最近以来的4次考试成绩年级排名,成绩计分标准为:年级排名前20%(1-200名):3分;年级排名居中(201-800名):2分;年级排名后20%(801名之后):1分。最终以4次成绩的平均得分为学业成绩分。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工具
  本研究使用SPSS 26.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被试基本信息统计
  1.被试性别与是否独生子女(表1)。
  2.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表2)。
  3.被试学业成绩信息统计(表3)。
  (二)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差异分析
  1.高三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是否独生差异(表4)。
  2.高三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差异(表5)。
  3.高三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业成绩水平差异(表6)。
  数据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高三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以及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学业成绩水平高三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呈现显著差异,学业成绩水平越高者自我效能得分越高。
  (三)高三学生父母期待的差异分析
  1.高三学生父母期待的性别、是否独生差异(表7)。
  2.高三学生父母期待的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差异(表8)。
  3.高三学生父母期待的学业成绩水平差异(表9)。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三学生父母期待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以及学业成绩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nlc202211141147



  (四)高三学生父母期待、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相关分析
  1.高三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期待的相关分析(表10)。
  2.高三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表11)。
  3.高三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期待的相关分析(表12)。
  4.高三学生父母期待、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相关分析(表13)。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
  (1)高三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期待呈显著负相关。
  (2)高三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3)高三学生父母期待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关性不显著。
  (4)高三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期待、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相关,其中与父母期待显著负相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高三学生父母期待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起能够更高的预测和解释学业成绩。
  三、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高三学生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父母期待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最终对数据分析结果做出报告。
  首先,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父母期待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其次,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父母期待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父母期待均呈现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期待两者之间相关不显著。
  再次,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现显著正相关,试图解释为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者相应的学业成绩也越高,但学业成绩水平与父母期待呈显著负相P,试图解释为父母期待越高者学业成绩反而越低,确实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排名在前20%的父母期待得分最低,排名居中者父母期待得分略高于排名靠后者。
  最后,对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父母期待三者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父母期待作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显著预测与解释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父母期待可以负向预测学业成绩,并且效能感与父母期待一起对学业成绩的解释与预测值高于两者单独对学业成绩的预测。
  最终尝试给出的建议:通过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来提高学业成绩是一条可行的实践路径。然而关于父母期待,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期待并不能够保证学业成绩的提升,两者之间是反向预测关系。
  四、可行性建议
  (一)增强学业效能感
  根据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尝试通过提升学习者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来帮助学业成绩的有效改善。
  1.学业自我效能感通常与学习者过往学习经历中的成败事件有关。对于学生生活中的成败事件,可以尝试从认知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对各种事件进行更积极的解读。例如,肯定过往成功事件中的个人能力与积极品质,并想办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与充分发挥;接纳自我在失败事件中的负面情绪和客观困难,真诚面对失败事件中的自身不良表现并寻求办法积极改变。
  2.学业自我效能感通常与学习者的归因模式有关。考试与测试作为学习者学习经历中的重要事件通常会对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明显的影响,但事实上针对不同的成绩结果,不同的归因模式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调适是关键点。
  依据韦纳提出的三维归因理论,针对不同的成绩结果,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归因,比如,对于满意的成绩,如果做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可以很有效地提升自我效能感,但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并不会发挥满意成绩对自我效能感的积极作用;对于不满意的成绩,如果做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可以降低对自我效能感的负面影响,同时学习者也愿意积极主动的去改变,但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会使人陷入绝望的深渊。长期稳定的习得性无助的归因模式会容易让学习者彻底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期望。
  3.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自主选择积极的替代榜样和合理回避消极的替代榜样来帮助提升自我效能,也可以尝试积极言语鼓励对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相关办法,这里的积极言语,既可以来自于可信赖的重要他人,也可来自于自身的主动创建。
  (二)加强理论学习
  根据父母期待与学业成绩的显著负相关建议父母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反思自身行为模式、语言模式、沟通模式等可能与期待有关的自身表现,再结合学习者对父母期待的真实感受、内在需求和相关建议,尽可能最终将期待在不断调整中保持在对学业成绩有利的水平。
  1.父母可以学习有关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理论,了解高中生的变化与特点,帮助父母思考使用更符合高中生特点的方式来处理亲子关系,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对学业成绩有利的更加合理的期待水平。
  2.父母也可以尝试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高中生多沟通与交流,了解高中生的真实内心、主观需求和对父母的建议,这样将更直接反馈给父母有效的参考信息。
  综上所述,根据高三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父母期待与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回归分析,笔者发现父母期待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两者共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对比它们各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解释与预测都更显著。因此,父母期待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或许是一个值得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桂英,许百华.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04):477-480.
  [2]朱晓军.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3]王艳侠,曹宇腾,唐先丽.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1):141-144.
  [4]胡咏梅,杨素红.学生学业成绩与教育期待关系研究――基于西部五省区农村小学的实证分析[J].天中学刊,2010(06):125-129.
  [5]赵必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家庭与学校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3(03):88-97.
  [6]马金玲.教育期待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关系:教育探索和投入的中介作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7]张庆华,杨航,刘方琛,李姗泽.父母教育期待与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待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0(03):76-82.
  [8]郭筱琳,周寰,窦刚,刘春晖,罗良.父母教育卷入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教育期待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共同调节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45-53.
  [9]钱珍.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陈紫薇.中学生父母教育期待与学习投入的关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11]刘在花.父母教育期待对中学生学习投入影响机制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09):83-89.
  编辑:徐春霞

nlc202211141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209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