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班主任德育激励实施方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玉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在践行核心素养理念的过程中,德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班主任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激励策略则成为班主任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班主任德育激励方法实施的原则和有效性分析等方面,研究初中班主任实施德育的策略,注重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适度化、多元化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有效的德育激励方法,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奖惩适度、贴近生活和榜样激励等。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激励;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9―0023―04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还未成熟,很容易接触到海量的网络信息,其中的不良网络信息和错误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会产生消极影响。对此,需要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引导,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德育教学中以批评、警示教育为主,缺乏深入地分析德育激励机制和方法,没有发挥出德育激励的作用与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在《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中说:“我们对于每天教育活动的价值主张非常关键,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方向、态度和效果等。”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未来发展趋势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不断地激励学生,给学生信心,就会让学生认识、发现自己的无限潜力,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可以说,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价值主张。对此,国内许多研究者也认为,班主任要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激励教育模式。在德育中,有效运用激励方法,能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潜在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分析有效实施德育激励的方法,以期对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激励的方法探索方面有所启示。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激励方法实施原则
  在以往的德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不平等,二者无法在德育工作中有效发挥各自的作用,导致德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初中班主任应采取德育激励方法,较好地改变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态度,使激励方法充当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媒介,使“教”与“学”有机结合[1]。此外,班主任还需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德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突出德育激励措施的适度化和多元化,共同建立一种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班主任需要在德育观念中寻求突破与转变。首先,班主任需要在德育教学中坚持平等、自主的教育思想,即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等,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以学生的成绩、性格特点等因素区别对待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对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有自己的“小心思”,教师应相应地进行角色转变,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班主任应该与学生更加紧密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掌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引导。在德育教学中,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还应将调节学生情绪的方法纳入德育内容中,善于发现学生们的优点,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这样才能使德育氛围更加和谐。
  2.遵循适度化和多元化原则。在教学管理和具体的德育教学中,采取激励策略是对教学结果有效性的一种具体判断。可在实践中,许多班主任比较缺乏对于德育激励方法的了解。在德育中,班主任应采取适度和多元的激励方法来提高W生的积极性,如果班主任盲目地滥用激励方法,只会使其失去原有的作用[2]。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一方面,一些班主任并没有针对德育激励模式制定出比较客观的标准。另一方面,一些班主任可能会区别对待学生,对学习成绩较差和比较顽皮的学生采取忽视的态度,而对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关注,并采取一些激励方法。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其他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自信心下降。可以说,误用激励方法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可能会适得其反。
  激励方法之所以能够在德育中发挥极大的效用,关键在于它的适度性、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班主任对于德育激励模式的重视和了解,能够在班级管理和德育教学中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良好的交流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德育激励还应遵循多元化,不仅班主任要时常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德育激励中,实现德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激励方法的有效实施路径
  1.因材施教,德育激励有的放矢。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处于不同生长环境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或多愁善感,或乐观开朗,班主任要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德育激励措施,因材施教,激励学生提高个人德育素养。
  比如在班级中,有的学生往往腼腆胆怯、沉默寡言,在学习和生活中通常不敢接受挑战,也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样的学生不会主动与同学合作与交流,很容易影响人际关系,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会使学生出现一些消极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格外关注这些学生,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运用恰当的德育激励方法。在通常情况下,教师鼓励的眼神、温暖的话语,甚至是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们倍感温暖,从而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勇敢地抬起头,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对于一些开朗热情、表现积极主动,但自律性较差、兴趣和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学生,班主任应该采取较高的标准要求他们,使他们变得更优秀。并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适当地采用“激励+批评”教育的方式,培养他们坚毅的品格和做事情善始善终的能力[3]。
  同时,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班主任应及时进行综合性考量,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发展。对于日常表现较好的学生,如果其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班主任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高的挑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而对于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学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来说,在课下,班主任可以主动找这类学生聊一聊,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态。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鼓励各类学生给自己设定出一个小的学习或进步目标,激励自己,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当他们持之以恒取得进步时,班主任要及时地进行评价,不断鼓励他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进步。

nlc202211141513



  2.奖惩适度,全面促发展。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激励,也要恰当地将激励与批评结合,形成合力,激发学生积极进步。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奖惩制度都能够有效地维持秩序,促进和谐。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激励的有效应用,可以制定出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提升个人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激励与批评教育结合,应把握一定的度。如果没有坚持适度原则,那么奖惩策略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
  例如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打闹、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批评,注意把握度,如果采用过度的批评教育方式,会使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配合教师开展德育工作,也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4]。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那些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进步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采取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班级里的学生如果做了好人好事,如送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去医务室、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协助老师管理班级、见义勇为等等,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公开对他们进行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给他们颁发荣誉奖状等。班主任还可以让这些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做好事时的内心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不仅如此,班主任需要认识到物质激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但需要科学地运用,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物质奖励而产生虚荣心。班主任可以号召全体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对参与积极性较高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奖励的物品可以选择学生日常学习中需要的笔记本、课外书、钢笔、书包等学习用品,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实现德育目标。
  3.贴近生活,让德育激励成为有源之水。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实践探索三者合一,他反对以“教”为中心,克服了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弊端。他的理论解释了解决传统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办法,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说明学生学知识不应该只运用于解题中,更要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学生的眼界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书本中,而是要放眼广阔天地,进行历练。德育也是如此,不仅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德育知识,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可以说,德育激励并非只能在课堂上,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也能够体现德育激动的效果,体现出学生的道德修养,所以贴近生活的激励策略是德育的有源之水。
  例如在课下偶遇教师,学生们会不会主动和教师打招呼?能不能改掉随手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主动让座?在家里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时会不会说一声“辛苦了”,会不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和实际践行,都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德育情况和水平。而通过加强生活化教育,能使学生成长为有道德、有素质的优秀青少年,促使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此外,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德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校共育能够促进德育有效开展,从而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4.榜样激励,让德育激励作用明显。榜样是镜子、是旗帜,要想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榜样激励不容忽视[5]。班主任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用榜样激励的形式开展德育。
  通过榜样激励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学校为了奖励劳动、纪律等方面表现好的班级,每个星期都以流动红旗的形式给予激励。班主任可以在开班会的时候,给同学们讲一讲都有哪些班级获得了流动红旗,让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班级为什么没有得到流动红旗,接下来要怎样争取。同学们为了能够获得流动红旗,会以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为榜样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表现,如此一来,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助于教师开展德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同时,学生也可以以班级中的优秀同学作为榜样,以身边的同学为榜样是具体的,也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以班级中优秀的同学或进步较大的同学为榜样,看一看这些同学平常都是怎样学习的?在课上和课下是怎样表现的?想一想他们身上有哪些好习惯值得自己学习,鼓励学生们合作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帮助和进步。通过班级中榜样的作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的工作中,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此外,需要认识到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一个道德品质优秀、文化素|过硬的教师就是学生们眼中的好榜样。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往往能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言传不如身教,品格端正的父母往往会教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孩子,在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和生活比较充满热情。可以说,树立好榜样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行为,找到前进道路上的正确方向,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时刻鞭策着学生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们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们的思维认知、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通过实施有效的德育激励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在奖惩中体现公正公平,才能有效地使德育激励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好地树立榜样。如此,才能有效实施德育激励策略,才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丁刚.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02):78-80.
  [3]张来桢.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27):174-175.
  [4]姚中华.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23):89.
  [5]马志国.引导学生成长“最好的老师”[J].新班主任,2022(10):16-17.
  (本文系2020年度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的德育激励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20]GH564)
  编辑:彭雪亮

nlc2022111415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211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