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摄下的信息技术逆向教学设计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士舜
摘要:本文以《数据图表的制作》一课为例,围绕“数据”这个核心概念,从目标确立、评估证据、学习任务、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设计,以期让学生获得学习体验,在联系和运用中习得可迁移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关键词:大概念;逆向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23-0028-03
● 设定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学习目标
“大概念”亦称“大观念”或“核心观念”,它不是学科课程具体的知识性概念或名词,而是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统领性,能实现将离散或琐碎的不同主题和知识有意义地“黏连”,从而帮助学生以“专家式思维”阐释和预测较大范围物体、事件或现象的某种有组织、有结构的核心概念、知识模型或学科大图景。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数据图表的制作》一课(以下简称“本课”)的核心概念为数据,以数据为纽带,让学生通过WPS表格工具对数据进行表格化、图形化等可视化方法分析、研究,并以此为“概念锚点”深入挖掘学科内核,有效迁移和洞悉学科知识,理解学科本质。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供了围绕“大概念”的学科知识金字塔结构,它自下而上,由事实性知识、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哲学观念组成,其范围越来越大,知识抽象程度越来越高,解释力也越来越强。教师可以利用大概念学科知识框架图引领教学设计,便于学生梳理知识层级关系。
逆向教学设计于1999年由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时提出,旨在避开传统教学设计中的“基于活动导向式教学”和“基于灌输式教学”两大误区。逆向教学设计调整了教学评价的位置,将教学视为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手段,遵循了学生的学习思路,真正做到了“从学出发”,让学生能理解与运用课堂学习内容。逆向设计将教学设计过程确定为三个阶段:①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②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③设计教学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倡导通过大概念、理解、基本问题三个核心概念来驱动预期学习结果的确定。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围绕“大概念”的学科知识“金字塔”结构,采取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定位,所设目标从底层到顶层分三个层面:①学科基本知识、技能等事实性知识;②学科内知识整合的核心概念与方法;③基于跨学科内容整合的概念或主题,即跨学科概念或共通概念。预期学习结果如表1所示。
●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不同的预期学习结果,其评估内容和评估方式也不同。知识和技能目标:定量评估(准确性和熟练度);理解目标和迁移目标:定性的表现性评估(理解程度和迁移水平)。
本课中笔者设计了三个表现性任务并通过相应的评估证据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
表现性任务一:制作图表――根据需求能将WPS表格数据创建成图表并完成编辑,能理解数据工作表与图表的内在关联。评估证据:学生能说出图表的作用和意义。
表现性任务二:图表类型的认识和应用――认识常见图表类型并能从真实情境出发理解不同图表类型的应用场合,观察数据工作表制作成不同类型图表后的信息表达差异性。评估证据:能解释选择图表类型的依据。
表现性任务三:数据主题活动――提供若干主题的WPS表格数据,根据实际需求提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问题本质研究数据、分析数据并通过数据图表化过程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评估证据:能说出运用数据图表表达的想法,及数据图表可视化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更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因此,在开发表现性评估证据时应注意:
①表现性任务要真实并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任务所关联的知识能从课标中找到依据,任务能触发知识内在关联和重组,任务中的劣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②表现任务评估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还要考查其迁移运用水平;③评估证据要能区分学生是真理解还是假理解;④在设计评估证据时要考虑学生差异化的表现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台阶,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课标调用元认知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 明确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在明确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和评价证据后,教师要规划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教学设计,哪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结果呢?
首先,要明确本课数据图表化表现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活动及思维。知识,即WPS工作表、图表等;技能,即创建图表、编辑修饰图表等;思维,即结构思维、关联思维、逻辑思维等。
其次,教学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学活动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并能将原有经验合理地整合到情境任务中来,有效实现知识的理解与迁移;②学生能从所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多样化的学习品质;③将任务情境、学习目标及表现性任务相结合,学习活动就是对大概念的理解过程和分析解决基本问题的过程;④教学活动还应该让学生能基于评估证据进行反思和优化。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上页表2所示。
● 实践反思
基于大概念的逆向教学设计厘清了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教”等问题的先后逻辑关系。学科大概念不仅是零碎概念的聚合器,更是一种学科内涵思考的方法论,在大概念统摄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改变已经习惯的内容本位教学思维,转向育人整体目标本位的教学思维,实现知识的整合和价值的提炼。
课标采用了基于大概念的内容组织方式,课标中“内容要求”的描述方式也便于逆向设计过程大概念的提取。逆向教学设计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课程与教材促进学生成长的意义与价值,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努力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
⒖嘉南祝
[1]王喜斌.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意义及获取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8(08):86-88.
[2]温・哈伦.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3]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19.
nlc2023010517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3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