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评” 一体化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姚儒兴 陈婷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综合了众多专家、学者及一线体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对“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进行解析,并以九年级篮球单元为例,全面阐述了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单元教学设计与课时教学实践。
关键词:学、练、赛、评;单元教学设计;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12-0030-04
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的体育教学单元构建、“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等[1],由此,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一线体育教师的研究与实证提出了“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新模式,但至今为止关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不同学者、教师还是存在分歧的。因此,本研究旨在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进行解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在该理论框架下以九年级篮球教学单元为例,全面阐述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单元教学设计与课时教学实施流程,以期为“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完善添砖加瓦,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一、“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经文献研究发现,不同研究者对“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基本内涵在理解深度、认知角度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本研究较为认同王德刚提出的关于“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三个维度”的理论认识[2],即课程教学维度、单元教学维度与课时教学维度。需要明确的是,本研究是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九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设计与课时教学实施中的应用,因此对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单元教学设计逻辑框架的勾勒与课时教学实施流程的梳理是本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基于“学、练、赛、评”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依据《纲要》提出的体育教学单元构建三维观,“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某一项目的“技术”或“战术”或“动作程序”的教学单元应分为三个子教学单元,即与“技术”“体能”“运用”相对应的技术教学单元、体能教学单元、运用教学单元,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可增设“学习评价单元”。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中,以“学”为主的技术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某一需要学会的“技术”或“战术”或“动作程序”,即单元教学主教材。以“练”为主的体能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单元教学主教材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其主要主要流程为“复习已学知识、技战术等组合练习或直接的组合练习”。以“赛”为主的运用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项目相关的完整比赛,以检验、提高学生已习得的技战术、知识等在多变环境下的运用能力。以“评”为主的学习评价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应当习得的运动知识技能、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等方面进行的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
诚然,各个教学子单元并非是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教学统一体,只是不同子教学单元的教学侧重点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教学计划中,以“评”为主的学习评价单元并不是完全“后置的”“完整的”,它是分散在其他各个子教学单元中的。在各个子教学单元实施过程中给予及时地反馈与诊断,以起到对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调控的作用;在三个子教学单元课程实施结束后对其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等,因此可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专门设计1到2节独立于其他三个子教学单元的“学习评价课”。
C上所述,“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逻辑框架为“学会单元教学安排所有技术、战术、知识内容(进行阶段性评价)→以技术、战术为核心的各种组合练习,发展体能(进行阶段性评价)→组织该项目相关比赛(进行阶段性评价)→进行单元学习评价(进行终结性评价)”(图1)。
(二)基于“学、练、赛、评”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时教学实施流程
王德刚认为课时教学层面的“学、练、赛、评”分别指单一身体练习、体能练习、游戏或比赛、课堂小结[2]。蔡景台认为,“学”是指学习单一的身体练习;“练”是指以单一的身体练习为核心所进行的组合练习。“赛”是指以单一的身体练习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评”是指对学生学练标准具体落实的达成度的判断[3]。张文蒙对课时教学维度“学、练、赛、评”的定义是:“学”即学生学习体育专业技能知识,“练”即学生在实践中练习技能知识,“赛”即学生在开展与体育技能相关的友好竞赛,“评”即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竞赛进行点评纠错[4]。
综上所述,关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在课时教学层面中的理解,不同学者的观点虽然存在差异,但不难看出均是基于《纲要》中“教材三个一”所提出的。本研究较为赞同蔡景台关于“学练赛评”在课时教学层面的定义。因此,“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时教学实施流程为:学单一的技术动作(进行适时评价);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组合练习(进行适时评价);组织游戏或比赛(进行适时评价);课堂小结(进行课时教学总评即单元教学的阶段性评价)(图2)。由此,不难看出在课时教学层面“学、练、赛”三者是递进关系,而“评”则是贯穿全课堂的,是对整节课“学、练、赛”的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与总结。
由上述可知,“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单元教学层面还是在课时教学层面其本质内涵是差别不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学”的内容多与少、“练”的方法多与少、“赛”的规模大与小、“评”的标准高与低。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单元教学设计
nlc202301061252
为了能够具体、详细地展示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本研究以义务教育九年级篮球单元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本理念为理论依据,以“学、练、赛、评”为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以篮球持球突破技术等为载体,立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本教学单元的学练过程。本教学单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篮球运动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单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以持球突破技术为核心的篮球技术与简单战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创设了不同难度的任务与环境,让学生在多变情境下体验以持球突破技术为核心的篮球技术与简单战术的运用时机、效果、价值等,并在运用中检验、提高单个技术与组合技术的动作质量及篮球意识。
(二)单元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确定教材内容是进行教学实践的前提。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需要,安排以下教学教材内容:(1)技术方面包括学习持球突破技术(同侧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主教材)、复习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辅教材);(2)战术方面包括学习运球突破快攻战术(主教材)、复习突分配合等进攻战术(辅教材);(3)篮球知识方面包括篮球文化、运动竞赛规则、裁判知识(辅教材)。
主教材篮球持球突破技术、运球突破快攻战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阶段篮球项目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对以往所学篮球技术的提升与综合。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利用合理的脚步动作和逼真的假动作,结合运球去超越摆脱对手的一种进攻性很强的技术。持球突破技术动作主要由蹬跨、转体侧身探肩、推放球和加速突破等几个技术环节组成。掌握这一技术可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有效摆脱防守,为进攻创造机会。另外,该技术动作对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技术动作结构相对复杂,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生理特点。辅教材的选择包含了大部分篮球基本技战术,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主教材的“学会”“会用”。
2.学生分析
生理层面: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中期,内脏器官及骨骼、肌肉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该阶段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时期。
心理层面: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增强,能较为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己的缺点,同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对复杂运动技术有着独特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敢于挑战。
运动基础:九年级学生在小学及七、八年级的体育课程学习阶段就已接触过篮球运动,对于篮球运动的特点、文化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并已基本掌握了如篮球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的篮球技术与简单战术配合。本教学单元的实施将基于此运动基础进行。
(三)单元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学背景,本单元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持球突破技术动作(同侧步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运球突破快攻战术的应用方法与时机,进一步了解篮球文化、篮球竞赛规则(包括队员的场上位置、裁判知识等)、篮球运动特征等。(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持球突破技术(同侧步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运球快攻战术并能够进行合理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篮球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简单战术配合与基本竞赛规则;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通过篮球运动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自评和互评的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运动竞赛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通过正规的篮球比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拼搏精神等,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
(四)单元教学课次安排
基于“W、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单元教学层面实施的逻辑框架将本教学单元分为四个子单元,即技术教学单元、体能教学单元、运用教学单元、学习评价单元。根据本教材的功能价值、学生学习基础及实际教学条件,结合《纲要》提出的关于球类项目单元教学课时分配建议即“技术”“体能”“运用”三者课时分配比例为1∶2∶3[5],本研究将“技术教学单元”的“学”分配了3个课时,“体能教学单元”的“练”分配了6个课时,“运用教学单元”的“赛”分配了8个课时,设置了“学习评价单元”并分配了1个课时,共18课时(表1)。该课时分配比例能够使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尽快转入真实情境的学习中,让学生乐在其中,享受运动快乐,有利于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教学现象。
三、“学、练、赛、评”一体化单元实施课例
从单元教学计划出发,“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到一节课的该如何使用呢?本研究通过技能教学单元中的“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课时教学进行深入展示。
(一)“学”:单一身体练习
1.原地徒手同侧步持球突破步伐练习
组织方法:集体练习;听教师口令向左、右方向各做若干次;教师口令包括“左、右、回”。
练习方法:从原地徒手准备动作开始,当教师喊“右(左)”时,以左(右)脚为中枢脚,右(左)脚向右(左)前方跨一步,同时上体右(左)转,左(右)肩下压,右(左)手做无球放球动作置于右脚侧前方,随后左脚蹬地加速跨出;当教师喊“回”时,学生回到原位置继续准备;教师喊“左(右)”时,动作相反。
评价:练习过程中对练习较好者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动作错误或不到位者进行语言提醒;练习结束后进行整体点评。
评价标准:在教师口令下能较为准确地做出相应方向的同侧步持球突破步伐,步伐清晰、准确。
2.跨步推放球练习
组织方法:集体练习;听教师口令向左、右方向各做若干次;教师口令包括“左、右、回”。
nlc202301061252
练习方法:从原地持球动作开始,当教师喊“右(左)”时,以左(右)脚为中枢脚,右(左)脚向右(左)前方跨一步,同时上体右(左)转,左(右)肩下压,用右(左)手放球于右(左)脚的侧前方(放球即做一次拍球动作);当教师喊“回”时,学生持球回到原位置继续准备;教师喊“左(右)”时,动作相反。
评价:教师对练习过程中练习较好者及时给予表扬,动作错误或不到位者进行语言提醒;练习结束后进行整体点评。
标准:在教师口令下能较为准确地做出相应方向的跨步推放球动作;跨步的同时有转体探肩动作;放球位置准确。
3.原地同侧步持球突破练习
组织方法:两人一组,分组练习,一人练习,一人观察,然后交换;左、右各突破若干次。
练习方法:从原地持球动作开始,在学生身体面前放置一个“泡沫人”,作为突破对象。以左(右)脚为中枢脚,突破时左(右)脚不离开地面,右脚迈向右前方,同时转体探肩,右手放球于右脚外侧,随后左(右)脚蹬地加速实现右(左)侧突破。
评价:学生相互观察、相互评价;教师巡回指导,练习结束后进行整体点评。
评价标准:动作连贯、协调;突破方向与迈腿方向一致;无走步犯规即突破前中枢脚不离开地面。
(二)“练”:组合动作
1.自抛自接球跨步急停+同侧步持球突破“海绵人”
组织方法:每人一球,八人一组,分组练习;以“海绵人”作为突破对象。
练习方法:学生将球自抛至头顶上方后,跨步急停双脚落地接住球,然后明确突破方向,完成同侧步持球突破“海绵人”。
评价:学生相互观察、相互评价;教师巡回指导,练习结束后进行整体点评。
评价标准:动作连贯、协调;突破方向与迈腿方向一致;无走步犯规即突破前中枢脚不离开地面。
2.接同伴传球跨步急停+同侧步持球突破“海绵人”
组织方法:每人一球,八人一组,分组练习;以海绵人作为突破对象;当队员A练习时,队员B为传球者,当队员B进行练习时,队员C为传球者,以此类推八名队员轮换练习。
练习方法:接住同伴传球的同时跨步急停双脚落地,然后明确突破方向,完成同侧步持球突破“海绵人”。
评价:学生相互观察、相互评价;教师巡回指导,练习结束后进行整体点评。
评价标准:动作连贯、协调;突破方向与迈腿方向一致;无走步犯规即突破前中枢脚不离开地面。
3.接同伴传球跨步急停+同侧步持球突破“海绵人”+投篮
组织方法:每人一球,八人一组,分组练习;以海绵人作为突破对象;当队员A练习时,队员B为传球者,当队员B进行练习时,队员C为传球者,以此类推,八名队员轮换练习。
练习方法:接住同伴传球的同时跨步急停双脚落地,然后明确突破方向,完成同侧步持球突破,随后用任意投篮方式完成投篮。
评价:学生相互观察、相互评价;教师巡回指导,练习结束后进行整体点评。
评价标准:动作连贯、协调;突破方向与迈腿方向一致;无走步犯规即突破前中枢脚不离开地面。
(三)“赛”:技能运用
组织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均等的四个队即男甲队、男乙队、女甲队、女乙队,然后按性别甲、乙两队队员一一对应进行比赛。
比赛方法:甲1持球站立于球场边线规定位置,乙1站立于球场中圈规定位置,甲1传球给乙1后迅速到三分线附近成为防守人,进行消极防守(即双手置于背后互握),乙1接球后需运用“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突破防守上篮。
评价:男、女生相互评价即男生比赛时女生评价、女生比赛时男生评价。
评价标准:动作协调、连贯,最高得3分;利用“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进行突破得6分,若“走步犯规”则不得分;投篮命中得1分,不得补篮。积分最多的组为胜。
(四)“评”:课堂小结
课中教师在“学、练、赛”的过程中及时对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学、练、赛”的过程中进行互评。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再对“学生评价”结果与整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1)运动能力:基本掌握“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篮球运动能力得到提高。(2)健康行为:有较好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能适应不同的练习情境。(3)体育品德:学习时相互合作、相互提醒、相互帮助;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进取,遵守比赛规则。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学、练、赛、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进行的科W实施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但不同教学内容是具有独特性的,在不同项目中如何更好地、科学地、系统地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体育学者不断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2]王德刚.“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学科价值与教学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 2020,39(02).
[3]蔡景台.“学、练、赛、评”一体化视角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2).
[4]张文蒙.“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多维解读[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6).
[5]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在路上[J].中国学校体育, 2016,37(07).
【基金项目: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2022年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22B003】
nlc2023010612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3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