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信息技术微项目化学习流程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施天韵

  摘要:本文以“智慧社会”项目为例,寻觅初中信息技术微项目化学习流程的设计路径。微项目化学习以真实情境动学习来引入项目,以核心概念统整知识技能来分析项目,以合作探究建构高阶认知来实施与评价项目,以学为中心,适引支架,以终为始来策划成果展示,以反思升华学习意义来进行项目小结,以求达成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微项目化;学习流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01-0061-03
  与学科项目化学习相比,微项目化学习不刻意追求项目的完整性,以情境化的微主题任务驱动学生探究学习、应用创新,实现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笔者立足“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以课时为单位,将微项目化学习流程设计为:项目引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与评价、项目总结四个环节,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力和思维力的发展。下面,笔者以初中信息技术“智慧社会”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项目引入――以真实情境驱动学习探究
  初二学生对“智慧社会”的认知较浅,生活中可能有过智慧应用带来的便利体验,但对于智慧社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接触的层级,没有想过实现智慧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面对生活场景需求如何应用技术,从传统社会到智慧社会的跨越又要注意什么问题。
  因此,本课的项目引入环节就从身边的案例着手,呈现小区物业经理李大头遭遇的现实困境。学生基于自我的切身认知,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初步探索,整理出传统小区中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示。这些问题因其真实,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求解的意识,启迪思考,进一步明确传统小区项目改造需求,即传统小区的物业管理已然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因此急需转型升级。从信息意识角度认知“智慧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智慧小区的概念由此而生。
  项目分析――以核心概念统整知识技能
  项目化学习是关注思维发展的学习,核心概念是项目化学习中最上位的核心知识,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教师要基于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单元组织的逻辑,并基于学情,站在培育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角度,从学科的核心概念出发统整知识技能及赋予意义,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因此,笔者基于学科核心概念对本项目的学习目标进行初步界定,将垃圾投放时间过短、停车难等真实问题,抽象为更上位、更开放的“基于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小区智慧化管理”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微项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规划情况如表2所示,每组选择其中一项深入探究,完成技术层面的储备。
  项目实施与评价――以合作探究建构高阶认知
  1.适引支架,学为中心的课堂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支架有多种形式,常见的学习材料、任务清单属于资源性支架,多由教师筛选后提供,准确指向知识储备难点,支持学生在开放、合作的课堂上自主调控学习、拓展视野、深化探索。
  在本课的项目实验环节,教师分别提供了微视频、设备说明、新技术工具等资源,支持学生在技术能力维度上实现跳跃,除此外还设计了探究任务单,对关键概念理解、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实践规则进行约定。以探究RFID技术为例,如何支持学生从实验结果抽象出RFID技术电子标签“识物”“分类”的核心功能,进而在后续改造小区方案的设计时,初步懂得如何分析与应用,需要引导学生思考RFID是什么(特点)?能做什么(应用场景)?怎么做(技术实现)?并形成具体场景下的设计方案(情境中的理解与反思)。探究任务清单如图1所示。这样的探究学习支架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系列化的可操作任务,降低了问题的复杂性,指引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助于理解任务解决的脉络,为高层次的思考提供支撑。
  2.展示成果,以终为始的策划
  在展示环节,教师不仅要考虑成果的展现形式,还要对核心概念在问题情境中的实践样态进行以终为始的策划,让最终的成果与指向性的问题一一链接,引导学生不断回到核心概念,展示对概念理解的变化过程。
  本课就给定社区的四个场景,安排三轮畅想与思辨,链接不同的能力目标。
  清晨,李奶奶出门丢垃圾;中午,小哥阿明来送外卖;傍晚,张叔叔开车回小区;深夜,王阿姨步行回家。
  第一轮,任选一个场景进行畅想,找到该情境下主角的诉求,用本组所学的知识进行可行的改造。第一轮的展示从技术会用的角度出发,检测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发现问题,并选用适配技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技术的简单应用。
  第二轮,各组思考所学的技术还能用在哪些其他的场景。第二轮的展示从技术活用的角度出发,思考技术可以应用的新场景或新的问题情境,鼓励创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第三轮,研究在其他组掌握的技术中,有哪些能用在自己选定的场景里。第三轮展示从技术复合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同伴互学,深入分析、挖掘现有场景中存在的问题,考虑的是多种技术的慧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项目活动中的成果交流和评价是实践反思的最好方式,学生在分析问题、评价技术、创造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回顾核心概念,也在不断迭代优化项目成果。
  项目总结――以回顾反思升华学习意义
  1.回顾学习历程,复盘中学会学习
  复盘项目化学习的历程是思维开始于真实问题,结束于一个有效的项目解决方案,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力和迁移力、创造力。
  入项学习倡导思维发散,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从真实情境中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项目分析阶段思维集中,基于问题自下而上回溯核心概念,精准界定项目的研究目标,聚焦某个需求;项目探究环节关注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基于支架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个体与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深度互动、合作共学,从理解走向会用;项目成果的形成阶段,思维再次发散,学生在交流中互学,思考衍生出更佳的方案,此间涉及如何表达观点、根据数据得出结论、认同或反驳等诸多方面;最终改造的对象由社区走向社会,面对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处到大处,师生思维再次集中,找寻关键技术的相通之处,将智慧小区的实现提升到智慧社会的技术与展望,协作完成结构化的归纳和梳理。
  2.提炼智慧要义,感悟中学会思辨
  高度数字化、高度互联、高度智能,也意味着高度被感知和高度透明,会不会存在诸多风险?一切被高度感知,社会里的人会不会无所遁形,全无隐私可言?一切高度互联,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中的互动会不会减少,从而少了人情味?一切高度智能,人类会不会滋生惰性,丢掉进取心?教师利用三个设问引发学生对数字化时代社会群体在道德、规则、交往和合作等方面的思考,思辨人与智慧社会的关系,思考数字化时代社会群体在道德、规则、交往和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明确信息社会的责任。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微项目化学习流程设计可采用如下路径:从大概念入手,以驱动性问题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思考;寻觅高阶认知,通过高阶思维引领低阶思维,提升学生认知深度;在项目化学习的各阶段融入有意义的学习实践,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以终为始设计多元化的成果展示对学习进行评价;最终将做事(项目)与做人(素养)相关联,达成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nlc202301151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424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