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有效学习模式的形成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季雨 杨心怡 胡晓雨 冯子笛

  摘要:文章对当今小学生学习模式现状、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网络安全缺乏保障、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评价方式缺乏弹性、亲子互信度低、父母缺失榜样监督作用、小学生依赖被动式接受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模式浮于形式等问题。经过深度探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旨在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有效学习模式的形成提供借鉴,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小学教育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小学生;学习模式;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3-014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宿迁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有效学习模式的形成―――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XSJ019Y)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互联网+”模式的提出,探索培养小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有效学习模式的形成、打造优秀的教育资源平台、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意义深远。下面主要从小学生学习模式现状、问题、背后的原因、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1.受传统因素的影响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接受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单项灌输的形式教授知识,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固有思维构建知识架构。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受父母思维定式影响。部分家长对互联网学习持有非理性态度,认为互联网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非常排斥。在他们看来,孩子使用互联网只是娱乐、游戏、看小说等,不会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受各年龄段学生对学习模式应用程度影响。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家长辅导等方式开展学习,同伴互助、自主探究学习占比约为23%,中年级约为64%,高年级约为89%。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科学的学习模式,没有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不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而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
  2.新型学习模式的萌发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有效利用互联网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更开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创新精神。
  小学生能开始正确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据调查,12岁以下网民已从0.4%增长到1%。小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朋友在线交流等。中高年级的学生还主动形成同伴互助小组,开展作业辅导、交流互动等学习活动。同伴互助学习、自主研究学习、网络线上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的萌发,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品质奠定了基础。
  自主学习模式随着教育理念更新得以践行。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当今越来越多的教师践行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科中的奥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安全保障
  网络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搜索复杂等问题。近年来,网络学习资源大幅增加,但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在“百度”搜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有些页面会提出利用量角器验证角的大小,但角的度量在该阶段学生还未学到。
  网络环境缺乏安全保障,存在不良信息链接。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存在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侵害,进而影响有效学习模式的形成。例如,在“网易有道词典”等APP界面上会存在广告推销信息,在搜索引擎的页面中有时也会弹跳出不良信息和网络链接。
  2.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弹性评价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缺乏时代性和适用性。“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倡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然而,有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将网络上的教案、PPT等复制到课堂上。
  学习评价方式缺乏弹性。受传统学习评价方式影响,部分学校仍把考试成绩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缺乏亲子互信,榜样认同感低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信任,存在理解偏差问题。现阶段,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应过早地接触互联网,因为他们缺乏自律性,容易经不起诱惑,一旦接触网络就会分散学习注意力。因此,他们会控制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有些家长甚至拒绝孩子接触网络。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互信,对孩子的态度过于粗暴,不利于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父母对孩子学习模式的重视程度不高。根据班杜拉学习理论可知,榜样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培养孩子正确学习模式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不遵守与孩子之间的约定,当着孩子的面打游戏、玩手机,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自然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模式。
  4.依赖被动式接受学习,学习模式浮于形式
  依赖被动式接受学习,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受传统学习模式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也较少开展同伴互助学习,往往依赖被动式接受学习。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习自律性欠缺,不能做好科学规划以及合理分配时间,学习效率和质量低下。
  学习模式浮于形式,学习效果不佳。当今,学习模式呈现多踊,学生家中几乎都配备互联网设备,可供学习。但缺乏教师的监督以及家长的监管,学生学习存在应付现象,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学习效果不佳。

nlc202301161644




  1.学习环境复杂,难以保障安全
  网络环境纷繁复杂。近年来,互联网学习设备日渐普及,为学生提供了泛在化、丰富化的互联网学习条件,使学生能便捷地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进行学习。互联网资源搜集是依托搜索引擎来完成的,互联网数据库资源在呈现时会出现标准不一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督,学生搜索出的问题答案往往缺乏权威性。
  安全保障无法落实。网络上会存在一些不良网站以及病毒,抑或是网络诈骗,而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也较为薄弱,容易受到影响,不利于学习模式的形成。例如,搜索引擎以词条的形式出现,排名越靠前的,越有可能是广告、推销这种页面。
  2.教育理念落后,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育理念落后。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制约了当前“互联网+教育”与小学教育、学生学习模式深度融合。学生在进行互联网学习时,需要教师提供指导。教师指导分为技术和知识两个层面,一些教师缺乏对互联网学习的认知,无法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评价体系不健全。受升学率等因素影响,评价体系存在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养、个性发展的现象,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也多为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3.亲子互信度低,缺乏教育知识
  亲子互信度低。家庭是小学生除了班级之外的学习场所,对小学生学习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度低,认为孩子一接触互联网,就容易被诱惑,就会被玩游戏、刷短视频等吸引。据统计,约有94%的家长会对孩子的互联网学习进行监督,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上网时间有严格的控制。
  部分家长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长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与学校教育相协调的家庭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部分家长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无法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据统计,约有50.8%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知识学习,会主动通过教育讲座、c教师沟通等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识。
  4.意志薄弱,缺乏学习内驱力
  少数学生意志薄弱。互联网学习多为碎片化学习,需要有自控能力,还要有意志力。而部分学生自控力、意志力薄弱,往往会被游戏、视频等内容所干扰,无法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受传统接受式学习模式的影响,小学生并未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并未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学习内驱力往往是因为受到奖励、赞赏,或者是想要获得班级中相应的地位,如班长、委员等,抑或是避免受到批评而产生的。根据奥苏贝尔提出的三种内驱力,当前小学生主要是依靠附属内驱力、自我丰富内驱力等外在学习动力,而缺少认知内驱力这种内在动力。
  1.优化网络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环境
  互联网应优化网络学习资源,使海量学习资源系统化。互联网运营商应与各大教育软件设计公司联合行动,将海量资源进行合理分类,让学生能根据关键词迅速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内容。例如,搜索“图形的平行”时,网页上应出现名师课堂、PPT课件等不同板块,使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互联网也可以尝试创新学习版面、文字等内容,针对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依据柏拉图的“寓学习于游戏”的理论,通过设置关卡、游戏闯关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互联网需升级防火墙等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互联网运营商可以将软件分身化,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满足其个性化诉求。同时,互联网在设计青少年学习模式时,应关闭未成年人页面设置中的广告推荐等,筛选并推荐社会热点新闻、优质学习方式等内容,为小学生学习营造优质环境。这既能避免某些信息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又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模式。
  2.转变教学理念,构建评价体系
  学校应端正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组织安排新老教师培训着手,对教师互联网技术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理念进行培训,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从“授鱼者”转变为“授渔者”。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课前利用微课,学习教材内容。在课上,教师可借助智慧黑板的动画制作,帮助学生了解图形,认识图形的特点,发展学生空间智能和几何直观,为学生平面图形学习奠定基础。
  学校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评价体系。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往往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忽视学生综合素养,导致学生成了“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书呆子”。为改变这种评价方式,教师可采用数据可视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汇总。这样,学生就是自己成长资料的收集者,其记录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正强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进行纵向分析,给予不同基础的学生个性化评价。
  3.转变思维定式,深度参与学习过程
  家长要尝试转变思维定式,正确看待孩子的互联网学习,要清楚地知道真正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而不是永无止境地施压与强制。家长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培养孩子辨别是非、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家长要教授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获取资源的方式,让孩子在互联网上探索更多的新鲜事物,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家长要发挥榜样和监督作用,深度参与孩子互联网学习过程,要充分认识到陪伴与沟通是消除隔阂、建立和睦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家长的亲自参与和指导,能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在孩子学习征途上的相伴相助,不仅能给予孩子莫大的鼓舞,还能促进两者的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学习心态。家长在日常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此外,家长在监督孩子学习时,可采用代币奖励法等强化方式,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模式。

nlc202301161644



  4.增强意志品质,发挥同伴作用
  小学生应增强自控能力,克服网络依赖。自律是高效的基石,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一味地和自己妥协,最后成为网络的奴隶。为改变这种现象,学生可以从制订计划做起,明确自己上网学习的目的,科学分配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间,按照计划分步执行。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进一步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列综合算式”这一知识内容时,学生应先复习小括号、中括号的意义,以及加减乘除运算顺序,然后依据题意逐步列出综合算式,课后再进行针对性训练,对知识进行巩固。
  充分发挥同伴作用,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应将同一班级中兴趣、爱好、行为、价值观相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组织”,让他们根据兴趣爱好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形成互助、友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在班级开展“数学小故事”分享活动,各年级可开展“数学趣题我来解”奥数活动,全校可开展“数学游园”文化节活动。多样性数学趣味活动的有效开展,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重视与加强小学生学习模式变革研究非常重要。“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公平,可以实现终身化学习以及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互联网+教育”需要互联网、学校、家庭以及学生加强合作,推动学习资源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应合理归类网络资源,升级防火墙等设备;学校应端正对“互联网+教育”理念的认识,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家长应转变思维定式,深度参与学生互联网学习过程;小学生应增强自控能力,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与求知欲。
  ⒖嘉南祝
  [1]张卓玉.构建教育新模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2]陈玲芳.互联网+时代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3]孙智昌,郑葳,卿素兰,李嘉骏,杨宝山.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4]秦丽娟.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5]王坤,郑晓边,郭敏慧,刘小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4).
  [6]常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0).
  [7]郭丽芳.互联网模式下小学生自主学习优化[J].河北教育,2022(02).
  Explor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 Learning Mod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Ji Yu, Yang Xinyi, Hu Xiaoyu, Feng Zidi
  (Suqian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reasons behind the learning mod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quality of learning resources, lack of network security, backward teaching concepts, lack of flexibility in evaluation methods, low parent-child mutual trust, lack of supervision by parent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lying on passive learning, weak willpower, and learning mode floating in form. After in-depth exploration,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 learning mod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education"; pupil;learningmode; education quality

nlc2023011616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430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