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昌仁
【摘要】教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的教学,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融合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原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文章重点分析如何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基金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基于数字教材的有效课堂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以新州第一小学中高年级为例”。课题编号:2022ZJY069。
作者简介:张昌仁(1978―),男,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一小学。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等多方共同努力,如学校管理者应积极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系统;教师应优化自身思维认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课堂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已经成为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重要助推器。信息化教学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课堂,在信息化课堂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短时间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情,从而结合学生存在的各种学习问题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当中寻找有用的辅助教学资源,减轻工作负担,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2]。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一)使教学由静态转为动态
从传统的教学角度来看,教师通常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与教师之间难以构建科学有效的沟通桥梁。倘若教师长时间处于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将难以从多个维度了解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动机以及思维认知变化情况,无法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
从本质上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体验性特征,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各种道德价值观念的含义,还要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以及真实案件中分析其内在价值。然而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被动地遵守教师的各项教学要求,机械地完成学习活动,难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构建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桥梁。特别是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智能教学方式实现实时交流和信息共享,将原有的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例如,教师依托线上教学平台,要求学生结合某一课题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随堂测试。学生存在任何学习问题,都可以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教师在此环节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不是机械地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完成学习内容,而是结合每个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并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灵活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突出教学活动的动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要求学生通过上台实践的方式与同学共同交流对某一概念的理解,从而得到有益启发[3]。
(二)使课堂由关注教学内容转为关注学生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此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观看相关学习视频的过程中,利用后台管理系统的大数据技术,对每一个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以及随堂测验的情况进行统计,再通过构建学生画像的方式,为后续开展各项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此,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思维认知变化情况,避免过于关注教学内容或教学结果,忽略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思维认知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三)使课堂由传授知识转为创造智慧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系统尚未成熟,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课堂,能够引导学生从教学视频、教学音频以及相关图文等多种学习资源当中获得启发。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将小组成员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录在思维导图软件中。此时,学生需要整理个人以及其他组员的意见,倘若大多数组员对某一知识的理解相近,则可保留此意见;倘若部分组员对某一知识有独特的理解,则可采取画出分支线段的方式构造树状思维导图。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会有独特的理解,树状思维导图也会越来繁茂。在教学活动结束前,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重新温习树状思维导图中的内容,以便培养学生从多个维度看待同一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创造智慧[5]。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要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就需要构建信息化课堂教学机制。例如,学校应改变传统以分数为主的教学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信息化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6]。
其次,学校还需要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因为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学校可以通过分层、分阶段的培训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还可以构建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促进教师将信息化教学理念更好地融入实际教学当中[7]。
nlc202302031319
最后,学校需要优化原有的考评制度,推动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例如,学校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年度考核当中,通过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比赛等多种活动,推动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发展。学校还可以进行班级试点,由道德与法治学科先探索信息化教学经验,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8]。
(二)教师层面
1.创新教学方式
第一,教师需要成为教学氛围的营造者,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还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导向,调整原有的教学策略,重点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批判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依托在线教育平台、多媒体设备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9]。
第二,教师需要成为信息化教学素材的挖掘者。教师在利用信息化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实际学情,还需要积极挖掘各项教学资源。如当学生学习某一章节后,教师需要结合该章节中的关键词,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辅助教学资源,以此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2.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师难以顾及每个学生,而利用信息化设备能够构建高效的互动教学系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设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以便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保护地球的措施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此时学生与小组成员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信息,并将在互联网平台搜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接下来,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计分系统,为每个学习小组打分,以此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初步认知之后,教师则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治理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10]。此外,教师还利用数据反馈,分析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教学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利用平板或者反馈器等多种教学工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学习数据。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学会尊重”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尊重”这一概念时,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观察身边的人是否都需要获得尊重。此时,学生从多个维度分析身边的人是否需要被尊重并阐述理由。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将学生回答的内容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都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回答的内容上传,最终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发现学生在近期学习的过程中认知的变化情况,以此来为后续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3.借助智能小工具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相比传统的教学活动,信息化课堂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有关知识时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的计时工具,既可以避免学生因拖沓而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引导学生更加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利用计时工具,让学生在2~5分钟以内完成相关学习活动,并利用点名软件随机提问学生或是让学生用抢答器回答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优化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评价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依托运动传感器和视频设备监测学生在小组实践的过程中离开座位与其他学生互动的次数,由此判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开展合作实践活动。教师也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学生在线上教育平台中回答的问题,观察学生是否存在语言重复唆或者回答与题干无关的问题。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比重,提高信息化评价的效率。
例如,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将学生的创新思维、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通过构建学生学习能力变化柱状图或饼状图等可视化数据,分析学生当前的实际学情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拓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帮助教师减轻教学的压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需要朝着信息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c法治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以信息化驱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白琼,陈梦芝,闫志明.小学《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网络健康内容的分析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2(02):70-73.
[2]房丽丽.融入信息技术 赋能思政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园”教学策略例谈[J].安徽教育科研,2022(01):107-108.
[3]张峰峰,孙彩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路径分析:基于TPACK理论视角的思考[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12):7-11.
[4]林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获取和开发[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12):12-15.
[5]王迪,张馨尹.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育人情境创设中的应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12):20-23.
[6]陈琳琳,周广文.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47-48.
[7]王坤.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新旧动能转换: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06):65-67,71.
[8]宋开峰.简析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67.
[9]何自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9(07):210-211.
[10]陈连章.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91-92.
nlc2023020313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4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