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墙角的玩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如优

  摘要:一个单亲家庭的高中女生因父爱的缺失导致内心缺乏安全感,她通过频繁恋爱和向同学发脾气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心理教师通过心理支持疗法,引导她觉察自己的问题,尝试与家人进行积极的沟通;用意象对话创设情境,帮助她完成了心中的“未完成事件”――与父亲告别,使压抑多年的情绪得到宣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关键词:丧亲;心理支持疗法;意象对话技术;情感宣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6-0047-03
  一、个案概况
  欣欣(化名),女,16岁,高一学生,成绩较差,长相漂亮,性格外向机灵,是班上的纪律委员,在维护班级纪律时由于太凶导致同学关系紧张。来访时反映经常胸闷,间歇性头晕,无家庭病史及遗传病史。
  欣欣为单亲家庭孩子,父亲在五年级的时候患胃癌去世。家境一般,家中有个姐姐,姐姐嫁给了杭州一个经商的有钱人,妈妈目前在杭州照顾姐姐的生活起居,欣欣独自一人在家。欣欣小学时成绩优秀,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初二开始因为母亲忙于干活没时间照顾欣欣,欣欣开始跟几个成绩不好的同学混在一起,初二辍学半年,跟着这几个人成天在外面混,成绩急剧下降,后经初三努力才勉强考进了这所高中。
  二、问题评估与分析
  主要问题:欣欣脾气暴躁,经常跟班里学生闹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姐姐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对她很严厉,欣欣对姐姐心存愤怒。欣欣与母亲关系较好,但她认为母亲更加疼爱姐姐,所以对母亲又爱又恨。欣欣求助的问题是与同班男朋友交往一个月,之后有点犹豫想与男朋友分手,但又怕班级同学的闲言闲语,说她玩弄男朋友的感情,为此感到焦虑和无助。
  案例评估:欣欣自述经常情绪低落、孤独,伴有间歇性头痛和头晕,初步评估为由恋爱事件引发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其总分为229分,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其中敌对为29分,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28分,抑郁32分,焦虑达到了35分,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均接近最严重值。
  三、辅导过程
  欣欣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反应强烈,如暴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欣欣是单亲家庭孩子,父爱的缺失使她产生了不安全感,她试图通过发脾气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一旦同学的行事不如己意,她便会大发雷霆。恋爱问题其实只是一个表象,是父爱缺失的一种心理补偿。除了父爱缺失,姐姐的极端教育方式和妈妈的偏爱使她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针对欣欣的问题,我确定了辅导目标:解决欣欣的恋爱问题,缓解她的抑郁、焦虑情绪。辅导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采用心理支持疗法,引导欣欣宣泄内心焦虑、孤独、抑郁的情绪,缓解欣欣的情绪问题;同时,帮助她分析家庭情况,尝试与姐姐和妈妈进行积极的沟通。
  欣欣一进咨询室就表现得很急切、烦躁。她说:“老师,一个月前我开始和班里一个男生谈恋爱,但后来我发现对他没什么感觉了。”
  她毫不避讳地讲起了自己的恋爱:“他就坐在我的后面,经常帮我补习作业。我一个人在家没饭吃时,他经常帮我叫外卖,生活上非常关心我。后来我说想成为他的女朋友,他也说喜欢我,于是我们就在一起了。”
  我对于欣欣的主动表白有些诧异,发现她与别的女生非常不一样。我问:“为什么是你先急着表白呢?”
  欣欣似乎被我问住了,她仔细思考了一下,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就是觉得他对我很好,我就特别想跟他在一起。”
  我问欣欣现在对他的感觉,她说:“日子久了,现在觉得自己又不喜欢了,就想分手,但是又怕同学说我玩弄他的感情,所以很烦!”
  要解决欣欣的问题,我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欣欣的情况,了解她的成长经历。
  欣欣主动跟我说起了她的家庭:“现在我家里有妈妈、姐姐。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爸爸去世以后,家里越来越艰难。那时候我很叛逆,初二时还辍学出去混。所以,姐姐一看到我就很生气,经常指责、打骂我。因此,我不喜欢姐姐,我也经常对她怒吼,虽然我的生活费都是她给的。”
  我试着分析姐姐的成长历程,启发欣欣去全面认识姐姐对她的爱,引导她改变对姐姐的看法。一番分析下来,欣欣觉察到自从爸爸去世后姐姐也过得很苦,过早地承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接着,我与她探讨与妈妈、姐姐主动沟通的方法,欣欣表示愿意作出改变,处理好眼前的问题。
  这个阶段我主要采用心理支持疗法,引导欣欣宣泄焦虑、孤独、抑郁的情绪,缓解情绪问题。
  第二阶段,运用意象对话技术中的“房子意象”帮助欣欣寻找自己情绪问题的根源,再次体验父爱。
  过了一周,欣欣如约而至。她表示对意象疗法很感兴趣,于是我通过冥想技术带她进入了她的意象世界。
  “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小路,你沿着这条小路往前走,往前走,你看到了一间房子……”
  “它是一间一层楼的旧木屋,门上有好多灰尘,好像很久没人住了,里面烟雾缭绕,环境很差,我有点呼吸困难,不想进去了。”欣欣有些抗拒。
  “如果感觉难受的话,那你就站在门口看看里面的布置就可以了。”我觉得越是欣欣不敢触及的才越有价值。
  “里面陈设很简单,就一张床、一套吃饭的桌椅和一个旧式的炉灶,还有一只猫,在桌子下面。”
  “试着往里面走一点,你还能看到什么?”我继续鼓励她。
  “灶台生火的地方还有些火星,锅盖还冒着蒸气。”她沉默了一儿,接着说,“灶台角落的火柴堆上有个东西,很可怕。它的眼睛直盯着我,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了,想离开这里。”
  “不用紧张,慢慢退回去,把门打开一些。”
  “我还是有点害怕,不过我看到了,那是个小女孩模样的玩偶,她躺在火柴堆里,有着金黄色的头发和圆形的脸蛋,双手张开,眼睛直勾勾地往前看,有点吓人。”

  “给自己一点力量。她现在非常孤单,请试着去触摸一下她、抱一下她。”
  “我慢慢走到她旁边,可是她太脏,我不敢抱她。”
  “她肯定很孤单,她需要你的关爱,你能去摸一下她吗?”
  “她虽然脏,但是抱着松松软软的,感觉很温暖。”
  “那你把她抱出去可以吗?她想要你带她走。”
  “她很可怜,我现在慢慢把她抱出去了。”
  我慢慢地引导欣欣从意象中走出来,然后询问玩偶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哽咽了:“其实那是我爸爸有一年扫垃圾的时候捡给我的,也是我小时候唯一的玩具,可惜搬房子的时候弄丢了……”
  本阶段,我运用 “房子意象对话”让欣欣再次体验父爱,墙角的玩偶既是父亲爱的载体,也是她现在孤寂心境的写照。
  第三阶段,运用冥想放松技术帮助欣欣与父亲告别,完成人生中的“未完成事件”。
  “老师,我觉得那个小玩偶很像我。我感觉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人待在那里,没人理会。”
  “现在你最想谁陪着你呢?”
  “我想我爸爸,我希望能再见他一眼,我很想念他,我心里总觉得他还没有离去。”
  “你有什么想对爸爸说的吗?”
  “我很内疚,我爸妈把我送到城镇小学读书,住在亲戚家。爸爸去世的时候,家人说我小,没告诉我,等我再次回来时,她们告诉我爸爸已经走了。”
  “既然有遗憾,何不跟父亲再做一次告别?”
  我通过冥想放松技术让欣欣回到了爸爸去世的那一天。
  “现在,请让自己回到那天。你下了车,沿着乡村小路急忙往家里跑,推开门一看,爸爸躺在床上,妈妈坐在身边,流着眼泪。你看到了吗?”
  欣欣突然热泪盈眶,口中呼喊着:“爸爸,爸爸,爸爸……”
  “能上前跟爸爸说些什么吗?”
  “爸爸,你别走,你别走,我最需要你了。”欣欣的声音变得很低沉。
  “爸爸是怎么回答你的?”
  “爸爸说他肚子很痛、很难受。他让我用功念书,不要像他那样扫大街,给人看不起……”
  “看来爸爸真的过得很辛苦。试着跟爸爸告别,好吗?”
  欣欣哭得更伤心了,边哭边说:“爸爸,我会想你的……”她的哭声越来越大,过了很久才艰难地说出“再见”两个字。
  欣欣的家庭里唯一关心她的男性只有记忆中的父亲,她的潜意识中还无法跟这份亲情告别,心中总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本阶段,我运用冥想放松技术,帮助欣欣与逝去的父亲做一次正式告别,完成人生中的“未完成事件”。只有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认知才会慢慢发生改变。
  第四阶段:寻求爱的力量,结束咨询。
  一个星期之后,再次与欣欣在咨询室会面,我看到她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师,谢谢你,上次跟父亲的告别让我感触很深。那天痛哭了一场以后,我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舒服感,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试图引导她看到问题的本质:“父亲逝去的伤痛你不敢触碰,你感觉自己承受不了,于是你转而通过谈恋爱来寻求这种关爱。”
  欣欣点点头,向我详细讲述了她的恋爱经历:“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他还是很关心我的,我感到非常开心。但是后来他好像有点烦了,我发现他周末更愿意回家去陪家人,所以我就开始有点讨厌他了。”
  “听你这么说,你跟他在一起只是在寻求一种安全感,一种孤单寂寞时的陪伴。”
  “老师,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处理我与他的关系了,我会跟他讲清楚的。”
  四、效果与反思
  四次辅导过后,欣欣的情绪得到了彻底释放,开始有了积极的转变。她选择与男朋友和平分手,虽然班内出现了闲言碎语,但是她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同时也开始积极地改善与姐姐和妈妈的关系,这说明辅导是成功的。在对欣欣的辅导中,我主要采用了意象对话技术引导她直面自己的内心,在辅导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第一,不注重分析而注重传递爱的能量。
  辅导者在通过意象了解来访者的家庭状况时要侧重于“爱”的辅导,而不是分析家庭对其自我角色的影响。同时,要时刻关注来访者的恐惧、害怕心理――来访者会对自己生成的某些意象有所抗拒,这既是一个“辅导点”,也是一个“挑战点”,一旦其陷入极度恐惧会引发负面效果,所以在其出现恐惧意象时应逐步引导,切忌让来访者的心灵再次遭受到伤害。
  第二,压抑的情绪只有得到宣泄,改变才会发生。
  本案例中,与父亲未正式告别这件事困扰了来访者多年,在辅导者的引导下,来访者完成了人生中的这一“未完成事件”,通过哭喊的方式释放了自己压抑多年的情感,最终能够理智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作出了积极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朱建. 意象对话疗法中的四德:信爱知行[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3):183-188.
  [2]刘洋,苑媛. 意象对话疗法在投射测验中的应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11):696-701.
  编辑/于 洪 终校/黄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71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