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练习之所以成为中学生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因为习题中存在多种功能,当学生一旦进入了解题活动情境中,他就从技能的或思维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各个方面塑造自己。同时通过解题训练也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那么如何才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问题,为实现习题的多种功能服务呢?结合我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问题设计的目的
  (1)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可以把他们引入“愤”、“悱”的境界,激起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思维。
  (2)设计问题是为了提问学生,而提问过程是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通过矛盾的解决,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的实质。
  (3)提问作为一项课堂教学策略,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对教师来说,提问能及时地改进教学,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而对学生来说,通过提问,学生参与了教学,并强化了教学。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式优化和发展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情境原则。所谓问题情境,即存在(提出)一种具有一定困难,并且经过努力探索(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又力所能及得到解决的问题(学习任务),提出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即思维的现有发展区和潜在发展区之间的部分,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整个群体中的多数跳一跳能攀到的高度。在教学中若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将教学的深度、广度设置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那么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以最佳的心态进行学习。
  三、问题设计的实施
  一、在数学教学本质点上提出问题
  八上 7.3 一次函数( 1 )
  在教学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后有一个例 2 的实际应用题,课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例题的探究,学会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但如果不能抓住函数教学的本质,而采用课本的例题进行直接的呈现,那就忽略了这个例题的主要作用了。
  课本中的例题
  例 2 按国家 2008 年 3 月 1 日 起实施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①不超过 500 元的税率为 5% ,超过 500 元至 2000 元部分的税率为 10% .
  ( 1 )设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 x 元,且 5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2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