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柳文霞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其中“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听、说、读都要为“写”服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学生的习作而发愁,学生自己也为习作而苦恼,习作时内容无从下手,没有恰当的习作方法。教材中虽然每个单元都会安排一次作文训练,但是总体来说,习作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习作次数少,容易造成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的现象。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课文中的某些内容或某处空白进行写作,这就是所谓的“随文练笔”。随文练笔是伴随课文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巧妙地依据文本资源进行一种短快的写作训练,难度小,负担轻,学生兴趣浓,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及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随文练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随文练笔能力呢?
  一、利用文本,挖掘随文练笔资源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随文练笔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或内容,或图画,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写作的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素材进行练笔。
  1.合理利用文中插图,培养学生练笔的兴趣
  小学的课文中,大多配有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图画,这些插图将课文内容形象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课堂中进行随文练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有条理的理清图画内容,帮助学生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将图画中的意思表现出来,从而使随文练笔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降低了练笔的难度,激发了学生随文练笔的兴趣。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五壮士的神情、动作及周围的环境,体会人物的心理,让他们把从图中看到的内容、想到的情形写下来,使学生的情感与文中情感达到共鸣,成功的完成了本次练笔。
  2.利用文本内容,创设情境,搭建随文练笔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丰富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学生往往有着极大的兴趣。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创设情境,安排适当的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提高。表演中,学生充分利用身体的各个感官去触摸、感受文中角色,通过表演,学生的活动和感受便达到了由生本到生生之间的互动,如果教师参与到表演中,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会更高,完成交互中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不断转化,构建一个多维度的随文练笔平台。
  3.填补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出于体现中心的需要叙述比较简略,甚至有的地方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或者空白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补充练习。如第九册《钓鱼的启示》中,结尾写到“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那么,月光如水的夜晚是怎样的呢?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和借鉴的方法写一写。
  4.照例说话写话,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最善于模仿,不但模仿动作,对语言的模仿力也是很强的。学习完课文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所获取的信息,仿照课文形式来练笔。这种教学,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拓宽了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随文练笔能力,又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如教学《落花生》一课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花生的品质表现出来的,再仿照文中的写法,写写身边像花生一样具有崇高品质的事物,达到对写法的内化和练笔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
  学生学会写作是随文练笔训练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做好方法的指导。
  1.有序观察,先看后想再写
  图画可以体现随文练笔的主题,而引导学生认真的有序观察,既可以让他们理清图中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鼓励学生对图画体现出的内容进行创新、想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说,同桌互说等方式将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把想到的写出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2.学会倾听,先听后记再写
  倾听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是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基础。培养练笔能力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听清别人说了什么?他要表达什么?以便对别人的话作出及时的反应,同时为自己的练笔积累素材。
  3.表达清楚,轻松自由练笔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轻松自由的练笔心态,让他们尽可能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的练笔训练中,教师必须有技巧地处理好学生的不足与错误,培养他们清楚表达的能力,养成清楚表达的习惯,在练笔中获得成就感,更加愿意练笔,乐于写作。
  随文练笔的模式应是有效的,练笔能力的训练应是长效的,“随文练笔”就是教学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要让它绽放的更美丽,需要更多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3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