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宏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教学内容,增强语文实践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语文教学 建构主义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应对新课标,如何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议论的热点。
  一、注重建构,强化效果
  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单独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所谓“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理论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以知识建构主义为核心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只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现实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一种建构,是学生在面对新的信息时如何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诸方面“同化”、“顺应”并建立起新的知识信息、情感价值等诸方面的过程。比如在上《水调歌头》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月亮所代表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朗读这首词,让学生谈谈这首词中作者表现了些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思念”,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离别”,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等。实际上在教学中等学生谈完了,这首词的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了,为了深化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可以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找出文章中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这样即使学生弄懂了文章,培养了情感,又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思考,有话可说,同时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形式多样,有效体验
  课改以来,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模式,然而对于有些课文来说,这一模式未必就是最佳选择,新课标的综合性学习中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说的。强调体验性的理由十分明确,因为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它是自得自悟的生命活动状态,体验性教学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除了组织一系列文学活动,办班报、校刊、合作交流等活动之外,另一种课堂模式也应当受到重视,即课本剧表演。书中有许多篇目比较适合用来表演课本剧的,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然后讨论写出自己小组的表演剧本。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要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上课时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全部表演完成之后全班评出表演得最好的小组。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同其他观众同学要做好记录,表演结束后,每个人都可以对表演者的表演作出点评。
  三、利用资源,增强实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有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要满足这个要求,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四、营造氛围,培养精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能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理所当然,学生处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要营造个好的教学氛围,就必须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等。除了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外,主要是如何让学生、老师、文本这三者之间互相的交流与对话在和谐、民主、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现在的教师都明白教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然而在乡镇中学,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发言,不敢在众人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使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以“学生为中心”望而却步,最后只能丢掉以“学生为中心”变回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上去。该怎么办呢?首先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这一点可能年青教师做起来比较容易,老教师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年青教师往往会有一种认同感、亲近感,而老教师就不一定。其次是要多和学生交心谈心,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缩短同学之间的距离,另外就是多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比如课前5分钟说话,组织几次辩论赛,把口语交际落实到实处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对不认同的观点说“不”。
  总之,新课改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相信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必将迎来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4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