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向善教育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献良

  【摘 要】随着国内外形式的急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在形成时期,极易受到不良的社会影响而发生扭曲和错误。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亟需各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而人才素质又以德为先。所以,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必须切实加强基于向善教育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向善教育 班主任德育工作 探析
  
  学校进行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养成向善的习惯。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不仅要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和共鸣,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应坚持言胜于行的原则,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向善观念,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本文就简要论述在以向善教育为导向的背景下,班主任教师应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加强学生向善的德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古代圣贤曾把“善”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并在教育实践中力求达到这个最高的教育目的。如今,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德育教育中,我们更应该以向善为导向,教导学生要有爱心,主动关心弱者、关怀他人,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首先,对现代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仍应从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入手,帮助学生去体会儒家思想对于人“为善”的意义。充满智慧的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用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奠定了现代道德教育的根基。孟子的“人性论”详细地论证了人在“成人”过程中,毫无例外地都具有“向善”的本性和“行善”的主观意愿。因此,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传统文化修养,认真钻研文化典籍,从而将儒家人性非善,使人性向善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百事德先行。
  其次,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以向善为载体的德育教育。班主任教师除了要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外,还都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科价值尤其是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统一。
  最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主题班会可以以真切感人的榜样为载体,如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等,2012年的谭良才和王茂华面对无情的大火,毅然三入火海,舍生忘死,救出六个孩子,在生死关头,他们义无反顾,用朴实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善行”。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具体生动的事迹来教育人,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也更容易唤起学生做善事、做好事的本性。
  二、善言、善行、善心教育
  向善教育可以分为善言、善行、善心三个层次。所以,对于学生的向善教育也应遵循这个三个层次依次展开。
  首先,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善言教育。所谓“善言”就是在与人交往时,应注意文明用语的使用。如“对不起、请、您好、谢谢”等。见到朋友和老师要主动礼貌地打招呼,而不能视而不见。学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 “文明话语监督岗”“我是文明小卫士”等,让学生互相监督,以此来治理语言环境,从而减少学生粗俗伤人心的话语。此外,还应全面提高教师修养,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霸权话语。
  其次,做好善行的实践活动。教师应通过具体的案例,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行善?善行该怎么做?行善又会怎样?从而内化学生向善的道德体验,总结向善教育的经验,并不断改进,构建完善的向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多做诸如见义勇为、孝敬父母、诚实信用等活动。
  最后,培养善心。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其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善心――“公益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公益心”就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不妨碍他人的人。作为生活在社会上自然人,我们不可避免要与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交际,在与人交往时,尊重是最关键的。在家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在学校要尊重老师,爱护同学;在社会上,要尊重长者。“责任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试想一个缺乏责任心的学生,将来如何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倘若人才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又怎能促进国家的发展?“进取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它能够促进人不断努力奋斗,最终取得成功,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班主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小的贡献做起,逐步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营造以向善为导向的德育教育环境
  青年学生正处在学习阶段,对其周围的环境也极为敏感,因此,为了督促班主任更好地完成德育教育工作,督促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千分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细致的规范和要求,定期举行评比活动并对结果进行公布,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随时随地检查自己行为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利用每天第一节课前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进行以“向善教育”为主题的小演讲,说出自己对向善教育的感悟、理解和做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善行。
  结语
  课外活动、集体劳动、宿舍生活、社团活动等都能成为向善教育的载体。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德行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善言、善心、善行所带来的喜悦,从而在内化的基础上,将认识上升为行为,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艳霞,冯文全.孟子“性善论”影响下的现代德育反思.当代教育论坛,2010(33).
  [2]李奕凌.德育的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三心”[J].教师,200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3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