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中华

  【摘 要】2009年秋季实施课改以来,面对新课程,昌宁第一中学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从育人思想、育人方法、育人机制、育人环境等方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该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课程改革 高中教育 质量
  
  昌宁一中创建于1932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至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192人,高考上线率达到99%的省一级完全中学。
  以下是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抓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端正思想,把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我们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育管理上采取相应措施,实行了“三个面向”和“三个加强”:
  1. 面向每一个年级,加强目标管理。我们对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都同样重视,合理配置校内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教师群体,使得各年级、各班都能良好的发展。
  2. 面向每一个学生,加强个别指导。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发展,都有成才的希望,学校通过科学的施教,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能把成才的愿望变为现实,基于这一理念,我们要求教师真诚关爱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从最后一名抓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 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加强德育工作。始终强化德育管理,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表现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方法得当,措施有力。着重抓爱国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务求提高实效,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的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上下工夫。
  二、加强教师培训,把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 以“青蓝工程”为基础,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们在加强青年教师思想建设,增强其扎根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实施了“三三三”青年教师目标培养工程。即前三年以拜师为主要形式,以课堂为主渠道,跟学三年;后三年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逐步形成教学特长,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再三年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在学科教学上有建树、有影响。
  2. 以推进“名师工程”为着力点,加快名师成长步伐。学校制订了系统的名师培训方案,创造条件为名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名师的成长是支撑昌宁一中发展的坚实跑道,也是昌宁一中最生动、最亮丽的生命底线。
  3. 严格考核,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科学的工作及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实现工作目标的保障,也是加强目标管理和进行质量监控的前提,在这方面,我们十分注意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绩效工资考评细则》《教学常规考评细则》等。
  4. 强化措施,创设教师成才的条件。通过开展“教学资料”展评、“优秀课改教案”评比、“青年教师上课比赛”“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给更多的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让更多的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把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个“牛鼻子”,才算抓住了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对此,我们集中精力,狠抓课堂教学四个环节。
  1. 抓备课。针对教师对新教材不熟悉的特点,要求教师详细备课并对备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检查主要是看教师的教案是否详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考点是否明确,训练是否可行,作业、试卷批改是否合理,课件设计是否科学,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是否采了应对措施等。为了防止备课上的主观性,我们坚持年级组集体备课、说课制度。
  2. 抓上课。面对新课程,为了防止教师“穿新鞋、走老路”, 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提出了“五突出”“五让”。突出新课程理念,突出新的教师观,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教学效率,突出思维训练;让学生愉快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勤思善问,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抓训练。在高中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解题能力的训练,我校要求教师在训练和单元检测中尽量不用成题套题,必须精选习题、考题,采用“剪刀+浆糊”编制试卷,突出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4. 抓分析。我校每次单元检测之后,都要分别召开三级教学质量分析会,一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质量分析会,着重研究班内薄弱学科和各科薄弱环节的弥补转化,研究改进班风学风建设;二是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生质量分析会,着重研究学科组内教师之间的不平衡,弥补素质差异问题;三是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教学质量分析会,着重分析教情、学情,分析差班、差科、差生情况,交流教学经验,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3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