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校师范生环境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绪广 王晴

  摘 要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在校师范生的环境素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环境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处于较差水平,不同专业、生源地、家庭收入等对师范生的环境素养有一定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师范生;环境素养;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27-02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Environmental Literacy//Ge Xuguang, Wang Qing
  Abstract To study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normal colleg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developing of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norm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normal colleges. They may be helpful to implement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normal colleges.
  Key words normal school students;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nvestigation
  Author’s addres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China 435002
  
  随着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教育日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有了较快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世界性环境保护运动中,西方学者提出环境素养的概念。由于环境素养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至今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环境素养可分为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等组成部分[1-2]。在校师范生肩负着未来环境教育的重任,加强在校师范生的环境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而且对促进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3-4]。本文从环境意识、知识和行为等方面对在校师范生的环境素养进行调查研究,以促进师范院校环境教育建设与发展,并为我国环境教育和环境素养理论研究提供帮助和支持。
  1 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以湖北师范学院在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参考多篇论文中的问卷[2,5-6],考虑所调查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以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行为和环境教育认识等方面为基础,建立环境素养水平评价体系,依据高等学校环境教育教材,尽量反映当地的环境问题,编制环境素养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60份,经过认真鉴别和整理,有效问卷350份。对有效问卷,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做数据统计。具体方法:用百分数或样本平均分表示单个问题或某类问题选项的分布情况;用平均数差异性检验分析不同类别学生的环境素养水平有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所用问卷的难度、题目类型的不同,参照以往环境素养调查级别界定的基础上作适当修正[7],界定环境素养水平的级别,经统计分析得到结果。
  2 在校师范生的环境素养现状及问题
  1)高等院校在校师范生的环境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处于较差水平,环境知识掌握不全面,在行为上相对消极和被动,自觉程度较低;环境知识、环保意志及环境行为发展不同步,知识缺乏、行为滞后。
  2)院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
  3)性别对环境素养的影响发生新的变化。无论是在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行为水平方面,还是在总体水平上,都是男生的得分比女生的得分高。
  4)居住地与环境素养的关系复杂:来自地级以上城市的大学生环境素养得分最高,在环境意识、环境知识方面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在环境行为方面却低于其他地区;来自县城的大学生环境素养得分最低。
  5)收入对环境素养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规律。基本上是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素养的综合得分越高,家庭收入最高的环境素养综合得分最高,但来自中等收入的家庭异常,综合得分最低,在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方面得分都是最低的;在环境行为方面,家庭收入最低的反而在这方面最高。
  3 提高在校师范生环境素养的对策及建议
  3.1 重视、强化环境教育,明确环境教育目标,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程
  调查发现,关于高师院校环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领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效果缺乏系统评估,教育目标不明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环境教育,明确教育目标。开展大学生环境素养培育的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强化环境教育。要对教材和课程进行改革,增加环境教育的内容,把环境知识和技能变成大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8]。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程可使高校环境教育得到保障,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同时,把环境教育目标也贯穿于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技能。
  3.2 加强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构综合性环境教育体系
  环境教育是跨学科的教育,不同的学科教育虽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内在联系,因此,在不同学科中开展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的渗透教育是提高环境素养的一个主要模式。调查结果表明,64.9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环境教育课程。针对目前环境类选修课程存在开课数量少、学分学时不够等不足,今后应积极发展环境类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全校性环境类课程选修课和必修课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建立一套规范、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制定全面的环境教育计划,建构一个集知识、意识、态度、行为和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教育体系。
  3.3 因材施教,重视环境知识的传授,减少由专业差异导致的环境素养差距
  针对专业、生源地、家庭收入情况均对大学生的环境素养产生影响的问题,在进行环境教育时要因材施教,强化各专业课程的渗透性环境教育,并从师资、教材、图书资料等方面改善教学条件。从“普及”教育入手,转变教学方式,强调形式多样、新颖灵活,提倡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重课时合理安排,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内容丰富,既通俗易懂,又不失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增强课堂环境教育效果。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环境科学与其他科中相关内容相结合的“渗透式”教学法[9],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接受到环境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其环境素养。
  3.4 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实践、科研和社团活动,深化环境教育对接研究
  关于学生最乐意接受的环境教育方式调查表明,72.93%的学生愿意通过参与环境实践和科研活动,通过积极的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科研和社团活动,实现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针对突发的环境事件、环境新闻或为协助某一社会环境活动做出相应的不定期活动安排,让学生发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评论和讨论,或开展协助某一生活区的环境质量调查与环境规划等。邀请一些研究环境的名家、学者做关于环境科学发展前沿等内容的专题报告,吸引学生认识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技能。

  师范院校作为国家培养教师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将文明进步的自然观、生活观传向社会,带动全民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素质,为推进科学发展观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重要使命[10]。应该在已有学科与专业平台和前期教学科研成果基础上,顺应社会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历史使命,发挥环境教育基地优势,进一步深化高校与中小学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教育对接研究[11],将环境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结合起来。
  3.5 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
  广播电视和图书报刊是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重要渠道[3],可在校园广播中开设关于环境方面的专栏,传授环境知识,讲述环境的最新动向、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等。另外,图书馆可多订购一些环境方面的报纸杂志,满足学生对环境知识的需求。
  本研究在数据收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数据分析的结果严格说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的推论,若要外推到其他师范院校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文章篇幅和研究时间的限制,本文未能进行不同高校和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在后续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素,余新.教师环境素养水平亟待提高:关于北京市教师环境素养调查[J].中小学管理,1999(4):2-3.
  [2]曾昭鹏.环境素养的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7-17,84-104,142-144.
  [3]杨阿莉.西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以甘肃省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环境教育,2002(5):15-17.
  [4]白洁.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J].淄博师专学报,2007(4):28-34.
  [5]倪佳.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行为方法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47-58.
  [6]郑晓非.高中地理学科环境意识教育途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60-65.
  [7]刘文娟.中国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现状分析及培育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4:25-35.
  [8]阮俊华,胡旭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97-99.
  [9]盛连喜,王宁,杨淑华.高师院校非环境专业学生环境教育模式中的研究与实践[J].环境教育,2007(7):12-14.
  [10]吴文涛,汪家权,钱家忠,等.以素质教育为纲,构建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模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5-59.
  [11]刘春腊,申秀英,徐美,等.大、中学环境教育对接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163-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6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