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媒介环境学:教学媒体应用研究的新视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春华

  摘 要 教学媒体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更是给学习者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教学媒体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媒体的相关研究也需要从宏大的视角进行解读。媒介环境学这一视角在关注教学媒体自身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学媒体呈现信息内容的重要性。教学媒体的应用研究必将使教学媒体使用者对媒体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提高教学媒体使用效益,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媒体的应用也必将对教育领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教学媒体;媒介素养;教学信息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22-03
  Media Ecology: New Vision of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Instructional Media//Mao Chunhua
  Abstract Instructional media is not only a tool loading the instructional information, but also to construct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media is complicated and interpreted under the macro-vision. We should concern the instructi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structional message design from the vision of Media Ecology. Through improving Media Literacy of the student and teacher and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message ratio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media will improve the process of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be bound to affect the field of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a ecology; instructional media; media literacy; instructional message design
  Author’s addres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Institute of Zhoukou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China 466001
  
  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在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幻灯机的使用,也即是教学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中,一些学者也都提到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如桑新民教授认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借助媒体的学习”[1];在关于教育技术学基本范畴体系的论述中,汪基德教授等人认为教育技术学的中心范畴是“现代媒体教学”[2]。虽然两种提法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教学媒体在教育技术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在信息社会里,无论主动使用媒体,还是排斥应用它,教学媒体已经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教学媒体应用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媒介环境学给教学媒体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1 媒介环境学核心观点
  教学媒体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绩效,教学媒体与大众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本质是一样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使受众获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共同的目标,使教育传播学和大众传播之间理论借鉴更具有可行性。以往的教育传播研究中,研究者更多地借鉴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观点探讨教育信息的传递。经验学派更注重传播信息的设计,批判学派更多的是对短期传播效果的评论。媒介环境学这一新视角,关注媒介传播效果的长期性,强调传播效果和媒介以及传播的内容都具有相关性。这一观点符合教育活动对人影响的长期性。
  媒介环境学认为,传播学不能只关注于眼见的、直接的、短期的传播效果,还应该努力探索传播所产生的间接的、微妙的和长期的影响。媒介环境学不仅考察媒介已经产生的现实效果,还通过分析媒介的属性偏向和预存功能可能带来的社会变化[3]。媒介即环境是媒介环境学的核心观点,媒介环境学主要研究作为符号的媒介、作为感知的媒介和作为社会环境的媒介。教学媒体的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样受到符号、人的感知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媒介环境学强调人在媒介研究中的重要角色,重点关怀如何研究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
  1.1 媒介提供感知环境
  从生理和感知层面上,传播媒介可以看做一种感知环境,人们在感受周围世界的同时,或多或少地调动全部的感官。在生理层面上,如何感知并且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感知到周围的世界,一定程度上,这取决于遗传的感觉器官的情况。感觉器官不同的人对周围世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从周围世界获取的资料和有关周围世界的认识都会有所差别。比如,视力残障者的听力、触觉、嗅觉和味觉都会有相应的提高,以弥补视力的缺损。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介是人们感官的延伸,每一种媒介都体现着一套感官特征。对每一种媒介的使用都要求使用者用特定方式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媒体来理解世界时,人们必然要检查自己进入的感知环境,凭借感知到的资料来构建外部世界,以便能够理解,而感知到的资料,就是多种媒介或一种媒介按照设计特征必须去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基本素材。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也即是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来自学习者环境的刺激激活感受器,作为信号的刺激被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中暂时登记,然后转换成可以辨认的模式,进入短时记忆,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信息被称为选择性知觉或特征知觉[4]。因此,信息的呈现形式会影响信息的选择性知觉,容易被感知的信息更容易被学习者选择性感知。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以呈现信息的方式给学习者提供感知环境。
  1.2 媒介提供真实世界的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通常可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这两大符号在传播过程中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传播中都能起到指代功能和交流功能。符号,一般指文学、语言、电码、数学符号、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符号伴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就是借助于符号才得以形成的。在各种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一个符号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能指(即语言的一套表述语音或一套印刷、书写记号)和所指(即作为符号含义的概念或观念)。而语词符号是“任意性”的,除了拟声法构词之外,语词的能指和它的所指之间没有固定的天然联系。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是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形式符号语言。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可以说是一个有特定涵义的符号或符号体系。
  传播媒介可以看做一种符号环境,由一套独特的代码和句法有条不紊地构成符号环境。比如要学会使用英语,将其作为传播媒介,必须掌握它的词汇和语法。媒介环境学的兴趣就是要理解传播媒介一个固有的角色:它固有的符号结构在人的感知、意识或心灵活动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媒介来获取信息或与人交流,并非总是有意识地区分感知层面和符号层面。媒介环境学研究这两种环境在人们构建周围环境时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教学媒体呈现教学信息都是以各种符号形式呈现,信息设计者如果了解符号的意义,了解教学媒体特性,势必会增加符号的传播效果。媒介环境学这一视角更强调媒体的感知层面和符号层面的相互作用。
  1.3 媒介构建社会环境
  传播学者在谈论媒介时,他们指的往往是信息设备,比如广播、报纸、电视、电影、唱片、电脑等。媒介环境学把这些设备当做关注的重点,同时媒介环境学又审视社会环境的符号结构如何界定人的互动或文化的生产。波斯曼认为,学校这种制度复杂的环境,自有一套词汇和规则,这一套东西规定师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互相联系,如何与这个环境之外的一切东西建立互动关系。
  在学校教育里,学习者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媒体提供了构建社会环境的可能性,可以把来自不同社会领域的信息速递到学校中。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交流和传播速度更快、方式更便捷,学生与外界社会的交流途径更加多样化。教学媒体更是延伸至大众媒体的范围之内,不再仅限于课堂教学中的媒体,日常生活中的媒体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
  教学媒体的发展和大众媒介发展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大众媒介的发展走向决定着教学媒体的关注点。大众媒介承载着传递社会信息的使命,那么教学媒体承载的社会价值更是深远,它肩负着传递教育信息进行育人活动的重大使命。媒介环境学的研究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媒介环境学这一新的传播学流派,给教学媒体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学媒体研究应从传播学研究中吸收新鲜养分,进而发挥教学媒体的功能作用,体现其教育价值。
  2 媒介环境学给教学媒体应用的启示
  媒介环境学的研究中心是在媒介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之后,即已经深深嵌入社会后的深远影响。就对传播效果的基本态度而言,媒介环境学属于强效果论。媒介环境学强调的传播效果不是即刻引起的行为与态度的改变,而是对受众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教学媒体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与大众媒体的发展阶段不谋而合,媒介环境学宏大的研究视角给教学媒体应用带来很多启示。
  2.1 教学媒体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长期的
  教学媒体在应用过程中将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也改变了学生获取教学信息的途径,这势必会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使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中枢等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
  多媒体教学环境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多媒体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师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中,除了即刻对知识有浅显的认识外,教学媒体的应用也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有时可能让学习者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学媒体对学习者的影响也必是长期的、深远的,在应用教学媒体时要避免急功近利。
  2.2 深入认识教学媒体的发展渊源
  在大众传播中,一个特定时期的媒介环境,各种媒介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教学媒体在某一时期也存在主流媒体,如幻灯、照相、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引入教育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占据着重要地位。任何一种媒体都具有它本身固定的思维方式,媒体的产生除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受到文化发展的影响。教学媒体也不例外,如果要有效地利用教学媒体,需要深入了解教学媒体的自身属性以及社会文化发展对教学媒体的影响。
  教学媒体要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学习者的媒介素养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对媒体发展有所了解,媒体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媒体带给教育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如果对教学媒体很陌生,势必会影响信息的传播和受众对传递信息的解读。有效的传播效果需要人们对媒体本身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抓住信息传播的重点,进而使媒体发挥作用。
  2.3 强调教学媒体,但不能忽视教学信息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媒体的应用效益一直备受关注,有人认为教学媒体的应用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教学效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媒介环境学认为,传播效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由媒体决定,但是媒介只是信息传播的形式,并不能取代内容的决定性作用,而媒介会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产生深远影响。教学媒体作为传递教育信息的媒介,媒介所承载的内容并不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常常是许多因素相互融会、碰撞的结果。依据新闻理论,即使是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新闻,也只能无限趋近于事实,而不能完全反映事实本身。人们根据各种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建构了这个世界的图像,人们对世界的观察与经验往往是以媒介为“媒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媒介塑造了人们对世界的态度与看法。教学媒体应用中也应该从教学信息设计微观方面寻找问题的原因。
  2.4 教学媒体应用绩效=教学信息设计×媒介素养
  这表明,教学媒体应用绩效需要重视教学信息设计和应用教学媒体相关人员的媒介素养,二者缺一不可。学习是个人与信息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教学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和动画等不同形态的教学信息。教学媒体的引入,使课堂超越传统教育、教学的视野,冲破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密度和容量,促进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感知,创造出一个知识来源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为学习者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学媒体的有效应用,必须重视教学信息的设计和媒介素养的提高。
  3 小结
  在各种媒介包围的环境之中,媒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学习无处不在,教学媒体的有效应用需要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和合理的教学信息设计。教学媒体的长期影响,必将促进教育变革,有力地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上)[J].电化教育研究, 2007(11):1-8.
  [2]汪基德,周凤瑾,毛春华.教育技术学基本范畴体系初探[J].教育研究,2009(12):64-68.
  [3]李明伟.知媒者生存:媒介环境学纵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3.
  [4]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6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