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川

  摘 要: 声乐课作为学前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声乐课堂教学是实现声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仍存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等并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特点,无疑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本文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声乐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的观点。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以人的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声乐课堂教学是实现声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是声乐教学原则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声乐课作为学前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课程。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声乐教师,应紧紧把握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以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地位及现状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里面提到:“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新的形势下需要具有较高情智结构、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而拥有高超的声乐水平无疑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承担幼儿教师培养的师范院校在声乐教学中仍然延续着传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在教材的选用、授课形式、教学内容编排、评价标准选择等方面都参照的是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单纯以培养学生具备较为专业的歌唱水平为目标。这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很有帮助,但已同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大体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
  很多学前教育院校的声乐课几乎和音乐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等同,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特性。往往在声乐教学中太注重对嗓音的训练、演唱技巧的提高,而忽视了儿童演唱特点的学习和把握,以及对儿童歌曲的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要为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服务的,要站在这个立场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既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演唱技巧,又要学习和把握好儿童歌唱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还要掌握相当数目的儿童歌曲。如果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看成“经过训练”的“艺术学生”,就必将影响教学的进展与质量。
  (二)教学模式不统一、不成熟。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多采用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编制和工作量,使培养成本大幅度降低,突破个别课教学的局限性,但难以照顾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学生囫囵吞枣,拾点而遗面,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培养的是幼儿教师而不是“声乐教师”,因此,有的学校淡化了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仅仅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机械地模仿一句。这样无疑不利于学生对声乐技巧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学习,削弱了学生对声乐技巧的学习兴趣;延缓了掌握声乐技巧的时间,造成了学生的进步幅度放缓或是学无所成,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
  (四)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表现在现实中很少开展声乐比赛活动。一方面,由于学生脱离了艺术实践,演唱作品时缺乏舞台经验和艺术表现力,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进步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幼儿园实习中,往往注重对学生说课、评课、试讲方面的训练,却很少对声乐、指导儿童歌曲方面训练。由此造成了学生理论优于实践的现象,在把握课堂教学理论上还能做到得心应手,但是到对儿童歌曲教唱和指导儿童歌唱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显得手足无措、捉襟见肘。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有其本身的特点。它与高等院校的声乐课和普通中学的唱歌课比较,无论是从生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在教学目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声音素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等,它的教学目的是为各个文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的;普通中学教学,它主要是通过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发声要领就可以了,因此应多采用齐唱形式教学。
  学前专业的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属于声乐技能训练课,是幼儿教师的艺术课程之一。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声乐素质”包括:(1)掌握一定的声乐发声理论知识(发声器官的构造;呼吸方法;咬字的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等);(2)了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五线谱、简谱的识谱法;乐谱中的力度、速度等符号;音高的定义;音的分区等),能看懂乐谱;(3)能听出乐曲的节奏节拍;听出作品速度、力度的变化等,能哼唱出作品有标志性的旋律;(4)对音色有一定敏感度,能辨别声音的好坏和对错。(5)熟悉对幼儿歌曲教学进行指导的方法。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具备进行幼儿唱歌教学能力的新世纪高品质的幼儿教师,这是指导我们开展声乐教学的依据。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声乐素质,决定着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工作的追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声乐训练,极个别学生从没有上过音乐课,基本音准都没有,很多学生对声乐这个概念还很陌生,认为声乐就是唱歌,就是跟着老师照猫画虎唱下来就可以了,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认识乐谱,对音高不敏感,演唱时常常会有“跑调”的情况出现。所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依据学生水平进行声乐训练是必要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学前声乐教育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如在学生声乐学习的初期阶段,即一年级要以加强基础声乐训练,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和正确的声音概念为主要目的,从学习歌唱正确的发声方法入手。学习的演唱方法应以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中国唱法”为主。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进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即是目前普遍称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这种唱法也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所采用的主流方法。演唱的曲目应以中国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经典民歌和创作歌曲为主,对于经典的意大利、德奥艺术歌曲及西洋歌剧咏叹调可选用名曲,如存在语言困难可用中文演唱。

  从二年级开始,在学习经典歌曲的同时,可渗透一些幼儿歌曲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较好地运用中国唱法的演唱技巧于幼儿歌曲演唱中,把学唱声乐歌曲作为唱好幼儿歌曲的基础。适合的作品有《鼓浪屿之波》、《高高太子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我亲爱的》、《摇篮曲》(舒伯特)、《我们美丽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阳光少年》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适合吟唱,且前面几首歌曲需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难度适合学生的演唱水平;后面三首歌曲是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儿童歌曲,可以渗透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为将来走向幼儿教师岗位打好基础。
  现有的教材部分歌曲过于陈旧,好些歌曲学生不喜欢唱,兴趣不高。所以,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还应选取大量的课外教材(例如:《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声乐考级曲集(少儿卷)》、《少儿声乐考级作品集》等)。根据学生的情况,从中有针对性地选一些适合学生演唱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由简到难的歌曲,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忘国家的传统音乐。当然,有的时候学生对于高音的演唱上不去,一到那个地方声音就破,发不出音。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生理上达不到,而是学生对高音产生恐惧,又不懂方法的缘故。所以,在教学生演唱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心理是可以支配生理的,只要方法得当,高音就会唱好,并且坚定一个信念,思想永远走在声音之前。
  (二)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教学模式的讨论由来已久,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孰优孰劣说法不一。经过多年来的摸索,我形成了如下认识。
  毕竟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声乐专业人才”,再加上受学校声乐教室、师资的限制,所以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模式应以集体课、小组课为主导、个别课为补充。具体操作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课程。要遵循共性问题集体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讲解的原则。要适时调整不同课型教学训练内容,确定课型搭配,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声乐水平,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确保声乐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以学习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这部作品需要6个课时来完成,那么我们可以大体这样安排这6个课时:第1课时:集体课,学生集体学习作品创作背景、倾听作品范唱、学会歌曲;第2课时:集体课,学生集体演唱歌曲,能做到熟练、完整演唱;第3、4课时:小组课,学生演唱作品,教师个别强调,包括音准、节奏、气息、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问题;第5课时:小组课,学生演唱作品,要求有感情、有情境、有肢体语言地演唱,教师个别强调,包括情感表达、动作规范等方面的问题;第6课时:集体课,学生汇课,相互观摩,全体学生基本都能做到有感情、有情境、有肢体语言地演唱作品,从而完成本作品的学习环节。
  这样,用集体课向学生集体传授声乐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技巧,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开阔视野,扩充曲目,增长见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小组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演唱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有利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两者有机结合,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来自四面八方,生理条件的差异,文化程度、语言环境的不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对声乐课产生恐惧。面对这一情况,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具体教学方法为以下几种。
  1.情感与技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首歌曲除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外,还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地歌唱才能赋予歌曲以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唱一首歌前要对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创作的背景、创作的目的,理解歌词的意义。在演唱时要让学生去联想,眼前出现画面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例如《鼓浪屿之波》这首歌就是抒发了作者盼望海峡两岸人民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演唱时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时代背景,历史上的台湾是怎样的,现在的台湾又是怎样的情况,其次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种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这种期望的、迫切的心情。教师一直用这种方法,学生慢慢地就能学会怎样理解歌曲,怎么处理歌曲。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的结合,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文字、数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真实事迹提炼出的讴歌为祖国献身的先驱的一部作品,作品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感人,在讲授这部作品时,教师可以事先利用网络搜集我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这部作品的歌唱家范唱等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给学生,丰富课堂讲述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作品背景、作品旋律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作品的目的。
  3.集多门相关学科、教学法为一体,采用融合式教学法。主要是将声乐的相关学科,即诗歌、朗诵、钢琴伴奏、舞蹈等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声乐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将来成为优秀的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例如《我的渔家》这首歌曲,作品演绎的是“我”的家乡――渔乡的美好生活场景,教师在教授时:首先利用情境教学,可以给学生范唱,或利用多媒体欣赏一遍,再讲述我国沿海渔民的生活情况,描绘出一幅渔乡“水陆两条大道宽”的美好景色,使学生获得感知。然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欣赏歌曲,欣赏完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接着让学生用发声的状态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唱谱,通过唱谱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最后完整演唱,赋予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朗诵和情感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四)将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只讲理论脱离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定期举办声乐汇报演出、音乐会、声乐技能比赛等也是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可以通过排演童话剧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声乐教学技能提供机会,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教育的综合把握能力。增强实践性是一个被证明了的成功的方式,因而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还要注意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很多学生和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要“唱得好”这个误区,总是拿学前专业的学生与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较,注重在声乐演唱技巧上的学习,而忽视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唱得好”固然重要,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得好”,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上,强化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能力,首先必须重视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深入参与幼儿园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领会幼儿园声乐教学的要求和特点,还要知道当前我国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师资,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要求是怎样的;怎样去和幼儿进行沟通并对其传授知识,为此,学前师范院校有必要适当逐年延长学生的教学实习期,经常同幼儿园保持联系与合作,共同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声乐教学实践机会。将自己学到的声乐技能与幼儿园课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体系中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充分把握好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续梅.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2]张文娟.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京),2009.1.
  [3]王永桦.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艺术研究,2010,(2).
  [4]李双珍.音乐教学要动之以情[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5]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6]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7]卓莉莉.五年制幼师声乐人才培养初探[M].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2007
  [8]翟爱静.幼师声乐课堂教学的探析与思考.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本文是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校级课题《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编号为:11xk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7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