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师角色转换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和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友瑞

  作为在初三任教多年的政治课教师,我几乎每一年都要为耗费大量时间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苦恼;这种情况有时甚至要持续到最后一学期。然而去年初三对学生的一次教学之外的鼓励和关怀,竟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不仅学习热情高涨,更是在中考中取得政治学科满分的成绩。重新审视这一过程,我发现自己一次角色的转换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还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和斗志,使他的政治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直以来都是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探讨中心的问题之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需求一方,已经从以前的被动地位转化成今天的主动地位。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因为喜欢某一学科的教师而努力学习某一科目的事例层出不穷。而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不仅能增进双方的了解,更能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能力得到培养,成绩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塑造。况且学生的需求已由原来的单一成绩向多方位,立体化转变;满足学生的立体多样化需要,给予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关怀和帮助,对协调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生立体多样的需求,要求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由单一的教师向多样的朋友,师长方向发展。教师不仅是师者,更可为人友,为人父母;教育其本身也强调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教育和塑造学生。从这个角度分析,教师角色的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完成本职工作,扮演合格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是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首要要求。如何深入系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首先应是知识的梳理者。任何课堂教学完成的前提来源于任课教师充分的备课,在梳理每一课乃至每一本书的知识结构中,理顺知识点,掌握重难点,寻找突破点。不仅自己备课的知识点条理清晰,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结构连贯,重难点突出,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吸收掌握。因此合理充分的备课就显得由为重要。如何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形式就非常不错,在备课组长的领导协调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个人重点备几个课时,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特长;在准备相应内容材料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的交叉,待大家在集体备课时间的汇总讨论中才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面细致地完成每一课时教学所需的备课要求。
  2、教师应作为精彩知识的传授者。我们都知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课前的教学准备中,不仅要整理相映的知识点,还要思考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有重难点,怎样深入浅出、简单形象的展现知识点是这堂课最重要的地方。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进行讨论,寻找一些灵活生动和直接可行的方法。记得有一次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课。为了让学生对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选择了以前的一张漫画来分析讲解,考虑到现在学生的实际特点,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把死的漫画变成活的人来讲解: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以人如何行走为例,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分析实践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突出心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脑(四项基本原则)、手脚(改革开放)之间的协调配合,让学生对核心内容中三者的关系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将这些理论抽象的知识点深深地映在学生的大脑里,直到永远。可见,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果说扎实的备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那么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课堂教学通往成功的钥匙。
  二、良师益友,扮演好朋友的角色。
  从哲学上讲,看待事物的存在,应从多个角度观察。记得有一次和一位老教师讨论的过程中,他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送进北大、清华,但可以将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单凭学生的成绩简单的下定论,那就有可能埋没很多“人才”。怎样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呢?我们不妨转换一下角度。如果说“良师”是教师的本份,那“益友”则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教师与同学的关系,不仅限于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更应是课余生活中的朋友关系。教与学本身就是双向的,教师所教知识能否落实,必须通过一种或多种渠道即时反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生具体而真实的学习情况,并依据此情况进行有目的的修订教学计划,以期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利益一致的朋友关系,不仅可以融洽彼此关系,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如此,我认为,“益友”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学生,也应该是家长。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不仅仅反应在学习成绩上,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而且有些家长已跳出只重成绩的限固,而转向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正因为这种教育观念的存在,才使得教师同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教育发展上产生了“偏差”,而这种不对等的“环境”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同家长之间的沟通。其实就教育的发展而言,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同样怀念过去的“家访”制度,它不仅可以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更能在三者之间架起的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三方的思想没有阻碍地交流碰撞,从而达到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目的。这不仅可以满足教师想要因材施教的愿望;也能促成家长和学生真实想法的交流沟通,促成素质教育的完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9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