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满意度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沈斌

  中学生体育认知是指中学生看待体育及体育锻炼的方式。体育认知属于个体认知范畴,因而对体育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中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即认为体育符合自己需要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对体育及体育锻炼的评价,进而影响到其体育参与程度。由于中学生体育认知是影响其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着其体育锻炼的满意度和体育活动的选择性。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满意度现状,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满意度现状的实际调查与分析,明确影响中学生体育认知及体育锻炼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增进中学生体育认知、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满意度的具体对策与建议,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满意度调查
  自制调查问卷(见表1),从6所中学(3所高级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中随机选取30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先对问卷调查意图进行讲解,然后向学生讲解填答要求及注意事项,问卷填答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为91%。
  以上问卷主要调查了中学生体育认知和体育锻炼满意度两大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了解中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情况掌握体育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满意度情况来分析中学生体育需求,明确今后体育教学的工作重点和方向。中学生体育认知是指中学生对各种运动信息的接收、储存、概念形成的过程,以及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这个过程包括运动感知、注意;也包括加工处理,即表象、想象、思维、记忆;还包括输出反应、反馈评价,即运动情感和意志的动作或言语表现。中学生体育锻炼满意度是指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体育锻炼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活动达成中学生需求方面的实际结果,通过对体育锻炼所感知的效果与学生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是中学生对其体育需要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分为超出期望值满意、达到期望值基本满意、低于期望值不满意三个程度。本次调查问卷每个题项提供5个选项:A非常符合、B符合、C不确定、D不符合、E非常不符,调查结果统计见表2。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与不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个题项,还有超过30%的中学生在认识上比较模糊;关于参与体育锻炼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还有多达46%的中学生持否定态度;而关于什么是适宜运动时间和适宜运动量,以及怎样达到适宜运动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87.1%)的中学生表示并不知道。同时,调查结果反映出中学生体育锻炼满意度水平在总体上较低。
  二、中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在关于中学生体育认知的调查中,虽然多数的中学生知道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只有少数学生知道或能意识到体育锻炼能够增加人际交往机会;只有少数学生知道通过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具有提高身体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与不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认识模糊。从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各题项的回答情况,说明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缺乏全面性。调查同时发现,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机能的影响认识还不够,只有少数的学生基本知道体育锻炼是通过增强人体器官机能来增进健康的,说明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体育认知与其体育锻炼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体育认知水平越高,相应地体育锻炼满意度水平就越高,进而直接影响体育锻炼方式、行为的选择。事实上,体育锻炼内容、方法不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各自的特征,有的可以提高某项运动素质、增进健康;有的可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形成良好的体型;有的可以强身娱乐、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有的可以防病、治病、消除生理功能障碍;有的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的可以增长肌肉力量。深化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让学生全面认识体育锻炼对个体身心各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在体育锻炼中有意识地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价值,使体育锻炼选择与个体身体更好地契合,防止体育锻炼中“工具”与“目的”的偏移或偏差。因此,体育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就应该是让学生对不同体育锻炼内容、形式、强度、节奏具有不同锻炼价值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三、对策与建议
  对中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满意度的调查,在总体上反映出多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全面的认识,而体育认知不仅会影响体育锻炼动机和体育学习情感,还会影响体育锻炼满意度水平。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和体育锻炼满意度水平都还有待于提高。体育认知的不足还有可能导致体育锻炼选择的偏差。因此,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首先应该通过体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告知学生要采取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均衡发展,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需求设置体育项目,因为体育锻炼感知作为一种身体和情绪体验,会影响直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喜爱的体育项目和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使其在体育锻炼中有愉快感受;再次要对学生体育锻炼给予指导,并帮助学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和方案,增强体育锻炼的规律性,让中学生感受体育快乐,进而提高体育锻炼满意度,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实践。
  参考文献
  [1] 顾兴全.体育教学中的先决体育认知行为和运动情感特点.浙江体育科学,2004(6).
  [2] 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肖建忠.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与身体健康、心理品质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6(11).
  [4] 季浏,汪晓赞.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邱裕良.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沈艳莉.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成才之路,2008(6).
  [7] 韩盛祥.对体育认知结构的认识与应用.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8] 董宏伟.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 郭振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31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