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悟阅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宏

  【摘要】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去感悟,设置阅读情境,唤起阅读感悟,避免空泛阅读与严格预设。
  【关键词】感悟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感悟”(或“感受”“领悟”)是关键词。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具有体验感悟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新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语文体验感悟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通过体味、领悟等方式,最终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感悟阅读的含意
  1.感悟是认知与情感相融合。感悟教学既要重视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要重视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趣,也就是说在发展智商的同时又发展情商。新大纲强调:“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新课标也说:“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2.感悟是求知学习与人生体验相一致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因此,我们可以从微观的和宏观的两个层面来考察它的积极进取意义。微观层面即是求知、得技和益智;宏观层面即是识妙理、体人情、完善人格、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增进对人类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情感。从这意义上说,感悟教学一方面讲求狭义语文的成效,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感受力、悟性和灵气;另一方面又追求广义语文的成效,即本着树人、育人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部的智慧、全副的心灵和全面的素质。而第二方面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感悟阅读的误区
  1.空泛阅读。在教阅读学中,经常出现缺乏指导的泛读。教师只追求课堂气氛,害怕阅读教学环节冷场,而忽视了感悟是一个由感而悟的过程。特别是在一些示范课和观摩课中,过分重视教学环节的紧凑和教学内容的丰富,而出现为阅读而阅读的阅读教学。
  2.严格预设。与空泛阅读相反,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心“失控”,往往在阅读之前给学生预设特别严格的要求,设法引导学生得出特定的结论。当然,这也是“由感而悟”,但往往真课也给人假的感觉,更何况这种“预设”既扼杀了学生的灵性,也扼杀了阅读的真谛。
  三、感悟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感悟阅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阅读教学中,面对文本,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须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细细地品味,用心地感悟。“过心”比“过身”更为重要。教师切不可满足于课堂上研讨的七嘴八舌、轰轰烈烈(实则喧闹浮泛),忽视学生自我的感悟和冷静的思考;也不可只顾自己发表“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之类的空洞说教。
  2.设置阅读情境,唤起阅读感悟。通过设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情境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感悟生活,感悟作品的内涵。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用《春天在哪里》这首人们广为传唱的歌曲来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把学生从歌曲中的“山林”“红花”“绿草”以及“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入课文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富有特征的春景画面中,让学生充分领悟春天的美。还可特别重视“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一句,抓住美丽的春天跟小朋友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个重要特点,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人在春里,情在景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进而体会到作者与其说是在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倒不如说是在用自己的感觉和春天约会。
  参考文献:
  [1]李桂燕.语文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10).
  [2]贾荣固.语感的三个层次及培养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顺河初级中学)
  编辑/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31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