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曹县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推广的技术本身与农民的需要相吻合,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推广人员要分析选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是否适合农民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在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与农民不断进行讨论和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农民的思考能力,考察的要点要放在农民的知识、态度、行为变化上,使农民有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和采纳技术。
   关键词:科技成果;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在我国又是相对落后的弱质产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5%,对农业(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因此,研究如何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经济增长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和内容与农民需求存在差距
   (1)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和内容一般都与已有的项目相结合,而一些宏观计划下的项目往往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偏离,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
   (2)农民需求的复杂性造成的需求与供给的差距。农民对于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总体上还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一般需求的是通俗、简单、易懂、易操作、易掌握、实用性强的技术。传统的技术推广以讲授为主要的推广形式,推广人员大多讲授的是比较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致使农民无法学习和掌握,在实际行为中采纳、应用较少。
   (3)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机制(体制)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者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使推广者不能积极参与到推广项目之中,造成技术供给不足。
   2.农民自身的内在需求动力缺乏
   (1)农民对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当前我国农业女性化趋势在增强,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在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实用技术培训中,对于专业的术语听不懂,失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
   (2)农户的资金有限,限制了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以羊羔的育肥技术为例,虽然温棚羊羔育肥的方式经济效益比较好,但是需要有资本金购置羊羔和盖羊棚,很多农户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就无法采用这种技术。
   (3)农民的需求是从现实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当面对自上而下的推广项目,需要相关部门投入一定的资源,否则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大。也就是说,不能将所有的外部支持转化为农民的内源发展动力,让农民不能积极参与到推广活动中。
   3.农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我国农业经营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性,使得技术推广成本高,导致技术与产业的割裂。
   以上各因素的交叉导致了当地农民抗风险性差以及信息来源不足的问题,限制了新技术在当地的推广、传播与发展。
   二、曹县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
   一般来讲,每一项具体的农业推广活动一般包括两大要素,即推广内容和推广方法。推广的内容要传播给农民,为农民服务的,必须是切中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推广方法则是内容传递的必然过程,没有好的推广方法,再好的内容也不能起任何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推广方法往往比内容更为重要。内容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内容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推广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实施中转变观念,将参与式的理念贯穿到整个过程中,技术的传播与推广是基于解决作为农村社区发展主体的农民的现实问题而进行。
   1.通过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实施,从农业的主力军――妇女入手进行培训和技术推广,改变了培训时丈夫或孩子去参加,然后再通过丈夫或孩子回来传授,最后由农村妇女将实用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局面。解决了技术在多级传播导致信息失真和丢失的问题。
   2.支持农民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和特长,选择自己经营的项目,给农户决定经营项目的机会、权力和动力,在项目的选择、决策及经营过程中让农户高度介入。激发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改过去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项目的支持与农户的实际需求相吻合,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3.将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提高推广效率。以项目为纽带,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起农民的自我发展组织及专业协会。通过组织,提供农民(特别是妇女)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从“农民组织――农户”这个技术扩散过程来看,是农民自己来传播农业技术,利用同一社区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关系结构,了解当地实情和农民实际,容易为农民所认同和接纳,特别是如果他们在接受信息后再加以利用,并取得良好绩效,这种“再传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是其它推广组织和推广手段难以替代的。通过农民组织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容易做到实用性更强,费用更低,影响更大,更为农民所乐于接受,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
   4.按农民需要进行技术推广。人类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这些需要是激发人的积极性的最初源泉,是驱使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农民的需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原动力所在。只有承认它、尊重它、保护它,才能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发展。为了能够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项目推广员走访入户及结合信贷村组半月例会进行征集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民的实际需求的同时,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满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要。
   (1)把技术推广融于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之中。为保证农村妇女能听懂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了妇女的扫盲培训。扫盲培训内容也紧紧围绕农户的经营活动,接近她们的生产生活,妇女在接受扫盲培训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与经营项目相关的知识,使她们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更能自如地运用各种知识。
   (2)根据农民的需求、大多数农户的经营活动内容安排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形成一套技术服务体系。在项目推广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和优势在项目的经营过程中,将一般的常规技术、常识、简单的操作技术本土化、实用化、使更具可操作性。再通过入户跟踪服务进行培训和指导,和不定期的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保证农户既能及时得到实用技术指导,又能获得系统技术培训,从而达到新技术推广传播的目的。
   (3)邻里间的沟通、交流对技术传播和推广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见“农户获得生产技术的途径调查表”,57.2%的农户认为,自己的生产技术是通过交流而得到)。项目根据农户多种多样的需求,开展各种综合活动(包括文艺类、娱乐类、技能类、科技知识竞赛及扫盲类),为农民提供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从调查中可以反映这样的综合活动尤其是扫盲评比和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使贷款妇女闲暇时既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又获得了新的知识,也增强了贷款妇女的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了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
   5、农村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有关的知识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的过程中,在整个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和当地的农民要处于一种不断互相学习和交流状态下,这样推广者才能真正知道农民需要哪些知识、存在哪些问题、具有哪些优势和潜力,推广者从哪些方面或哪种方式进行指导和推广,才能做到推广效果显著、效益最大化。
   三、结论、建议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分析,一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绝不是简单的给予和接受的关系,也不是出售和购买如此纯粹的市场关系。对新技术的推广要作为一项涉及传播背景和传播各个环节的系统工作来考虑。首先,推广的技术本身与农民的需要相吻合,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其次,推广人员要分析选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是否适合农民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通过对外部技术和方法的引进等形式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改进,使他们更适合在农民中自发地推广和使用。再次,在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与农民不断进行讨论和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农民的思考能力,考察的要点要放在农民的知识、态度、行为变化上。使农民有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和采纳技术。建议:
   1.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去逐步建立和完善。体制的创新发展应打破原有的单一的行政体制层层传递的推广方式,体现在由原来单一的政府专业性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的创新发展应体现在由原来的行政推动方式一条腿走路转变为采用市场化经济运作方式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上来。
   2.推广人员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及先进理念武装自己。将农业技术推广由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拓展到通过采用组织、教育、咨询、沟通等手段,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通过农民行为的改变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32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