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切入乡土地理 激发学习热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志萍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理的知识。大纲明确提出把乡土地理纳入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中,这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情感,也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前几年我们盐城的中考和现行的地理会考都将乡土地理纳入考查范围。但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手中没有系统的配套教材,于是教师忽视乡土地理甚至不讲乡土地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加强乡土地理教学呢?笔者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在工作中多下工夫积累相关材料,利用业余时间从报纸杂志、新闻报道中汲取相关的乡土地理知识,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联系当地的实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乡土地理融入课堂教学,即使不作专题介绍,学生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乡土地理。下面就简单介绍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在初中地理经纬网的教学后,笔者出了一条选择题,将盐城的经度和纬度渗透到教学当中。例如,先在世界地图中告诉学生盐城大概的地理位置,然后选择下列三个方位中,位于盐城的是( )。
  A.北纬33度 东经119度
  B.北纬4度 东经135度
  C.北纬23度 东经73度
  正确答案是A。
  2.学完地图一节后,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要求他们按1:10000的比例尺画本学校的平面示意图,标出主要建筑教学楼、实验楼、操场、大门、食堂、宿舍等的位置大小。经一星期准备后,将几十张图贴于教室后面的墙壁上,由学生纠错,并互相打分,评出最优小组,发笔以示奖励。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的实用性。
  3.五种基本地形讲好后,根据分层设色的地形涂上盐城地区的颜色(是绿色),请学生来判断盐城的地形(平原)。再讲由于黄河、淮河、长江挟带的泥沙淤积,形成了盐城现在辽阔坦荡的平原地形。盐城全境分为黄淮平原、里下河平原、滨海平原三大平原区,平均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对高度不超过8米。
  4.介绍中国四大海域时,让学生猜盐城东临的是什么海?(黄海)并让去过海边的学生描述看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以加深对黄海的印象。再告诉学生我们学校(大丰第二中学)所在的地区以前是茫茫海洋,后来由于海岸东移,此地慢慢成陆。告诉学生盐城有582千米的海岸线,是江苏第一海洋大市,发展前景广阔。
  5.讲中国行政区划时,让学生用笔描出江苏省的轮廓,并指出盐城市大概的位置,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全国的位置;中国三级行政区划讲完后,问盐城属于省级、县级、乡级中的第几级行政区划?(应该属于第二级行政区划。)
  6.介绍中国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时,让学生思考盐城属于第几级阶梯?(第三级,而且海拔较低。)
  7.中国河流一节中要特别讲到我们盐城的淮河,笔者通常让他们用笔描绘出该河,并与秦岭衔接。让学生知道这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在盐城北部。湖泊有大纵湖,湖荡风光是盐城美景之一,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8.讲授中国气候这一章时,穿插介绍盐城大部分属于温度带中的亚热带,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因为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是1000毫米左右),气候具有过渡性,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一般为一年两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有梅雨,接着会有伏旱天气。再让学生分析本地房屋建筑的特点(一般面南朝向,窗户大,人字形屋顶等),进而分析本地气候与房屋建筑的关系,既让学生理解巩固了课本的知识点,又补充了课外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9.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四种类型,设问:盐城大部分属于哪一类?是耕地中的水田区。当介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时,联系盐城讲到河湖潮滩广布,滩涂有680万亩,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有240万亩,它是江苏后备土地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盐城因此有“东方湿地之都”的美誉。
  10.交通运输中提到铁路运输是全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盐城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有南北向的204国道,是我市最主要的国家公路。盐城唯一的铁路是新长铁路,并在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中将新长铁路线画出。告诉学生三个点的位置,盐城大概位于图中连云港与上海之间,新沂位于徐州和连云港之间,长兴在杭州北部不远处,再将盐城、新沂、长兴三点连线即可。让学生思考盐城有一批货物要运到北京,需要经过哪些铁路线?依次是新长线――陇海线――京沪线。提到海洋运输时,讲到我市正在建设中的大丰港,已建成千吨级码头9个,年吞吐量达到1100万吨,国家一类开放港口。
  总之,乡土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地理材料,会使地理课更加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工夫在课外,只要地理教师时常惦记着自己的地理课,多联系实际,一定能够将地理课上得更好!
  (责任编辑 黄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5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