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音乐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3所专业音乐院校,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高厚永等人开设了民歌、民间器乐概论等相关课程,自此至今,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内音乐院校、艺术院校领导及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使民族音乐在课程设置、学科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和教材编撰出版等各个方面得到显著的进步和逐步的完善,并渐渐实现了音乐学科体系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组合,以及课程内容纵深性与全面性的有机展开、教学方法创新性与多样性的双面推进、教材编修时代性与准确性的双重保障。与此同时,国内几大音乐相关的学术团体先后成立,比如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学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等,这使音乐教师、学者等不同性质的工作者拥有了一个有效的交流教学理念、讨论学术前沿问题、展示学术研究成果的良好平台,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将面临变革的命运,时代不同,音乐教学方式也将产生变化。在面对不同地方院校的培养方案、办学定位、课程设置、专业划分、教学传统以及学生基础等方方面面呈现出差异的客观情况下,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教学不得不开始新的变革,民族音乐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必须以更新的方式加以展现。那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日常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再与中国音乐学院的成功教学经验进行对照和总结,笔者认为传统民族音乐教学的问题在于教师教学实施的针对性不足、把握不当,对院校、系别和专业界限的过分划分,以及相互间了解和合作的缺乏,也在于学生自身对学业追求、人生目标的疏忽,从而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现行音乐教育中的问题
  
  动听的音乐是一种和谐美,是沟通人心灵的一种手段。民族音乐是国家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度将优秀的民族音乐作为一项基本的音乐课程搬上了教学舞台。然而,基于学生缺乏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对民族音乐基本知识的了解等原因,不仅学生失去了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甚至一些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度热衷于“赶时髦”,将部分传统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换成流行音乐,将传统民族音乐推出了课堂。
  然而管弦、钢琴调律等专业部分学生的态度则恰恰相反,他们虽认可民族音乐本身的存在价值与艺术魅力,却常常因无法实现学以致用而质疑该课程开设的意义。笔者就曾多次遇到学生的提问,面对这些疑问,也只能暂时举几个典型的音乐事例来加以说明,借以正面肯定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基础在演奏家、表演者演绎、诠释作品和从事音乐创作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促进作用。负责任地讲,尽管备课、授课时对不同的专业已经有所侧重与调整,却仍无法全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彻底消除学生的疑惑,症结何在?
  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理论积累与艺术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理论研究可以促进艺术实践的更好发展,艺术实践是理论研究的动力之一,然而在教学中却常因我们过分强调专业划分、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造成表演类学生因艺术实践中缺乏理论知识的运用与贯通,感觉所学理论知识根本无处可用。
  
  二、加强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的举措
  
  1.把情境设置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当中
  (1)进行恰当的情境设置,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在我们进行音乐授课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年龄不同,加之认识的差异性等原因,音乐课堂上出现一种重外轻内、重流行轻传统等不和谐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生公开排斥传统民族音乐。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选择恰当的情景和设置,通过恰当的情境设置,可以使师生解决以往沟通困难的问题,为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行贴近生活的情境设置,为师生发挥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由于学生处于人生的初期阶段,缺乏严谨的思考思路和深厚的知识基础,不能理解民族音乐的深刻含义,单调的情境设置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进行贴近生活的情景设置,心理学研究证明,贴近生活的情境设置,不仅能撞击到学生的兴奋点,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和自觉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力,使其为传承传统民族音乐献出一份力量。
  (3)进行细致的情境设置,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各学校相继实行素质教育。身为教师,首要任务是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在传统民族音乐教育上,目前,大部分学生没有以一个端正的态度去面对艺术类型的教学,因此,这就要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后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出细致的情境设置以及安排,使学生以端正的态度去学习传统民族音乐课程,使其能够切实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哲理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4)构画丰富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中国文化经历了5000年的洗礼,在时间的洗礼中磨合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现以传统民族音乐为例,在传统民族音乐教学中,将以往那种单调的传统民族音乐情境设置丰富化,能够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乐于接受传统民族音乐,从而大大调动学生潜意识中综合审美的整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的传统民族音乐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5)描绘精彩的情境设置,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蕴藏着深刻的内涵与哲理,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不易被后人轻易领悟。蕴藏深刻内涵的民族音乐是不容易被学生轻易接受和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年教学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为传统民族音乐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好适合、精彩的情境设置,将传统的民族音乐结合现代音乐特色或者融入到舞蹈中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民族音乐,使学生沉浸在传统民族音乐之中。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寻求多样的教学辅助方式
  现今音乐厅、剧院、各种专业性的网站均已成为学生课外学习、拓展知识、扩大视野的重要平台。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戏院、音乐厅,让他们在各类艺术观赏中不断培养和提高个人的音乐鉴赏力与判断力。学校、教师也应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现场观摩,与民间艺人、演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进一步发挥“走出去、请进来”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
  笔者所在学院就曾几次借助多方关系,为学生争取到观摩第五届京剧艺术节以及昆曲、吕剧、五音戏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或商业演出的机会。看过之后,学生均认为与课堂上观看DVD的感觉明显不同,更易受剧情的吸引,感觉身临其境。人物服饰、舞台道具的精美,让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演员唱、念、做、打的完美结合和出神入化的表演,令学生深感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为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网站,如中国音乐学网、中国及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数字图书馆)、中国曲艺网、中国戏曲网等,均是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优秀网络门户。
  此外,在充分利用院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若能实现与当地特有文化的结合,将有益于各院校、院系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特色的开发,可以展示民族音乐课程的独有内涵。
  3.打造国家级的民族音乐教师交流平台
  针对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教学、科研、考察与实践,亦可考虑组建“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及教改成果交流平台”“民族音乐采风资料数据库”等与中国音乐学网具有相似功能的专属网站,由学科专家选取、把关,由网络管理部门执行,将评选出的优秀课程、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等录制视频及实地考察、理论研究的文字成果与音、视频资料上传于网络,实现跨地域、跨学院、跨专业的资源共享,让更多从事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学习与研究的教师、学生受益。
  同时,我们亦可效仿表演专业的一些做法,举办“民族音乐教学大师班”,借以介绍该学科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教学思想、教学改革的方法与举措等,分别由各音乐院校、艺术学院轮流组织和承办。每期除邀请音乐学界长期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资深专家外,亦可聘请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共同实施教学。各校相关学科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接受短期培训。此种培训形式不仅有利于民族音乐教学、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而且更有益于院校间教学的经验交流与促进。
  此外,作为地方院校的一名教师,笔者更加期望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优秀院校的院方网站,能够尽早发布、及时更新举行民族音乐优秀教学成果展示或学术相关活动的计划和通知,并能准许外校教师现场观摩、学习,在扩大自身院系影响的同时,亦能为地方院校教师创造和提供更多宝贵的自我提高的机会。
  
  结语
  
  优秀民族音乐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富的财富之一,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结晶。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研究民族音乐,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梁蕾. 浅谈多元文化时代中的音乐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
  [2]朱芳. 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4).
  [3]字舟云. 关于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2).
  [4]尹绯. 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的设想[J].艺术研究,2007(4).
  [5]陈斌. 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民族音乐,2009(5).
  [6]李晓蓓. 中国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J].电影评介,2009,(17).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6191.htm